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 舜

原文 帝舜,黃帝八代孫也。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姓姚氏。舜母死,繼母生象。父母及象,皆下愚不移。瞽叟惑於後妻並少子,嘗欲殺舜。舜盡孝悌之道,事父母,待其弟,每尤加恭順。耕於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於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於河濱,河濱之器不苦窳。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二十以孝聞,三十,堯之子丹朱不肖,求可以代己位者,四岳群臣皆舉舜。堯乃召舜,舜至,堯將遜以位,先察試其才能。乃使之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直解 帝舜,是黃帝第八代的孫。始初黃帝生昌意,昌意生帝顓頊,帝顓頊生窮蟬,窮蟬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姓姚氏。舜的生母早故,瞽叟又娶後妻生個兒子,名叫做象。舜之父母與其弟象,都是下等極愚的人,不可以道理化改者。瞽叟因偏聽了後妻與少子象之言,三個人嘗謀要殺舜。舜知道了設法躲避,方才得免。然未嘗以此懷怨,只盡自家孝悌的道理,事其父母,待其弟,每每愈加恭敬和順。蓋但知我為子為兄的道理當盡,而父母之不慈,與其弟之不善,所不計也。舜雖是黃帝之後,至其父祖時衰微,身無爵祿,窮居畎畝之中,不免為耕稼陶漁之事以養父母。而其至聖之德,見者無不感化焉。嘗耕田於歷山,那歷山之人都彼此遜讓其所耕的田界;嘗取魚於雷澤,那雷澤之人都彼此遜讓其所居的屋地;曾燒造瓦器於河濱,那河濱的人都學他一般信實,做出來的器皿,個個完美中用,沒有苦窳不堪的。凡舜所住的地方,人便都來歸依他,成一個聚落,及至二年,日漸加多,就如一個縣治,及至三年,愈加輳集,就如一個都會,其為人所信從如此。舜才二十歲時,人就都聞他的孝名。至三十歲時,帝堯因其子丹朱不肖,訪求有德之人,可以代己位者,四岳與群臣,眾口一辭,都薦舉他。堯乃使人召舜,舜既來到,堯欲傳以天子之位,然猶未敢輕易,且先察試其才能。乃使舜為司徒之官,使之修明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五典。舜則敬慎以美其教化,而人之具此五倫者,莫不克從。又使為百揆之官,統領眾職。舜則及時以修舉庶務,而事之總於百揆者,莫不時序。又使他兼管四岳,以賓禮四方諸侯。舜則能以禮輯和那來朝之諸侯,莫不穆穆然極其和順。又因洪水為患,使舜到山林中相度形勢。適遇猛風雷雨,人皆驚懼失常,舜則神氣自如,略不迷亂。帝堯歷歷試舜,見其才德器量,無所不宜如此,然後決意付以大位也。

原文 是時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元」。世濟其美,堯未及舉,舜於是舉「八愷」,使主后土,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堯於是使舜攝位。又帝鴻氏有不才子,號曰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號曰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號曰檮杌;縉雲氏有不才子,號曰饕餮,謂之四凶。堯未能去,舜皆投之四裔,即共工、兜、三苗、鯀也。舜以鯀治水無成功,於是殛之於羽山,舉其子禹,使之治水。舜攝位之後,二十八年,堯崩。舜避位於河南,天下朝覲謳歌訟獄者,不歸堯之子而歸舜,舜遂即天子之位。

直解 高陽氏、高辛氏、帝鴻氏、少皞氏、顓頊氏,皆上古帝王的後代。縉雲氏,是上古夏官的後代。四裔,是四方邊遠之地。當舜相堯之時,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敳、魚開切。檮戭、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這八個人都有和粹之德,天下之人,號他做「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這八個人,都有善良之德,天下之人,號他做「八元」。「八愷」、「八元」,十六族,世世成其美德,帝堯未及舉用他,舜於是薦舉「八愷」於帝堯,使他為司空之官,主土地之事。又薦舉「八元」,使他為司徒之官,布五教於四方。那時帝鴻氏有不才子一人,號做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一人,號做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一人,號做檮杌;縉雲氏有不才子一人,號做饕餮。渾沌、窮奇、檮杌、饕餮四族,世世成其凶德,總名「四凶」。堯未及除去他,至舜則皆除去之,投棄於四方邊遠之地,即《書經》上所載共工、 兜、三苗、鯀四人也。舜既殛殺鯀於羽山,知鯀有賢子名禹,又舉而用之,使他繼其父以治水,而功績果成。不以其父之惡而棄其子之善也。夫舜為天下舉賢去凶,有功德於民甚多,所以攝位之後,到二十八年,帝堯崩時,舜雖避位於河南,以讓堯之子丹朱,而天下同心歸之。凡來朝覲的、謳歌聖德的、求決獄訟的,都不肯歸堯之子,而惟歸舜。舜以人心歸己,不得終辭,遂繼帝堯而即天子之位。

原文 元年,舜既即位,號有虞氏。使禹為司空,棄為後稷,契為司徒,皋陶為士,垂為共工,益為朕虞,伯夷為秩宗,後夔為典樂,龍作納言,是所謂九官也。舜作樂,名曰九韶之樂。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於是薦禹於天,使之代己位。舜在位五十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在位五十年,壽一百一十歲。禹避商均之位於陽城,天下不歸商均而歸禹,禹遂即天子位。

直解 禹、棄、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龍,俱人名。司空、後稷、司徒、士、共工、虞、秩宗、納言,俱官名。舜既即天子之位,國號稱有虞氏,以為治天下惟在任人,任人當量才擢用。於是使禹做司空之官,管治水土;棄做後稷,管教稼穡;契做司徒,掌教化;皋陶做士師,掌刑法;垂做共工,掌百工之事;益做虞官,掌山澤草木鳥獸;伯夷做秩宗,掌郊廟社稷之禮;夔主作樂,以和神人;龍做納言,以宣上命,遂下情。古稱舜時有九官,皆聖賢之佐,即此九人也。九官既命,各稱其職,所以事事做得停當,而舜則恭己無為成四方風動之治。治功既成,乃象其功德作樂,以奏於祭祀燕饗,名為九韶之樂。韶字解做繼字,以其繼堯成功,故稱為韶。樂有九奏,故曰九韶。舜的子叫做商均,亦如丹朱不肖,不可以治天下,看得群臣之中,可傳天下,無過禹者,於是薦舉於天,使代己即位。舜在位五十年,往南方巡狩,遂崩於蒼梧地方,壽一百一十歲。禹不敢受舜之禪,還欲商均繼立,避到陽城。其時天下之朝覲訟獄者,不歸商均,都去歸禹。禹知天命人心不可終辭,遂繼舜即天子之位。夫三代以前,君天下者,禪繼無常,而天命人心,惟歸有德。自禹以後,父子相傳,遂為定制。然祚之長短,亦繫乎德之盛衰。則夫創業垂統,與繼體守成之君,欲為傳世無窮之計,皆不可不以德為務也。

《資治通鑒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