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節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師神殿
想起爹娘,思家之情片刻不能止歇。
等到魔道眾天尊相繼帶人出發之後,我和姽嫿立刻御空飛行,避開人群前往家鄉。
我出生在黃河邊上的白霧村,一生中最純真的記憶都留在那個村子裡。
記憶中上學的時候我爹經常騎著自行車接我,只要考試成績好,就會給我買貼畫。
在我們家門口,還有一棵大槐樹,槐花飄香的季節,我娘會用槐花蒸飯,槐花飯又香又軟,一輩子不能忘。
修行以來,五感六識皆由心控,餐風飲露,已經多年沒有動過口腹之慾。如今思來,口舌生津。
不過九龍窟風雲之後,家人就搬到城裡去住,再也沒有白霧村。後來我再回去,白霧村雖然房屋依舊,卻已經和荒村差不多了。
此時正值深秋,推算了下月相算出不多不少,今晚正是中秋節。
我在夜色初上湧的時候趕回老家縣城,身上穿的是一身玄色道袍,姽嫿也沒有穿她的不死者傳說戰甲,換了身素雅的雪白道袍,頭上戴著一方精緻的紫竹斗笠搭配遮顏紗,完美掩蓋了死神面容。
不死者傳說戰甲乃是一等一的神器,姽嫿得到後時常以神魂祭煉,平時不用的時候可以收入玄關之中。
她的魂之哀傷也是如此,但是我的劍卻不行。英雄之劍是天道之劍任憑我如何用神魂祭煉,這把劍都不會和我產生共鳴,也就無法收入玄關。
末法時代的結束給人間帶來深刻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空氣中充滿了檀香味。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在祭拜神靈,供奉神像。
記憶中破敗的祠堂,城隍廟,如今巍峨高大,整潔如新。
香火繚繞,卻不見半分祥和,有的只是詭異。
「看這個樣子,人族氣數是撐不了太久的。」姽嫿說道。
「是啊。請神容易送神難,能夠救人族的只有人族本身,神明只會降災降禍。所謂的顯聖也不過是吸收信仰之力,用來祭煉神格。」我說道。
「我希望人族可以多堅持些日子,給我們魔道再多留點時間傳道。如今人間信仰全部被人道,仙道,陰司的神明瓜分,沒有人信奉魔道教義。」
說起這個,我心中就很慚愧。魔道祖師法傳六道,感動眾生。
而我這個道祖,卻從未向弟子傳法。
一來是我本身不擅長傳法,二來也一直沒有時間。魔道從宣佈重出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戰爭不斷。
爹娘居住的小區門口新建了一座神殿,供奉的是人道天師張道陵。今天是八月十五,上香的人很多,遠遠望見人頭攢動,排起了長隊。
看來我們老家這一帶已經被人道佔據了,連張天師的神像都請進了小區。
後來我才知道,在魔道遁世不出的那十年中,人仙兩道在爭鋒之餘,還想盡一切辦法消除魔道在關內人間的影響力,連下壩村的黃河娘娘神像都被人毀掉了。
同時,關於魔道入世應劫的種種功德也都演繹出了全新的版本,抹殺所有功績。靈異科不出面闢謠,人云亦云之下,魔道的存在就隨著時間的流逝成了過往雲煙。
待到末法時代結束後,人仙兩道神明輪番顯聖,關於魔道就更加無人提及,也無人惦記。
由於我和姽嫿都穿著道袍,有人看到我們後立刻露出萬分恭敬的神色,把我們當做人道高人,對著我和姽嫿作揖。
我先在崑崙仙道受過龍脈源力洗伐肉身,歸墟又得到龍涎草凝聚天尊道體,再加上這些年殺伐征戰不斷,容貌氣質明顯異於常人。
玄色道袍出自姜雪陽之手,修身合體,沉穩大方,看起來的確是仙師派頭。至於姽嫿,雖然容貌不顯,但是素白道袍加上她飄然出塵的氣質,更有仙姑風範。雖然神念斂盡,依然動人心魄。
看到民眾紛紛回頭,掌管香火的兩名人道弟子直直朝我和姽嫿走來。
觀他們的神念氣息,應當是元神境界。如果是在以前,元神境界已經是高來高去神仙般的人物,但是放在天降機緣的今天,元神不堪大用,甚至在合道境界之下的道士連做道兵的資格都沒有。
「福生無量天尊,敢問兩位道友出自哪座山門?」其中一個中年道士拱手見禮問道。
「福生無量天尊,沒有山門。」我說道。
「這裡供奉的是張天師,兩位若非人道弟子還請繞行,以免招致災禍。」察覺到我和姽嫿身上都沒有顯露出強大的神念氣息,中年道士語氣立刻變的嚴肅起來。
「請問兩位道友又是出自那座山門?」我問道。
「孤山蒼雲觀,隸屬龍虎山正一盟威道。」和中年道士隨行的年輕道士頗為自豪的大聲說道。
「你們認識謝流雲嗎?」姽嫿冷冷的開了口。
「放肆,謝仙師的名諱豈是你們這些招搖撞騙的鄉野散修隨意訴之於口的嗎?」年輕道士立刻露出怒容,手已經按在了腰間懸掛的齋蘸法師劍上面。
隨著我們的爭執,圍觀的民眾越來越多。
我本不願和他們在耽擱,更不願在他們面前顯露真名,不然傳出去實在貽笑大方,堂堂魔道祖師和人道末學弟子爭風有失體面。
可是看到眼前這個場景,今日實在難以善了。
我可以隱忍,姽嫿眼裡可不揉沙子。
想到這裡,我放緩語氣問道:「兩位道友,要怎麼樣才能放我進去?」
「要麼脫了道袍,隨意進出。要麼給張天師磕三顆響頭,就放你們進去。不然,就從哪裡來趕緊回哪裡去。」年輕道士厲聲說道。
「好吧。」
說完,我整頓衣冠走到張天師神像面前。
先拱手行禮,繼而開口說道:「後世弟子謝嵐,見過張天師。」
謝嵐兩個字,一出口,年輕道士不以為然,中年道士則是神情一震。
我的名字在道門中無人不曉,只要有心人,也能打聽到我家人就住在這裡,確認我的身份。
《九龍拉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