第三十六~八章 赴任

    沈淮騎車趕到梅溪鎮時,鎮上已經是車水馬龍。
    鎮政府位於學堂街中段,斜對面就是鎮上的菜市場。
    清晨八點鐘前後,太陽剛升到樹梢頭,上學的、買菜的、上班的,人流、車流交織在,個個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九零年才修的學堂街倒是柏油路面,兩側還有人行道,但沿街店舖又恨不得將鋪棚撐到路中央來,打游擊的小攤販、以及隨意停放的自行車、摩托車,都使得學堂街在菜市場前後這一段路格外的擁堵。行人、自行車、摩托車在汽車之間自由穿插,想從空隙裡搶一點速度出來,往往給堵得更結實。
    喇叭聲、打鈴聲、罵街聲、嘈雜聲交匯成一片。
    一部縣區牌照的桑塔那給堵在那裡上不去、下不來,不耐煩的拚命按著喇叭,只是沒有人理會他們,該堵照樣堵在那裡。沈淮騎自行車倒是方便,靠過去,看到裡面恰是坐著約好今天到鎮政府碰面的縣委組織部工作人員。
    「陳科長早啊!」沈淮彎過身子,敲了敲車窗,跟車裡的人打招呼。
    為了配合沈淮的時間,陳寬和還特意起了早,求爺爺告奶奶從縣裡找了部閒車,直奔梅溪鎮過來,離鎮政府就差三四百米,給堵在這邊前後動彈不得,正心煩氣躁,聽著敲窗聲。
    見是沈淮騎著自行車貼過來,陳寬和壓下幾乎要爆出嗓子眼的那聲罵,搖下車窗,回應道:「沈書記也不晚啊……」
    陳寬和到四十歲才混上一個副科,看到沈淮這張鬍子都沒有轉青、發硬的小白臉,論級別鑿鑿實實要壓過自己一頭,打心裡就有感到不舒服。沒有辦法,幾個副部長都不願意陪同沈淮到梅溪來上任,就成了他這個人事科長逃不脫的事。
    沈淮可不管陳寬和心裡舒不舒服,直接說道:「看情形還要堵上一會兒,鎮政府就在前面,陳科長跟我走著去鎮政府吧……」
    陳寬和對沈淮的背景也打聽清楚了,也沒有特別敷衍他的意思。聽沈淮提議走去鎮政府,陳寬和也覺得給堵得心慌,打開車門來與沈淮往梅溪鎮的鎮政府大樓走去。
    鎮政府是座三層小樓,用白灰牆圍出一個院子來,門朝西臨學堂街,黨政合在一起辦公。
    沈淮與陳寬和剛走進鎮政府大院,就有一個中年人騎著自行車從後面追過來,拍著陳寬和的肩膀,打招呼:「老陳來得倒不晚啊!」又打量了沈淮兩眼,彷彿恍然大悟的想起沈淮是誰來,伸出手,「你就是新調過來的沈淮沈書記吧?我說陳寬和怎麼沒事跑到梅溪鎮來了,原來是給你保駕護航啊。我是何清社。」
    「哦,何鎮長,你好。」沈淮伸手握過來,感覺何清社手掌有一層厚厚的老繭。
    所謂「保駕護航」的話,沈淮也只是一笑了之。他是正科級,陳寬和是副科級,哪有副科給正科保駕護航的道理?這正從側面說明,不管縣委書記陶繼興表面如何,縣裡是沒有多少官員歡迎他到霞浦來攪局的。
    沈淮心裡淡淡一笑:就沒有想過要跟這群官僚和平相處、相安無事……
    何清社四十歲上下,黢黑的臉,幾乎看不出有什麼皺紋來,穿著深色的夾克衫,雖然騎著自行車來上班,一雙皮鞋卻擦得珵亮。
    在梅溪鎮,黨委書記杜建一手遮天,何清社雖然是副書記、鎮長,卻給架空了沒有多少實權。何清社名義上全面主持鎮政府工作,實際能插得上手的,也就計生、農稅以及農地承包費徵收等幾項難以開展的工作。
    除何清社之外,鎮政府幾個副鎮長以及財務所、經管站、教育辦、土地所、工商所、企業辦等幾個關鍵部門以及梅溪鋼鐵廠等鎮屬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大多是書記杜建的親信。
    沈淮趕著點到鎮政府,不過整棟大樓裡還沒有多少工作人員上班;按時上班顯然不是政府部門的優良作風。
    何清社招呼沈淮與陳寬和到他辦公室裡坐下,用熱水瓶接到一壺水拿熱得快插上,又親自拿著三隻瓷茶杯去洗……
    沈淮不清楚何清社會怎麼看待他來梅溪鎮擔任分管經濟的黨委副書記,還直接接替杜建出任梅溪鋼鐵廠的廠長,對他似熱似冷的態度,也只是冷眼旁觀著。
    差不多等熱水將沸騰之時,有一種梳著中分髮型的男人頭探進來問何清社:「何鎮長你現在有沒有空,杜書記讓你去一趟?」他問過這句話後,才看到沈淮與陳寬和坐在房間裡,愣了愣。
    「哦,這位是黨政辦的主任黃新良,」何清社坐在位子沒有動彈,指著探頭進來的黃新良跟沈淮、陳寬和介紹,又招手讓黃新良進來,介紹沈淮說道,「這是新到的沈書記,你來認識一下;還有縣組織部的陳科長,你以前也見過。」
    跟縣級以上的黨政機關分政府辦、黨委辦不同,鄉鎮只有一個黨政辦。
    辦公室主任黃新良是黨委書記杜建的親信,從他隨意探頭進來就出聲喚何清社出去,便可知道何清社在梅溪鎮是什麼地位?
    黃新良的眼神在沈淮的臉猶豫了幾秒鐘,才回過神來似的,推門進來,用一種陡然拔高而顯得突兀的熱情,握住沈淮的手:「沈書記,你好你好。杜書記昨天還吩咐我給你準備辦公室呢。看你都過來上任了,我還糊里糊塗的,還害得何鎮長親自給你跟陳科長沏茶,真是罪過罪過……」
    看著旁邊的熱水瓶「撲撲」往外直冒熱汽,黃新良趕忙過去拔掉「熱得快」,看著桌上的瓷茶杯,拿到窗戶下細看了一遍,又問何清社,
    「何鎮長,這茶杯洗過沒,要不要再洗一遍?」
    黃新良熱切的幫沈淮他們沏好茶之後,才跟何清社說道:「杜書記找你也為沈書記今天上任的事情,倒沒想到沈書記已經在你辦公室裡坐著了。要不,我過去先跟杜書記說一聲?」
    「不了,我跟沈書記還有陳科長這就過去,」何清社站起來,詢問沈淮,說道,「我們這就過去?」
    「好啊。」沈淮人畜無害的與陳寬和站起來,往同層樓最東首的辦公室走過去。
    走到杜建的辦公室前,聽見他在裡面訓人。
    「我今天到政府來,學堂街又堵得水洩不通,你們綜治辦是怎麼幹的?要是缺人手,可以讓聯防員配合你,總之你們要次序整理出來,」辦公室的門掩著,但裡面人的聲音很洪亮,能想像其人叉腰揮指江山的氣概,「你們要知道,學堂街每天亂糟糟的,有人看了不滿,嘴裡就都操、我杜建的祖宗先人。你們再幹不好,不把社會上這種你爭一寸地、他爭一寸地的歪風邪氣打下去,我就操你們的祖宗先人。」
    「杜書記指示工作,總是這麼高屋建翎。」何清社跟沈淮笑了笑,才敲了兩下門。
    「有什麼事等會兒過來。」屋裡的人聽到敲門事,不想訓話給干擾,直接出聲,要將站在辦公室外面的人先打發走。
    何清社在沈淮面前有些尷尬,一個鎮長連書記的辦公室都進不了,都要給攆走,實在是有些掉架子。當然從中也看得出黨委書記杜建站在萬人之人的工作作風。
    「杜書記,」黃新良幫上去敲門,替何清社化解尷尬,「是何鎮長帶著新報到的沈書記過來了。」
    過了一會兒,辦公室的門從裡面給打開,開門的不是旁人,恰恰是前些天帶隊圍毆陳桐的「黃臉貓」王剛。
    王剛也沒有想到新來的副書記會前些管閒事的「市政府秘書」,把著門把手,瞠目結舌的堵在門口,一時間忘了要讓開,心裡想:新來的書記怎麼是他?他要幫著陳桐那小子找自己的不痛快,該怎麼才好?但轉念又想,新來的書記背景再牛,也只是副書記,他乾爹才是梅溪鎮的天王老子。
    沈淮看著王剛堵在門口忘了要讓開,笑著說道:「王副隊長在給杜書記匯報工作呢?」
    「沈書記認得王剛?」何清社有些奇怪,他可以指望沈淮過來跟杜建斗的,要是杜建與新來的沈淮再串通一氣,那梅溪鎮真就沒有他的活路了。
    「哦,談不上認識,前幾天就在學堂街南段,看到王副隊長整治街道路面,方法有那麼一點過激些,我糾正了他們一下。」沈淮輕描淡寫的說道。
    沈淮的話,叫何清社以及站在屋裡的杜建心裡都一縮:沈淮在上任前,就到梅溪鎮來私訪過了?
    何清社在進杜建辦公室之前,又打量了沈淮兩眼:
    何清社之前打聽到的消息,說是沈淮的靠山意外病逝,才在市裡搏得同情分,下鄉鎮來就能當上分管經濟的黨委副書記,也算是難得的少年得志。但也聽說了沈淮在市政府,與新到霞浦縣擔任代縣長的葛永秋矛盾極深,原想他到梅溪鎮會收斂一下鋒芒,沒想到他更張揚得厲害。
    知道沈淮在到梅溪赴任之前,就悄悄的考察過梅溪鎮,又想到沈淮到梅溪鎮之後的分管工作,何清社心想:怕是有好戲看了……
    杜建的辦公室,要比何清社的闊綽多了。
    木地板、不知真假的紅木辦公家俱,碧翠欲滴的盆栽樹剛灑過水,葉尖還有水滴掛下來,窗台都用石材包砌。
    杜建是書記、何清社是副書記、是鎮長。一般說來,就算再怎麼把鎮長架空,不叫他抓住實權,但在表面上書記與縣長之間的待遇不應該相差太大。
    眼前的事實,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杜建在梅溪鎮張揚跋扈,明目張膽的一人高高在上當霸王,甚至連表面文章都懶得做。
    有些事情,沈淮之前也是聽說,但真正走進鎮政府看到這些細節處,才對一些傳聞有更深刻的感受:杜建才是梅溪鎮的地頭蛇。
    沈淮藉著參觀杜建辦公室的空當,心裡琢磨:陶繼興強行要杜建將梅溪鋼鐵廠的位子讓出來,他大概正滿腹的怨氣吧!心裡琢磨著要怎樣才能將杜建這條地頭蛇的氣焰給壓下去。
    說實話,杜建打心底就不甘心將梅溪鋼鐵廠的位子讓出來。
    鋼鐵再虧損,經營再一糟糊塗,但是生產規模在那裡,能叫他撈錢的地方比比皆是。
    放在東華地區,鄉鎮一級還有哪個位子有這個肥?杜建寧可不當這鬼撈子的鎮黨委書記,也想永遠霸佔著梅溪鋼鐵廠廠長的位子。
    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腳,有人通過縣委書記陶繼興直接變更人事任命;作為給陶繼興扶上來的人,杜建又有多少反抗的餘地?他甚至就搞不清楚陶繼興的心思是什麼。
    杜建雖然順從了陶繼興的安排,但眼睜睜的將這麼一塊肥肉丟到別人嘴裡,心裡的怨氣還是無法渲洩。
    杜建聽到沈淮站在門口與何月蓮兒子王剛所說話,心頭更是有一股邪火要往上湧,暗道:好啊,你這小子心倒是不淺,還沒有正式上任呢,就過來摸鋼廠的情況。
    杜建稍稍退後半步,靠在辦公桌上,打量著隨何清社進他辦公室來的沈淮。
    一個多月來,沈淮每天都堅持長時間的鍛煉,身體恢復過來,體重還增加了不少。體形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大概是減少的脂肪體積大、增加的肌**積小,沈淮整個人看上去依舊有些單薄,遠談不上魁梧。
    不過健康的身體以及充沛的精力,也許是沈淮站在辦公室前那些並無意掩飾的話,叫他的眼睛看上去既深邃又銳利。
    沈淮走進辦公室來,與杜建之間,還隔著鎮綜治辦及聯防隊的幾個人。沈淮沒有急著擠過去跟杜建握手,視線都不急於放到杜建的身上,而是往門左側邁出一步,看似將黃新良、何清社讓出去,卻是站在更開闊的地方打量著這間辦公室。
    沈淮不急著上前跟杜建握手,以及不屑跟鎮綜治辦及聯防隊的普通工作人員混站的姿態,可以說是透露出不加掩飾的傲慢。
    杜建長期擔任鄉鎮一把手,養出天王老子的脾氣來,看誰不順手輕則臭罵一頓,有時候還控制不說拳腳相加,但這種脾氣只能在比他地位的人跟前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看著眼前站著更天王老子的沈淮,杜建心裡惱歸惱,怒火也將沸騰,還是能強按耐住火爆的脾氣,沉著臉,叫綜治辦及聯防隊的人先出去。
    「我還剛想找何鎮長商量是不是將黨政聯席會議安排到下午,等沈書記過來後再召開呢,」杜建說道,「沒想沈書記來得不晚……」
    「以前在市政府,不比在鄉鎮,要是落在領導後面上班,免不了會挨一頓臭罵,就養了按時上班的習慣。」沈淮臉上掛著淺笑來,說出來的話卻叫站在這間辦公室裡的人,聽上去覺得空氣裡冷嗖嗖的。
    何清社本來還想說沈淮幾句好話,讓氣氛變得更融洽一些,哪裡想來沈淮第二句話就直接暗指鎮政府工作作風散漫,矛頭毫無遮掩的就露出來,叫杜建的臉一下子就黑了下來。
    何清社沒有吭聲說什麼,他雖然給杜建架空,但畢竟不畏懼他,在沈淮過來之前,他甚至想過跟新來的副書記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對抗杜建,沒想到沈淮竟是如此的年輕氣盛、鋒芒畢露。
    何清社也不喜歡仗著有點背景就不知收斂的年輕人,看到沈淮一上來就露出跟杜建對抗的姿態,他就打著站在旁邊看好戲的主意,見杜建臉黑下來,心想他當眾發作是不可能的,但不知道他背後會動什麼手腳收拾這個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副書記……
    「黃新良,你領沈書記去辦公室,黨政聯席會議的事情跟沈書記好好介紹一下。」杜建克制著不發作,但也不想再跟沈淮寒暄什麼,直接讓黨政辦主任將沈淮領走。
    「那沒有什麼事,我也會回辦公室去了。」何清社說了一句,就跟著走了出去。
    綜治辦及聯防隊的人不能說走就走,還留下來接著挨訓。杜建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昨夜剩下的冷茶,但心頭的邪火怎麼也壓不下去,「啪」的就將手裡茶杯摔出去,指著眼前縮治辦及聯防隊的一干人,劈頭就罵:「明天叫老子還看到學堂街堵在這雞耙樣,都他媽的滾回家抱孩子……」
    **************
    聽著杜建在辦公室裡摔茶杯跟罵娘的動靜,沈淮恍然無覺,跟領他去辦公室的黃新良說道:「杜書記的工作作風還真是硬朗啊!」
    黃新良堆著難看的笑,說道:「杜書記就是這個脾氣,對工作的要求有些太嚴格了。」
    「哦,是嘛?」沈淮接過黃新良的話頭,說道,「既然你對杜書記的意見這麼大,我等會兒碰到杜書記,跟他提提……」
    黃新良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肚子裡把沈淮十八代祖宗都操上了,又真怕沈淮到杜建那邊都搬弄是非。他沈淮不怕什麼,黃新良剛才聽到杜建在辦公室裡摔杯子,心頭卻是咯登一跳。
    何清社聽著沈淮出聲戲弄杜建的心腹黃新良,心想他對梅溪鎮的情況還是真有過瞭解,但見沈淮太不知收斂,也覺得他這人是危險分子,決定跟他保持距離。
    何清社這麼想著,便招呼陳寬和進他的辦公室敘舊。陳寬和聽說過沈淮在市政府裡目中無人的作風,沒想到他剛到梅溪鎮上任,就能搞得陰雲密佈,本想中午留下來蹭頓飯,這時候也完全打消了心思,跟何清社胡扯幾句,就早早的坐車回縣裡。
    書記、鎮長辦公室都在三樓。
    黨政辦這邊也早就將沈淮的辦公室準備好,在何清社辦公室的西面,中間隔著黨政辦的文印室。
    辦公室雖說不如杜建的那間闊綽,但也是實木辦公桌椅,地磚光可鑒人,角落裡還擱著一盆富貴竹。打開窗戶,隔著院牆過去,就是梅溪中學的操場,此時滿滿當當一千多人在操場上出操。操場條件有些差,再加上好幾天沒有下雨,上千人跑起到起,塵土飛揚。
    沈淮看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小黎的身影。
    梅溪鎮不是小鎮。
    在九二年之前,東華地區的縣與鄉鎮之間,還有區一級的編制。梅溪鎮當時屬於下梅區。
    與市屬城區不同,縣屬區不能算是正式的區域行政編制,僅僅是作為縣委派出機構,以便更好的管理鄉鎮,但也促使當時下梅區的資源往中心鎮梅溪鎮集中。
    下梅區在九零年就作為東華地區的試點,第一個給撤消了,鄉鎮歸由縣裡直轄,不過梅溪鎮的格局在那之前就大體形成,也擁有霞浦縣西南片唯一的一所全學制中學,還有接待站這類的編制。
    沈淮從小讀書好,高中是在縣城讀的,但小黎初三趕著母親病危去世,學習受到很大的影響,中考成績較差,只能夠上梅溪中學。
    黃新良下意識的討厭這個新來的副書記,但他沒資格把臉色擺出來,甚至還要敷衍他,見沈淮打開窗戶,看著對面梅溪中學的操場出神,以為他嫌躁音嘈雜、灰塵大,說道:「對中學的操場問題,杜書記也提出幾回意見,不過目前也沒有解決的辦法。一是沒地,二是沒錢。」
    沈淮點點頭表示知道,坐到辦公桌後,指著靠牆的椅子,要黃新良拖一把坐過來,說道:「我今天算是正式到梅溪工作,不過對鎮上的情況還不瞭解,黃主任你來給我說說……」
    黃新良就站在沈淮的辦公桌前,說道:「九點鐘就是黨政聯席會議,幾個副書記、副鎮長都在家,等會兒我再給沈書記你挨個介紹。鎮上就五部小車,除了杜書記跟何鎮長有專車外,其他領導都是有需要時給黨政辦吩咐一聲。車不夠用,可以再從企業裡借調。何鎮長本來建議給沈書記你準備一部專車,不過杜書記說沈書記接下來就要兼任鋼廠的廠長,鋼廠的車比政府的車要好……」
    沈淮由於資歷太淺,不能直接擔任正職,但正而八經是個正科級,位子在其他副書記、副鎮長的前面。所以杜建與何清社都有專車、而其他副書記、副鎮長都沒有專車的話,沈淮配不配專車,都無不可。
    沈淮只是一笑,按照規定,鄉鎮黨政幹部是禁止配專車的,但這一條並沒有給很好的執行,東華只要不是窮得揭不開鍋的鄉鎮,一把手都普遍配有專車。當然,也由於鄉鎮財力的有限,即使配有專車,也多為桑塔那、捷達一類的合資車。
    黨政會議九點鐘開始,黨政辦主任黃新良特地提前過來提醒沈淮一起去二樓的會議室。
    杜建、何清社已經在會議室裡就坐。
    也許是杜建親自主持的會議,沒有人敢怠慢,屋裡已經坐了十來人。在沈淮推門進去之前,這些人都齊刷刷的都看了過來,神色各異。
    「這是新來的沈書記,」杜建剛才一直埋頭在看文件,這時候抬起頭來,掃了沈淮一眼,拿手指敲著桌子,似乎提醒別人看著他說話,「黃主任給沈書記介紹一下大家;還有,你記得提醒沈書記一聲,以後凡是有我參加的會議,大家都需要提前一刻鐘到場,這是老早些年定下來的規矩。」
    杜建的話火藥味濃得似乎竄點火星進來,就能把整個會議室炸掉。
    何清社聽著杜建的話,心裡一笑:早上摔杯子的事情早傳開去了,這時候給下馬威,未免有些晚,也未免有些急了……
    他沒有跟著杜建真將沈淮給黃新良來介紹給大家認識,笑呵呵的站起來,拍著身邊的椅子,說道:「沈書記,你坐這邊來,」又轉頭看向會議室裡的人,說道,「沈書記可是從法國留學回來的高才生,在省經濟學院當過兩年講師,很有學問。之後就調到東華工作,是我們這個窮鄉僻壤難得引進的高級知識分子,市委組織部以及縣裡都推薦沈書記到梅溪分管經濟。梅溪這兩年的經濟增漲有些滯後了,我跟杜書記一樣,都期待沈書記能帶著梅溪的經濟幹出一番新的景象……」
    所謂看熱鬧的不嫌事大,何清社這一番話說出來,杜建的臉色就更難看了。
    何清社挨個指著人頭給沈淮介紹鎮上的主要幹部以及分管工作。
    由於杜建打開頭就將調子定下來,而早上摔杯子的動靜也不小,各人給介紹到頭上,也都點頭跟沈淮打個招呼,沒有人湊過來跟他握手。
    還是在半個小時之後,黃新良給沈淮送來一張紙,簡單的寫了今天會討論的議題。
    沈淮只來得及把議題大體看過去,瞭解不深,整個黨政會議前半段就差不多跟他無關,瞇眼坐在何清社的旁邊聽著別人討論。
    何清社的話也不多,偶爾插幾句話。在討論一個村合股開辦磚窯的債務問題時,何清社建議財政所派人幫著去審查賬目,杜建就直接打斷他:「這個問題你不懂,就讓黃副鎮長直接去負責這件事……」
    看到何清社老臉給擱在那裡,沈淮暗道:一過來就刺杜建一下,還真是沒錯。不然成了軟柿子,不僅杜建會踩會捏,他身邊幾條狗也會肆無忌憚的咬過來。
    會議到下半段,便是討論沈淮分管工作以及鋼廠人事的調整問題。
    「梅溪鋼鐵廠這兩年沒有起色,經營還陷入困境,我要承擔絕大部分責任,」杜建臉色很難看,即使他不想提到這個議題,但也由不得他做主,說話時,眼睛也不看坐在何清社邊上的沈淮,
    「我已經向縣裡提出辭去梅溪鋼鐵廠廠長的請求,縣裡原則同意了,並推薦沈書記接替我擔任梅溪鋼鐵廠廠長。沈書記是海外歸來的留學生,雖然有些年輕,但年輕有年輕的好處,至少有幹勁;雖說缺乏實際工作的經驗,但又有學識。我相信能將鋼廠經營得更好。接下來,我希望大家接受我辭去梅溪鋼鐵廠的請求,任命沈書記擔任梅溪鋼鐵廠廠長……」
    「梅溪鋼廠這兩年效益是有些下滑了,但責任不能都由杜書記你來背,」杜建的話剛落,就有站出來打抱不平,「這兩年市裡就不再支持鄉鎮企業,梅溪鋼廠這兩年得到的貸款,都不足以前的五分之一。沒有資金,就沒有辦法進行技術改造,沒有辦法擴大規模,成本就降不下來。杜書記為跑貸款,頭髮都白了不少,要是別人還要把責任歸到您頭上,就太不公平了……」
    「這是黃小磊黃鎮長?」沈淮壓著聲音問何清社。
    何清社點點頭。
    沈淮翻開壓在手下的筆記本,裡面夾著一張黃新良早上給他的政府工作人員名單,他在「黃小磊」的名字打了個勾。再回過頭去看黃小磊在前半段會議上的踴躍表現以及他分管的幾個部門,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杜建的鐵桿心腹。
    副鎮長黃小磊的話沒有停,財政所所長韓興權就清著嗓子發言:
    「國家這兩年又拿淮海省做第一個分稅制試點。以往增值稅歸地方,企業經營困難還可以請求減免稅收,企業再差也至少能混個溫飽。分稅之後,增值稅大部分都歸了中央。這生產出來的產品還沒有賣出去呢,能不能盈利還是未知數,中央就直接拿走13個點的稅。要說市場行情好,中央拿走13個點的稅還情有可緣,偏偏市場行情不好,中央不說把以前征的稅退一些回來,還一點都沒減免。我倒不是說沈書記不行,客觀的困難擺在面前,我看換誰都沒有辦法將鋼廠經營好……」
    「沈書記從海外留學歸來,又有在大學教書的經歷,我想沈書記做學問一定沒有問題,但鋼廠的經營管理千頭萬緒,沈書記沒有什麼經驗,縣裡的推薦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又有人站出來當杜建的炮手打沈淮。
    沈淮坐在那裡巋然不動:
    杜建這時候搞反擊,有些遲了吧?是市委書記吳海峰背後的人安全撤出重要,是市委書記吳海峰以及縣委書陶繼興的意志重要,還是杜建你鎮黨委書記的意志重要?
    即使杜建有膽子違擰陶繼興的意志,沈淮心想他大不了多等上一個月,讓陶繼興將杜建調走。
    確實,杜建此時還不敢違擰縣委書記陶繼興的意志,他知道違背組織意圖會有什麼下場,但他也不是好捏的軟柿子,叫這麼多人站出來唱反腔,就是要沈淮知道,就算沈淮如願以償擔任鋼廠廠長,把他逼急了,他還是能通過黨政會議撤換鋼廠廠長。
    會議召開到最後,倒好像是杜建求著大家通過沈淮鋼廠廠長的任命。
    臨了,杜建又說道:「臨時增加一個議題,這段時間來鎮子上時有鋼廠職工參與鬥毆事件發生,鋼廠的治保工作需要加強,我提議撤消王剛聯防隊副隊長的職務,任命他擔任鋼鐵治保處處長。另外,以後召開的黨政會議,要根據議題的不同,讓相關人士參與進來,加強集體決策。打個比方說,議題跟鋼廠有關,除了沈書記代表鋼廠外,其他幾個副廠長也應該喊過來一起進行決策……」
    對杜建的這番話,沈淮只是冷冷一笑,心想不把這傢伙徹底踩翻掉,這事還沒有消停了。
    東華在下屬鄉鎮推動黨政聯席會議制,目的是為了防止鄉鎮幹部專權,沒想到到杜建手裡,卻成了架空別人的工具。
    要是鋼鐵廠大大小小的管理層人事任命都要得到黨政會議討論通過,鋼鐵廠較大一些的事務,都要經過黨政會議討論,還叫副廠子有臨時參加黨政會議的權力,沈淮即使如願當上鋼廠的廠長,也只是給架空起來的擺飾。鋼鐵廠實際大權,必然還將繼續掌握在杜建手裡。
    這難道是吳海峰、陶繼興他們的目的,把他推到前面當替罪羊,他們繼續咬在鋼廠身上吸血?還是說僅僅是杜建他個人不願意放權?
    「我保留意見,現在從上到下,都在強調要加強企業的經營自主權,經理廠長負責制也提了好些年,梅溪鎮沒有必要開倒退車。」何清社跟沈淮保持距離,但跟杜建絕尿不到一坑裡去,他是希望自己能躲在後面看沈淮跟杜建相鬥的好戲,但要是沈淮第一天就給杜建架空,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改革開放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強調的未必就是正確的,以前的辦法也不見得完全錯誤,關鍵是我們要勇於糾正錯誤。在鋼廠的經營上,實際看來我們是犯了一些錯誤,不過正是如此,更要勇於糾正,」杜建沉著聲音,陰陰的看著何清社,繼而又將視線轉到沈淮的身上,「何鎮長保留意見了;沈書記,你呢?」
    「會議記錄呢……」沈淮抬頭看向負責會議記錄的黃新良,伸過手去,要翻看會議記錄。
    黃新良無奈的將會議記錄本遞過來,沈淮把記錄本翻到前面,手指著記錄本盯著杜建的心腹黃新良追問:「鋼廠陷入今天的經營困境,杜書記也承認他要承擔大部分責任,這條怎麼沒有記錄?你眼睛裡還有沒有杜書記,還有沒有將杜書記的話聽到耳朵裡去?」
    沈淮當即不客氣的將會議記錄本丟回到黃新良的面前。
    沈淮這句話一出,很多人耳朵邊都是「嗡」的一聲響:這就翻牌了!這小子也太狂妄了吧,難道記錄上這一句話就能將杜建扳倒?
    「把我的每一句話都記上,」杜建氣得老臉發白,心頭邪火又發洩不出去,指著黃新良讓他補記錄的手指都發抖起來,「將來出了問題,我杜建來背。」
    何清社看著黨政辦主任黃新良的臉都綠了,再看看與會的其他人,噤聲不再敢言,心想沈淮的目標還是要打狗給狗看吧?
    何清社打開始認為沈淮是個不知收斂、態度傲慢的人,這時候想法倒有些轉變了,猜想沈淮很可能早就決定好要對杜建擺出強硬的姿態……
    「既然杜書記這麼說,那我就保留意見好了。」沈淮冷冷的應了一聲,看也不看杜建,他知道現在阻止不了杜建通過黨政會議實施他的意圖,浪費口舌反對沒有用,但他的姿態絕不能軟了。
    要是連一群鄉鎮幹部都鬥不過,何談重新給宋家接受?那簡直是給宋家臉上抹黑。
《官場之風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