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轉移:互聯網之後還有什麼

互聯網是我們已經不再陌生的概念,它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讓信息高速、低成本地傳輸,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但是,它卻無法傳遞一類特殊的信息,那就是貨幣,而區塊鏈恰恰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區塊鏈是一種價值傳輸網絡。

我們先來看一下互聯網的誕生,1993年,美國宣佈了一項新的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目的是建設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美國人都能共享和使用信息資源,這就是我們現今互聯網世界的雛形。

圖1–9 互聯網的誕生

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方便快速地生成信息並將其複製到任何一個地方,所有信息都是可以高效傳播的,於是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了滿足人們對爆炸式信息的渴求,信息傳輸技術遍地開花,不斷創新,比如雲盤、斷點續傳技術等。

漸漸地,我們會發現,固然很多信息只須簡單地複製粘貼就可以使用,比如視頻、圖片、聲音等,但有些信息是無法複製的,複製後也沒有意義。

圖1–10 價值轉移如何解決

舉個例子,我們把支付的錢直接複製給對方是不行的,而是要在付款賬戶上減去一些錢,在收款賬戶上增加一些錢,才能完成支付過程。一個視頻可以被複製到另一個網站上,那麼兩個網站都可以看到這段視頻,人們都可以分享。但一些只能轉移而不能分享的有價值的信息往往需要信用背書。互聯網很善於處理信息分享,卻不能解決價值轉移這件事。

我們來更簡單地闡釋一下價值轉移這個概念,將某一部分價值從A地址轉移到B地址,那麼需要A地址精確地減少了這部分價值,而B地址精確地增加了這部分價值。價值轉移涉及A和B這兩個獨立的參與者,那麼這個操作就必須同時得到A和B的認可,而且,結果還不能受到A和B任何一方的操縱,目前的互聯網協議是不支持價值轉移功能的,所以,目前的價值轉移往往不是直接傳輸,而是由一個中心化的第三方來做背書。

圖1–11 中心化的第三方

現如今的中心化機構通過政府或者集團公司的背書,把所有價值轉移的計算都放在一個中心服務器中進行處理,其中一定會涉及人的參與,而人的「有限理論」和「機會主義行為」往往會使整個系統變得不那麼可信。那麼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又產生了,如何達成信用共識?

區塊鏈技術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它可以在沒有第三方信用背書的情況下,在一個開放式的平台上進行遠距離的安全支付。區塊鏈跨越多個遍佈全球各地的節點,保存所有交易的歷史記錄。

而且,網絡中所有授權的參與者都保存著一份完全相同的賬本,一旦對賬本進行修改,全部副本數據也將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全部修改完畢。分佈式賬本中的每一筆交易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時間戳,這樣可以防止重複支付的產生。

圖1–12 區塊鏈的信用共識

可以說,區塊鏈可以構建一種純粹的點對點的價值轉移體系,在不需要各節點互信的情況下,區塊鏈可以保證系統內數據記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脫離第三方機構背書,有效地降低交易的複雜性和風險。

最後,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區塊鏈的另一個特性——可編程性,這是一個開源的技術。互聯網的開放性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互聯網時代,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假設,開源的區塊鏈技術也能開拓一個新的世界呢?

圖1–13 中心化VS點對點結構

《圖說區塊鏈:神一樣的金融科技和未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