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夯實通往區塊鏈社會的基礎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互聯網金融剛剛熱了幾年,金融科技(FinTech)便取而代之。比特幣的礦工和炒家們剛剛結伙成幫,區塊鏈(Blockchain)便登堂入室形成「鏈圈」。一波波新概念讓我們眼花繚亂,在不斷鼓噪的創新顛覆中,莫名的焦慮感籠罩著所有人。極客們彼此創造深奧晦澀的詞彙來建立行業壁壘,把自己弄得雲裡霧裡,失去了與正常人溝通的能力。普通大眾則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論壇沙龍,如饑似渴地汲取新知,唯恐墜入智能時代的底層。

我就是這樣一個焦慮症患者,一直關注比特幣挖礦、極客的算法邏輯和區塊鏈先知們的布道,不時沉浸在瞬間的快樂和間歇性沮喪之中。面對所有變化——金融的、藝術的、科技的、社會的,我們都會堅定地嚮往和跟隨這些創新,即便大多數會走向失敗,過程卻是充滿著大大小小的快活之處。區塊鏈也會是這樣的。

2016年夏天我參加了加勒比海內克島(Necker Island)的區塊鏈三天懇談會。著名嬉皮士企業家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邀請了十幾個國家不同領域的人士在海浪和陽光沙灘的環抱中討論區塊鏈的應用。沒錯,這種時空穿越真是讓人驚喜。這些來自政府、法院、情報系統、互聯網、藝術、航天和環保機構的30多位彼此陌生的人士組織了十幾場不同主題的討論會,討論抓捕逃犯、防範洗錢、保護藝術產權、確認交易真實性、防止貪污腐敗、社會選舉、地震救援和瀕危生物的保護等,在感受到這些領域鮮活的具體成就的同時,也在體會一個共同的應用邏輯:這都是建立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自發組織、彼此交叉合作的成果,而且沒有一個權威機構或企業在組織這個系統和過程。

按在場的一個年輕人的話,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信任協議,所有參與者都在編寫制約我們行為的程序。沒有上帝,沒有國王,也沒有政府和大公司這樣的權威居高臨下或者中心操控,而世界仍然在運行,而且更重要的是,革命正在發生。這個年輕人是亞歷克斯·塔普斯科特,他剛剛與寫過《維基經濟學》等許多暢銷書的父親唐·塔普斯科特合作出版了新書《區塊鏈革命》,現在其中文版在中國很暢銷。2017年1月,我與唐·塔普斯科特同台擔任嘉賓,並邀約其今年夏天來中國金融博物館講演。

當時在內克島的人幾乎沒有一位是技術專家,沒有一位是比特幣挖礦者,沒有人懂得哈希算法和雙花理論,但大家都信心滿滿地討論區塊鏈。很簡單,製作電視節目的人不必關心電視信號如何發射和顯現,設計手機的人也不需要瞭解4G(第4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原理和每個零件的功能。對於打電話和看電視的消費者來說,更不必有什麼深厚的技術儲備。最後一天的晚會上,主持人提議所有人為區塊鏈下一個定義,而且彼此不能重複,這真是有趣的遊戲,幾位來自非洲和德國的朋友,居然用歌聲和Rap(說唱)來表達。幾個核心詞就是「信任」、「認證」和「價值轉移」。區塊鏈能實現價值轉移,是超越信息轉移的第二代互聯網。當然,這只是當時的認知,今天我們已經大大豐富了對區塊鏈的理解,而且每個人都擁有理解的權利,不需要來自某個權威的定義。

截至2017年3月,我可以在網上查到的區塊鏈方面的中文書籍達到40種,估計還會有100本在2017年年底問世。如同當年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一樣,普及書的氾濫也是浪潮的重要先聲。當年的因特網和萬維網等譯名,陸續被互聯網替代,極客們使用的區塊鏈也可能被更好的譯名所替代。互聯網金融博物館在2016年曾發動了兩輪譯名討論,我和許多同道中人更欣賞「公信鏈」,不過,我也同意許多從事金融監管的朋友的意見,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下,「公信」一詞有可能被非法集資者濫用,還是留給監管機構判定吧。

區塊鏈脫胎於比特幣,作為底層技術被發掘和推廣。比特幣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特別在中國當下這樣一個執著於賺錢贏利的功利環境下,比特幣迅速在金融和投資領域深度演繹著系列故事,也立即被高度監管。不過,區塊鏈技術則破土而出,獨立形成了一個更廣泛的應用空間。如同互聯網的TCP/IP協議一樣,如果你不執迷於解碼和編碼,你就可以發現區塊鏈技術遠比瀏覽互聯網和電商交易有更為廣泛和深刻的應用。許多人將區塊鏈視為一個巨大的分佈式記賬體系,所有人參與記賬查賬,無人有能力篡改。這很有道理,但區塊鏈顯然要遠遠超過記賬的認證功能。

區塊鏈說到底更是一種觀念,用技術設計取代權威控制和情感信任,以此建立一種網絡結構,所有人都可以參與成為無數節點之一,進行認證、確權、交易、追溯和調整等一系列動作,它公開透明,成本低、速度快、分佈廣,沒有權威可以篡改偽造和取締記錄。我們可以充分想像今天的商業、藝術、司法、科技、政治乃至社會等各個領域中,這樣一個建立在運算能力和技術架構上的網絡文明社會基礎設施將是多麼不同。儘管它毫無情懷和冰冷冷地運作,但從根本上擯棄了狂熱理想的驅使、自命權威的霸道、壟斷財團的曲扭、民粹陰謀的盲動,商業詐騙和情感敲詐也會隨之水落石出。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區塊鏈理念所驅動的全新社會正在迅速形成,不僅僅在比特幣和金融科技領域。這是社會生態的巨大變化,也是許多人提到的革命意義。

比特幣的開發者中本聰是一個時代的里程碑,但隨著社會大數據的深厚積累,以及計算機能力的空前突破,社會網絡的多元和複雜——特別是「80後」一代人的生活態度和自由選擇精神,形成了區塊鏈社會的核心基礎。我們也許很難預測區塊鏈社會的未來支撐點,但它對我們現存社會生活方式的顛覆則是確定無疑的。重要的不再是對區塊鏈的定義,而是我們如何瞭解和進入區塊鏈社會。

區塊鏈極客們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和思考邏輯,但區塊鏈的廣泛應用才是讓無數學習者和創新者夯實通往區塊鏈社會的條條大路。北京金融局率先支持區塊鏈技術在防範非法集資和惡意詐騙領域的應用,推動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成為民間公益平台(2015年11月在北京成立,繼而又開拓到浙江和上海等地)。2017年1月,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又組成代表團參加達沃斯論壇並參與創建了由25個成員組成的全球區塊鏈商業理事會(GBBC),中國擔任執行理事並主導區塊鏈培訓認證委員會,這是參與業界標準制定的重要機遇。

根據約定,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在2017年開始編製教材,開辦面向區塊鏈應用的公益性普及培訓班,得到各界的廣泛響應。僅經過三天的微信發佈,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170位朋友報名。中國保監會前副主席魏迎寧,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首任主席徐明星和新任主席鄧迪等親自授課,首期學員將得到全球區塊鏈商業理事會和互聯網金融博物館的聯合培訓認證。目前,上海、珠海等地已經開始啟動新一期培訓。

區塊鏈觀念的普及和區塊鏈應用的嘗試取決於新一代創業者的積極參與,也取決於監管者的寬容和呵護。應本書編者邀請,我匆匆在其出版前寫下寄語,期待與參與培訓的學員們一起珍惜貼近前沿的機緣,共同努力,為之添磚加瓦,夯實區塊鏈社會的基礎。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 王巍

《圖說區塊鏈:神一樣的金融科技和未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