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釋義】

此言「聖人」如何面世。「美」、「惡」、「善」、「不善」等對立面的轉化從縱向(即時間)角度展示「道」的運動。「道」不是走直線,而是在「美」、「惡」、「善」、「不善」一張一弛中向前推進的。「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對立面的相互規定從橫向(即空間)角度展示「道」的存在。「道」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由「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對立要素相和合而成。有的版本在此之後有「恆也」兩字,有的沒有。筆者認為,即便書本上沒有,從語氣和意思看還是有的。「恆也」表明,上述時間和空間的縱橫關係是「道」的穩定不變的內容。

一般人只知一味求「美」、求「善」,殊不知「惡」、「不善」是追求「道」的層次的「美」、「善」所不可缺的。同樣,「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也都是追求「道」所不可缺,不可去一取一。「聖人」之聖在於從「道」的角度順勢而動,當「美」則「美」,當「惡」則「惡」,當「善」則「善」,當「不善」則「不善」,「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當怎樣構成就怎樣構成,不為逞己欲己能而於大道之外另有所作為。大道運行,聖人順之而已,不當創造者、擁有者、主宰者、居功者。

【啟示】

美好的事物因為有了醜惡才突顯其美好,我們所認為的矛盾其實並不對立,兩者相調和才能顯現道的真諦。聖人絕不是死守美好事物的居功者,他們懂得順道而行。

【致用】

聖人於對立面各方無所固執,只因順其向高層次發展的趨勢。面對符合大趨勢的「不善」,寧可捨棄低層次的「善」。對於事物的構成,聖人不追求單一,而是善於利用對立要素相互和合,組合出更大的合力。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