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始 Beginning

千年之後,當歷史學家回溯過往時,會認為第三個千禧年的開端是一個古老的絕妙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地球上的居民首次把自己與一種巨大的事物相連。未來,它的規模將會繼續增加,但是如今,你我正生活在它剛剛甦醒的時刻。未來的人會羨慕我們,希望自己也能親眼見證它的誕生。這些年裡,人類開始用微小的智能讓沒有生氣的物體變得活躍,把它們編織進雲端機器智能這張大網中,並將數十億心智與一個超級心智相連。這個聚攏的過程將被當作這個星球上迄今為止發生的最重要、最複雜也是最令人驚歎的事件。用玻璃、銅和電磁波組成神經,人類這個物種開始將所有的地區、過程、人口、人工製品、傳感器、事實和概念編織成一張複雜到難以想像的巨網。在網絡的胚胎期,我們的文明中產生了一種協作界面,或者說是一種能超越任何先前發明的能夠感覺和認知的設備。可以稱之為有機體或機器的這項巨大發明容納了所有其他的機器,因此,它實際上如此深入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以至成了與我們身份相關的必要內容。它為我們這樣的舊物種提供了一種包括完美的搜索、完整回憶、全球高度的視野在內的新型思考方式,以及一種全新的心智。這是一個開始。

開始的過程將會延續一個世紀之久。前進的道路並不明朗,常常會因為太過平凡而被人忽略。龐大的數據庫和廣泛的交流本身並沒有什麼趣味。這個剛剛起步的全球心智的許多荒謬和令人害怕的方面將被淘汰。我們的諸多擔心是合理的,因為這股突兀的力量在人類文化甚至自然界當中,幾乎無孔不入。然而,由於人類本身就屬於這個在更高層級上運作的事物,它正在顯現的輪廓變得模糊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它在最初階段就攪亂了舊的秩序。人們對它的強烈反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們應當把這個巨大的事物稱作什麼?它比機器更有生命力嗎?在它的核心部位是70億(不久將變成90億)的人類。他們很快就被這個從不間斷的互聯互通的層級包裹,並且,一個人的大腦很快就能和其他人直接連通了。H.G.威爾斯把這個巨大的事物想像成一個世界大腦。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把它稱為心智圈 [1] ,即人類思想領域。有人把它叫做全球化心智。因為它確實包含數十億硅制「神經元」,所以還有人把它比作全球化超級有機體。為了簡便一些,我把這種全球級別的層級叫做「霍洛斯」(holos)。霍洛斯包括所有人的集體智能、所有機器的集體行為、自然界的智能相結合形成的整體以及出現在這個整體中的任何行為。這一切加起來就是霍洛斯。

正在生成的事物規模巨大,讓人難以理解。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創造物。讓我們以硬件為例。如今,40億部手機和20億台計算機連接到一個遍佈全球的緊密「大腦皮層」中,其中還有數十億周邊芯片,以及從照相機、汽車直到衛星的附屬設備。在2015年,150億設備接入了一個大型的「大腦回路」之中。任何一個設備都包含100萬~400萬晶體管,因此,霍洛斯在十萬億億(1021)晶體管上運行。這些晶體管可以被想像成巨型大腦中的神經元。人類大腦約有860億神經元,比霍洛斯少了4億倍。

從數量級來看,霍洛斯的複雜程度已經大大超越了人類大腦。我們大腦的體積不可能幾年翻一番,而霍洛斯的大腦卻能夠做到。

如今,霍洛斯的硬件就像一台巨大的虛擬計算機一樣。它包含的芯片數量和一台計算機中的晶體管數量一樣多。這台虛擬計算機的頂層功能運行的速度與一台早期個人電腦相當。它每秒能處理100萬封電子郵件或100萬條信息,這大體上能說明,霍洛斯目前的運行頻率為1兆赫。它的外部存儲空間總量約為600艾字節。1秒鐘內將有10太比特的信息穿過它的「脊柱神經」。它的免疫系統十分強大,能清除主幹中的垃圾,並能通過繞開受損部位自行修復系統。

誰在編寫代碼,讓這個全球化系統發揮作用並取得成效呢?答案是人類自身。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無心地上網瀏覽或給朋友發東西只是在浪費時間,其實,我們每點擊一次鏈接就強化了霍洛斯大腦中某個節點的功能,其實就是在為他編程。人類通過每天在網頁上點擊1000億次來告訴霍洛斯人類的想法是重要的。我們每強化單詞之間的一次聯繫,就是在告訴它一個想法。

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新平台。它是國際性的,並且永不停止工作。以如今的技術普及速度看來,我預計到2025年,地球上每個公民都將使用這個平台。每個人都處在平台之中,或者說,人人都是這個平台。

這個龐大的全球系統不是烏托邦。即使再過30年,雲端中的各種阻攔還將存在,部分內容會被防火牆阻擋、被審查刪除或是被盜版。壟斷企業將會控制系統的基礎結構,但這些互聯網巨頭脆弱、短命,還容易被競爭對手迅速取代。儘管人們普遍都能獲取基本的上網資源,但高級的資源分配是不平均的,並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富人能夠優先獲取資源,簡而言之,資源的分配和如今的現實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資源最匱乏的人也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

現在,在開始階段,這個不完美的互聯網實時覆蓋510億公頃的地面,觸及150億的機器,佔據40億人類的心智,消耗地球上5%的電能,以非人類的速度運行,在白天的一半時間裡追蹤我們,並且是貨幣的主要流通渠道。這個組織的規模已經大幅超越了我們目前建造的最大的系統,即各類城市。層級上的跳躍讓我們聯想到一些物理學家所說的相變,即分子狀態的不連續變化,比如從冰到水,或者從水到水蒸氣。溫度和壓力的變化本身並不能帶來改變,分子間的基本關係在臨界點上發生重組才讓物質表現出全新的特性。於是水和冰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

最初看來,這個規模巨大、無處不相連的新平台就像我們傳統社會的自然延伸。它似乎只是在已有的面對面的關係中加入了虛擬關係——我們只是在網上加了幾個好友,擴大了朋友圈,增加了新聞的來源,讓我們的行動更加數字化。但事實上,就像溫度和壓力慢慢升高,當這些事情持續穩定地發展,我們會到達一個拐點,或是一個複雜的零界點,在這裡,變化是不連續的。於是相變發生了——我們會突然處在全新的階段。那是一個具有新常態的不同世界。

我們正處在這個過程的開始,那個不連續的變化剛剛露出一些端倪。在新體系中,諸如中央集權以及統一性之類的舊文化力量會消失,而我在本書中描寫的分享、使用以及追蹤這類新的文化力量將主宰我們的機構和個人生活。當新階段逐漸穩固,這些新力量的影響將越來越大。有些人認為我們分享的內容已經太多了,但其實大規模分享才剛剛開始。我們從擁有權到使用權的過渡才剛起步。各種各樣的「流」都還只是「涓涓小溪」。看上去我們已經被過度追蹤,然而未來幾十年內,我們被追蹤的程度將是現在的千倍;高度的知化會讓我們現在從事的最智能的事情看上去十分蠢笨。它同時會大大加速其他變化的進程。而這些轉變都不是最終的,只是一個生成過程的第一步。這是一個開始。

從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夜晚的照片上,我們能一窺這個巨大機器的模樣。騷動的城市群中,耀眼的燈光勾勒出這片黑暗土地上如同有機體的圖案。城市邊緣的燈光逐漸變暗,只留下細長的高速公路與遙遠的城市群相連。向外發散的燈光道路就像樹突的形狀,讓人倍感熟悉。城市群就像神經節細胞,而高速公路則是向突觸所在的位置延伸的細胞軸突。城市就是霍洛斯的神經細胞,而我們身處其中。

這個處在胚胎階段的巨大事物已經至少連續運行了30年。我不知道其他還有哪種機器能夠不間斷地運行如此漫長的時間。或許它的某個部分會因為供能中斷或級聯式地感染病毒而暫時停擺,但是,再過幾十年,這個整體都不太可能停止運轉。它已經成為我們擁有的最可靠的人造物,並且很可能一直保持下去。

這幅正在顯現的關於超級有機體的畫面讓科學家們想到了「奇點」的概念。「奇點」是從物理學借用的一個概念,用來描述一個邊界,越過邊界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在流行文化中則有兩種版本:「硬奇點」和「軟奇點」。「硬奇點」指的是未來將由超級智能的勝利所奠定。理論上,當我們創造出的人工智能可以創造比自身更聰明的智能時,它就能一代一代地生產越來越聰明的人工智能。事實上,人工智能將會引導自身以級聯的方式無限加速生產,使得每一代更聰明的智能都比上一代生產得更快,直到人工智能變得極端聰明,用上帝一般的智慧解決一切現存問題,從而把我們人類遠遠地甩在身後。有人把這種智能稱為我們「最後的發明」。考慮到各種因素,我認為這個設想不太可能實現。

「軟奇點」更有可能成為現實。在對未來的這個設想中,人工智能不會像聰明的壞人一樣,試圖奴役人類。人工智能、機器人、過濾技術、追蹤技術以及我在書中列出的其他一切技術將會融合在一起,並且和人類結合,形成一種複雜的依存關係。在這個層級中,許多現象發生的等級將高於現存的生命以及我們的感知水平,而這就是「奇點」出現的標誌。這是一種新的系統,在其中,我們創造的東西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同時,我們也離不開自己的發明。如果把我們今天的生活比作固態的,那麼這種生活就是液態的,是一種新的相態。

這種相變過程已經開始。人類會緊密相連並匯入一個全球性母體。我們正義無反顧地向著這個方向前進。這個母體不是人造物,而是一種過程。我們的新型超級網絡是一股持久變化的浪潮,不斷推動著我們的各種新需求和新慾望。我們完全無法預測30年後身邊都有哪些產品、品牌和公司。這些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機遇和命運。但是這個大規模的、充滿活力的過程有著清晰無誤的整體方向。未來30年,霍洛斯將沿著與過去30年同樣的方向挺進,那就是:更多的流動、共享、追蹤、使用、互動、屏讀、重混、過濾、知化、提問以及形成。我們正站在開始的時刻。

已經開始。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

[1] Noosphere,常被翻譯為智能圈、心智圈、智慧圈,最早由蘇聯地球化學家維爾納茨基提出,指人類活動使生物圈受到影響的部分。德日進發展並普及了這一概念,表示思想、信息和通信的網絡包裹著行星。——編者注

《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