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8節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能夠扭曲畫風的存在(二合一)
林愁把切碎成小丁兒的豬網油下到熱鍋裡,
「呲啦~」
被紅通通的炭火加熱到灼臉的大號鑄鐵鍋與豬網油甫一相遇,便有裊裊青煙升騰、油星兒爆裂。
豬網油又被叫做「花油」,實際是豬的腸系膜,大網膜堆積的脂肪在豬的腹部成網狀的油脂,一頭豬的肚子裡就那麼幾兩,出油率也不高,但要比豬板油熬出的豬油味道更醇厚芳香。
就像一碗簡簡單單的豬油拌飯別人做的就是比你做的又香又好吃,很大可能並不是手藝問題,而是選錯了油而已。
熬到網油上的油膜焦黃酥脆就要適時撈出,以免糊鍋。
動物系的油脂有植物油所沒有的特殊芳香,懂的人自然會懂,有些時候動物油脂的作用是其他油代替不了的——比如這鍋油飯。
林愁用兩頭黑山野豬的網油也不過熬出了一大瓶的花油,大約有兩點五升的樣子。
其餘的盛出保存,藉著鍋裡剩下的花油油溫還在,下五花肉切就的豬肉丁煸炒,炒到彈韌有勁表面焦黃時再下火方肉丁、舞茸丁、胡蘿蔔丁、白蘿蔔丁、去骨帶皮雞肉丁、青蠶豆等等十幾種原材料過油翻炒片刻,再行盛出。
冷涵被炒火方的香味激得有些意動,
「咦?盛出來了,米飯呢,你把米飯放哪兒了。」
剛剛她看到林愁用油搓米,然後一不留神一盆米就不見了。
林愁從熱風箱裡取出已經「晾曬」四十八小時的青稻米,
「不是在這兒麼?」
青稻米經過搓洗了晾曬,淡淡的綠意彷彿是從米芯裡透出來的,十分動人,每一粒米的表面上又好似披著一層淺薄的油光,更使得米粒光潔通透、質感十足。
林愁找來火鉗子,將灶膛裡的炭細心的整理了又整理,取出多餘的紅炭,使灶膛傳達到大鑄鐵鍋上的熱量保持溫和、均勻。
青稻米入鍋,林愁揮動著大勺不緊不慢的推動、翻炒。
炒米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火候,火大米粒就容易開成米花甚至煳掉,而一粒米煳掉,可以說整鍋炒米就會被染上煳味——也就是所謂的「竄煙」。
炒米的時間大約是20~25分鐘,期間需要一刻不停的翻動,最好是把米從鍋的一個方向推到另一個方向,如此往復,以保證每一粒米都能炒得均勻合適,直到米粒表面帶上微微的煙熏黃、膨脹至原來的15倍大小而沒有成形的裂隙。
用水和油搓洗出來又晾乾的青稻米炒好之後很香,非常香。
尤其當炒好的焦香米粒被溫熱的雞湯衝開,燥熱的米香與溫潤的、濕漉漉的雞湯徹底融合,其滋味簡直難忘。
林愁一邊把炒好的原材料在米上鋪展開來,一邊說道,
「其實我更中意魚湯的,emmm,就是忘記事先準備。」
冷涵猜測道,
「所以是要用禾花魚麼,咱們這裡可沒有人會奢侈到在青稻田里養魚的,據說傷根哦。」
林愁也就是笑笑,
「其實不是傷根啦,種植青稻米的水田與青鹽田隔的不是很遠,水田里的鹽分有些足,不適合養禾花魚而已,畢竟鯉魚和鯽魚都是淡水魚。」
林愁說著蓋上鍋蓋,
「雞湯夠鮮,但不夠厚重,要是依我的意思,最好是用炸過的泥鰍或者鱔魚燉出的湯加進去才好。」
「走走走,跟我去殺隻雞。」
冷涵乾脆的答應著,「好!」
半個多小時之後,冷涵手裡捏著一隻褪好了毛、除盡肚髒的白條雞重新進了廚房,林愁則拽了一大把開著紫色花序的野草。
冷涵後悔了,臉上的表情很不好。
林某某所謂的「殺雞」並沒有說來那麼簡單。
這貨楞是讓冷中將在某只可憐的小母雞兒的雞爪、雞腿外側、翅下、脖頸處開了大小不一總計7處傷口,然後令雞瘋跑到血液點滴不剩最後他才一刀剁了可憐的小雞兒的腦袋,以至於這隻雞整個兒都濕乎乎血淋淋的——單單就一味食材來說,其表現已經可以堪稱「英勇」和「壯烈」。
清袁枚《隨園食單》中講:取童雞未曾生蛋者殺之,不見水,取出肚髒,塞黃芪一兩,架箸放鍋內蒸之,四面封口,熟時取出,鹵濃而鮮,可療弱症。
袁枚又講:蒸雞用雛雞,煨雞用騸雞,取汁用老雞;雞用雌才嫩,鴨用雄才肥
呸呸呸,去你大爺的鴨子!
所以林愁要做的是黃芪蒸雞,古方。
「不見水」這仨字兒怎麼揣摩都比字面意思更難,殺雞不見水就意味著不能用水燙褪毛,不能用水洗去血污等等。
各方面限制掉之後,幾乎就只能從殺雞上做文章了。
多運動、血放得乾淨雞肚子裡才不會有血液淤存,整個過程持續的時間又不能太長,否則雞肉就會緊繃繃的、會泛酸。
總之,很講究技巧。
林愁將手裡的「野草」摘掉莖葉,只把根留了下來,洗淨備用。
這種開著紫色小花的野草實際上是黃芪的一種,大約是大災變前黑龍江地區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淡紫花黃耆」的一種,多年生且特別耐寒,比野菜還野菜,很不起眼兒的小東西。
這種黃芪根莖纖細,透著一股子溫婉柔弱,差不多屬於總也長不大的典範。
林愁很中意它們最粗不過筷子粗細的鮮根,覺得比干制後依然有指頭粗細的藥用黃芪根片味道好的多的多。
用竹片稍稍刮洗一番之後,林愁將它們塞進雞肚子中,又找了少許胡椒碎撒在雞身上,反覆揉搓按摩。
接下來的自然就是蒸了,大鍋中注水,水上放湯盆,盆上架起竹片編製的小籠,籠上再放雞。
《末世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