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為你的世界制訂規則

  2.MakeRulesforYourWorld
  二、為你的世界制訂規則
  到現在為止,構建世界聽起來好像是件棒極了的事,誰都能幹。你只要想出各種各樣的主意,多問問「為什麼?」「怎樣發生的?」和「結果是什麼?」,當積累了一大堆好想法時,你就可以坐下來寫作了。
  我真希望能有這麼簡單。但一堆想法只是一堆想法——雜亂無章,不成體系,混亂不堪。在講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之前,你得仔細琢磨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這應該從基本規則,即世界的自然規律開始。
  記住,冒險小說的背景不是已知的世界,因此讀者對什麼可能,而什麼不可能發生在你的小說中還不能肯定,直到你給出這個世界的規則。而你,小說的作者,在確定規則前也和讀者一樣。
  星際旅行的規則
  拿星際旅行做例子。為什麼小說裡要有星際旅行呢?可能只是因為你需要和地球完全不同的景色,也可能是因為你希望你的故事在一個動盪中的社會,一個離居留地非常遙遠,以至主角們無法向別處呼救的地方展開,但是,就讓我們假定你的理由比這些更簡單:你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完全由你想像出的外星社會中。這些外星人居住的環境類似地球,因此地球和那個星球的物種在對方的星球也可以存活。但這些外星人非常奇特,不可能在地球上進化出來,你只能讓他們生活在另一星球。
  太陽系的其它星球是不行的。宇宙飛船發回的圖片證實太陽系其它行星和衛星上沒有適合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環境,很可能根本沒有生命。因此你的外星人得住在另一個星系。
  如果你的小說中沒有人類,這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如果你的小說只描寫外星社會,和人類沒有關係,那小說裡就不必出現星際旅行。但這樣的科幻小說非常少,因為在關於外星人的小說中,人類的存在為讀者(一般而言讀者也是人類)形成了參考系,讓讀者可以看到外星人和人類間的區別,以及其各自的社會如何體現出這些區別。即使小說是以外星人視角寫的也一樣。
  但如果你的小說裡完全沒有人類,你就必須用外星人的想法來寫作。而由於他們從未見過人類,也就不可能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對比。他們甚至什麼也無法解釋,除非你用這樣的手法:「掘洞人花了一會兒功夫,想像自己的眼睛如果長在頭部前方,有著重疊的視野,就好像眼前這隻小鼩鼱這樣的情況。這只生物怎麼能知道自己身後發生了什麼呢?它那小小的大腦能不能處理雙眼視野的重疊部分呢?」這樣寫非常明智,可是你的讀者看到從未見過人類的外星生物卻一直在思考和人類有關的事,能保持多久的耐心呢?
  (當然,通常這種事的處理手法比上面所述的還差,比如讓掘洞人沒有看到鼩鼱一類的生物便開始想像雙目視覺,或者更糟,讓外星科學家來講解雙目視覺的好處。這樣的技巧也可以交代情節,但卻須冒著令人物可信性減弱,並留下明顯的操縱故事痕跡的風險。)
  無論如何,你的故事看來需要有人類的存在。因此你不必面對那些只有外星人的小說所遇到的麻煩。但是,你得面對在星系間旅行的問題。
  為什麼?你的故事和星際旅行無關啊!在你的小說開始之前,人類已經到達外星球了(或者外星人已經到地球了)。
  可是我保證,你一定得想好你的小說中星際航行的方法,而且在小說開頭就得告訴讀者。當我們在下文中考慮形形色色的規則時,你就會明白這樣做的理由了。
  星際航行的問題有兩層:光速問題和燃料如何轉化為動力的問題。
  我們先考慮光速。根據相對論,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此外,任何以光速前進的物體實際上變成了能量。因此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的速度最快也得比光速慢一點兒。從地球到另一個三十光年以外的星系就得花三十一年左右。你的人類角色如果二十多歲從地球出發,到達那裡時就得有五十多歲。怎樣跨越光速的障礙呢?
  多維空間。這個詞有許多別的寫法,最早提出它是在1940年代。如果真的發現了這樣的空間,那它大概就會被叫做多維空間,因為沒有必要另起一個名字。這就好像機器人最終被製造出來時,便使用了卡雷爾·卡佩克(KarlCapek)這位捷克劇作家1921年創造,其後科幻作家們便一直引用的稱呼人造機械人的名字。你可以稱它為多維空間——實際上,你應該稱它為多維空間,因為你的讀者們已經熟悉了這個名詞,能立刻理解它的意義。
  多維空間理論認為,我們看來只有三維的空間實際上有四維或者更多維,在其它維度中,我們在三維空間看來很遙遠的距離實際上離得很近——只要你能找到一條航線離開三維空間,穿過高維度空間後出現在你想去的地方。
  穿過多維空間的航行通常被稱作「跳躍」。關於跳躍有許多不同的規則。在阿西莫夫的一篇機器人小說中,跳躍會使人類暫時消失,處於一種假死狀態。這使得一個試圖帶人類一起跳躍的機器人宇航員發了瘋。
  蒂莫西·扎恩(TimothyZahn)的《重疊點》以及其它幾部設定在同一個宇宙中的小說假設,在跳躍時你會從無窮多的宇宙中同時再次出現,絕大部分情況下你會死去,但由於你只知道你活著經歷的跳躍,所以你不會瞭解那些你跳躍出來時已死去的宇宙。其它版本的多維空間需要你靠近一顆大型恆星來實現跳躍,如果你旁邊沒有巨大的引力源,跳躍可能會被扭曲。海萊因在一些故事中允許無窮多種可能的跳躍,小心地控制進入跳躍前的速度和軌跡可以改變跳躍的出口。而其它人,比如保爾(FrederikPohl)在他的《衝出黑暗天》(Heecheesaga)系列中則只有少數幾個超空間通路,每個都只有固定的出口。出口可能是在有人居住的世界旁邊,也可能緊挨著一個黑洞的邊緣。
  而有些書中的多維空間甚至不需要宇宙飛船。那些書中,在行星表面有「大門」或者「隧道」,只要穿過正確的地點,走向正確的方向,就可以到達另一個行星的表面了。賴瑞·尼文的小說中,則沒有天然的「時空之門」,而是由機器造出的穿越多維空間的通道。另一種方法則根本不使用超空間。你進入一個跟老式公用電話亭差不多的裝置,它檢查你的身體構造,把你還原成元素,然後向其它星球(或者地球的其它地方)上的類似裝置以光速發送關於你的所有信息。其它裝置接受信息後仔細地把你在當地重組。但這些方法中,你都先得從出發處以亞光速旅行到有空間跳躍裝置的行星去。在所有這些版本中,多維空間都有相同的優點,即提供相對迅速而廉價的在不同世界間旅行的方法,速度和價格由你決定。這就好像在美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的旅行。1550年時,航行者生死由天。一些旅客和海員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就死了,有些船隻整個消失,不留一點痕跡。十九世紀初,旅行所化的時間縮短了,在旅途中也很少再有旅客死亡,但整個旅途仍然非常不適。到了蒸氣時代,雖仍有船隻失事和人員傷亡,但行程已經縮短到了一到兩個星期。今天,乘坐協和式飛機跨越大陸只需數小時。你可以讓你小說中通過多維空間的星際旅行擁有上面任何一種方式的安全性和速度——可以讓星際旅行像乘坐協和式那樣舒適方便,也可以像用四分儀和不准的鐘錶導航的十六世紀小帆船一樣緩慢危險。
  為何故事開始時星際旅行已經結束,你卻仍需決定旅行的方式?首先,因為你故事中完成旅行的角色(無論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剛結束航行,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他們對新世界以及母星政府的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會由星際旅行的方式決定。
  如果其它飛船不可能在數月內到達,如果航行過程充滿了危險,已經有人在途中遇難,如果只有60%的機會活著回到故鄉,那宇航員們會不得不在新的世界中求得生存,他們將意識到嚴酷的事實:不成功,便成仁。他們對原先行星上的政府機構也不會有原來的一半那麼看重。
  但如果他們只花了六小時就抵達了這顆行星,這裡到家鄉的航行將很舒適並會經常進行,他們基本上不會遇到什麼危險,那他們的態度會不經意得多。而且,原星球的政府將更有參與性,呼叫援軍或是輪班者也會很容易。你為什麼要清楚地闡明小說中星際航行的規則?因為你要讓讀者知道你的角色在遇到問題時為何如此緊張——或者為何如此泰然自若。你要讓你的讀者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危險。
  並且——這可不是雞零狗碎的小事——這樣博覽科幻的讀者就會知道你瞭解這類裝置的使用方法,並確信這本書的作者曉得如何處理這類問題。即使你想叛逆一下,不使用常規的方法,你也得先給出規則。讀者們同樣會覺得安心的。
  世代飛船。如果你不想使用超空間,覺得它太不科學,或者只是不喜歡經常有人在你的行星上來來去去,那你也可以改用以亞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讓星際航行該花多久就花多久。
  我不討論亞光速飛行的科學細節(主要是因為我自己也不懂),只指出它的主要問題是花費的時間太長。而且你還得帶著所有的燃料。所幸的是,大部分時間你可以滑翔,因為太空中沒有什麼摩擦力,你只要達到了一定的速度,就可以沿著直線以這個速度一直飛行下去,直到有東西使你轉彎或減速為止。因此一路上你幾乎不需要燃料。
  但問題是你的燃料還得推動它本身的重量。你不能運載過多的燃料。存在一個臨界點,你無法攜帶超過臨界重量的燃料,或者至少無法製造足夠堅固的飛船來攜帶。另外,由於抵達目的地後還有個和起飛相反的減速過程,所以你還得留一半燃料用來降落。這還不算改變航向進入行星軌道所用的燃料。也就是說你的燃料至少得能推動它兩倍的重量。更糟的是,如果你的目的地沒有燃料可以補充,那麼你要麼再也回不了原來的星球,要麼就得帶上四倍的燃料。
  因此,你不能浪費燃料來讓一艘巨艦脫離地球那麼大引力的行星。這樣的飛船應該在太空中建造,從離太陽盡可能遠的地方起飛。而抵達目的地時,應該保持母艦在軌道上運行,宇航員乘坐小型登陸艙、火箭或是航天飛機登陸。
  用我剛才說的方法,你的飛船大約可以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相當於每小時六千七百萬英里。但以這個速度,飛到三十光年外的星系就需要三百年。這還沒算上加速的時間!所以這種飛船被稱作「世代飛船」。飛船中有完整的模擬自然的環境,培植植物以循環空氣、提供食物,人們就在其中生、老、病、死,屍體被處理後,也成為飛船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已經有很多小說探討過這個主題,特別是飛船上的人已經忘記了原來的使命,甚至忘記了這是一艘飛船這樣的故事。但這種想法仍很有生命力。
  這裡的問題是(除了幾乎不可能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之外),到達新星球的人們對自己的故鄉沒有直接記憶。他們幾代以來都是在一艘飛船上度過——那麼為什麼還要離開飛船,到一個行星的表面去呢?在飛船中長期生活這個主題很容易喧賓奪主。如果你的小說旨在於此,比如麗貝卡·布朗·奧爾(RebeccaBrownOre)極富才氣的首部小說《彈射武器與外星球的水》,那很好。但如果你想寫些別的,世代飛船的這個問題就很難繞過。
  冷凍技術。另一個備選方案是讓船員們在漫長的旅途中,用冷凍或是其他方式停止自己的生理機能,抵達終點時,飛船或留守的船員將其他人喚醒。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需要在長時間內為很多人準備生活空間和給養,而在兩星球間的頻繁航行仍不切實際或無法實現。
  而其缺點在於,如果假死技術在航行時有效,那麼在小說中的任何時候也應當有效:如果船員生病或受了致命傷,就應該迅速撤回飛船暫時冷凍,直到有特效藥或者相應的治療技術為止。另外,也一定會有人想濫用這個系統,讓自己能活得更長壽。你不能在發明一種科技之後,只把它用在你需要的地方,而對其它用途視而不見,否則你將招致評論家和讀者的輕蔑。
  也有這樣一種方法:殖民地派出的飛船上沒有人類,只有冷凍的受精卵。當飛船上的電腦認為飛船到達了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時,就把一部分受精卵由電腦或船上的機器人培養成人。他們將作為全新的生命來到殖民星球,除了自己之外,他們對祖先及其社會一無所知。顯然,這樣的航行一往無回。不可能指望殖民地會有新的來客,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知道派出的飛船是否找到了適合居住的星球,不用說具體的位置了。
  Ramdrive。在個人電腦普及,Ramdrive成為「內存虛擬磁盤」的代名詞之前,它在科幻小說中代表的是一種飛船引擎。它能部分解決燃料問題。使用Ramdrive的飛船先用常規燃料起飛。達到一定速度後,它在飛船前方打開一張巨大的,漏斗形的網,以收集太空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用作燃料。這樣飛船就不用攜帶路上需要的所有燃料了。這樣做有理論上的漏洞:宇宙塵埃能否有效利用;網狀結構是否能捕捉足夠推動飛船前進的物質;在高速下這些宇宙塵埃將變成非常危險的易爆物,對飛船會構成威脅。但Ramdrive很有趣,說不定也行的通。用這種理論可以建造相對較小型的,不比一顆平均尺寸的小行星更大的飛船。
  時間壓縮。這是一種比較中庸的寫法。在這種理論下,你的飛船可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比如說,光速的99.999%)飛行。在不轉化為純能量的前提下,你能幾乎以光速從A點到達B點。根據相對論,時間在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上會被壓縮,外部觀察者認為已經過去了三十年,而船上的人卻只度過了幾個星期,幾天,或幾個小時。這樣,你就可以在宇宙間航行,而不使用世代飛船或冷凍技術。殖民者們將對自己的故鄉記憶猶新,但他們並不急著回去。因為雖然他們感覺離開故鄉只有幾個星期,但實際上已經過了三十年。他們的親朋好友已經老去或者逝世了。即使他們立刻掉頭返回故鄉,原本二十歲的年輕人也已是八旬老者。從任何角度說,這仍然是一條不歸路,但旅行者們原本的社會結構相對來說仍能保持完整。
  然而,這些人將永別於其家人朋友。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悲傷,或者這些殖民者在故鄉本就孑然一身。你得花些力氣在相應的性格塑造上。另外,別管那些在光速下對人體就像高強度X光一樣有害的宇宙塵埃。就寫飛船用了足有半英里厚的小行星碎片作保護層,或者有個力場保護他們免受輻射傷害,要不乾脆什麼也不寫。時間壓縮式的旅行已經有了濫觴,你不用為此多花筆墨。
  安塞通訊機。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時間壓縮的變種是在勒吉恩的書裡,我覺得這是星際旅行中最棒的幾種機器之一。簡單的說,安塞是一種通訊裝置,無論雙方相距多遠,都可以實現即時通訊。離開故鄉一去不回的殖民者可以通過安塞,一直和故鄉保持聯繫,向母星球報告進展,接受指令。
  如果你的小說中有個分佈很廣的星際社會,你又不想讓人們從這個星球到那個星球的旅行跟從波士頓乘飛機去紐約那麼容易,那用安塞這個主意會給你極大的便利。星際旅行仍然是一往無回,必須拋下一切,但星球間卻可交流文學、政務、新聞——可以通過安塞傳輸的一切。這就好像第一批來到美洲的殖民者仍然可以通過無線電和英國交流,但彼此間的交通卻只能靠又小又危險,還很不衛生的木帆船。
  從科學上來說,安塞純粹是胡說八道——但它非常有用,所以很多作家都寫過類似的儀器。無論如何,我們並不是在預言未來,只是講一個在陌生之地發生的故事!
  超光速。我還沒說到星際旅行中最愚蠢的規則:《星際迷航》(StarTrek)使用的超光速航行。在《星》中光速已經不是個障礙,只要讓斯考特在引擎室裡加速到四倍,八倍或者十倍光速就成。這種飛船簡直是對科學的蔑視,最好還是留給那些純消遣的冒險故事或者漫畫書——當然,還有《星際迷航》系列小說。
  實際上,除非你的確是在寫《星》的系列小說(那你得和派拉蒙公司授權的出版商先簽訂合同才行)或者是故意顯得滑稽可笑,否則別在小說裡用超光速航行。這不是嚴肅的科學,而且會讓人覺得你只看過《星際迷航》這種科幻小說。別讓非《星》迷們把你和《星際迷航》聯繫起來,那等於是在申請物理博士該干的工作時附了一份寫著「系統瞭解魔法知識」的簡歷。你的小說可能言之有物,但十之八九沒人會有看完它的耐心。
  WhattheRulesCanDoforYou規則的用途
  作了這麼多關於星際航行的準備,但你的小說裡一段太空中的情節都沒有!你真的需要考慮那麼多嗎?
  是的——得在你的頭腦中或大綱裡準備這些。花些時間來想好你的世界中的規則,並確保小說從頭到尾沒有和它們衝突。但你的讀者並沒有跟你一起作準備工作,因此如果你決定用一個危險的超空間,其出口會毫無預兆地漂移幾個秒差距,那你在故事裡就得提到這一點。你可以像這樣寫:
  「這次跳躍非常成功。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出現在一顆恆星內部,也沒有迎面撞上一顆小行星,而且雖然大家都在跳躍後嘔吐數日,但沒有一人死亡。」
  這樣就行了。足夠了。不用再多討論星際航行的細節問題。你的讀者會瞭解為何宇航員們都不急著離開這個星球,以及另一艘飛船為何很久以後才會抵達。確立了規則,你就可以讓第一人稱的主角對其他人有這樣的想法:
  「還在月球基地時,安妮覺得布克看起來挺棒,想也許可以去多瞭解他一點。但在空間跳躍後,她不得不去清掃他的嘔吐物,布克卻縮在角落裡抽泣。直到進入環繞虹鳥的軌道,他才停止歇斯底里的症狀。安妮知道布克不由自主,很多人在跳躍時都會這樣。但自此以後,她再無法對布克提起一絲崇敬之心。」
  也許這種關係在你的故事中非常關鍵,也許無足輕重。但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跳躍後會引起嘔吐的症狀,如果你還沒想好規則,那你就不可能讓安妮擁有這段記憶,形成這種對布克的態度。你制訂的規則不會束縛你,而是會顯現各種可能性。瞭解了規則,規則就會讓你自由。
  TimeTravel時間旅行
  對於時間旅行你也要考慮同樣的問題。我不再討論細節,只列出一些可行的寫法。
  1。如果你回到過去,你可以隨意改變歷史而不會消失,因為時間旅行本身已經使你置身於時空流之外,你不會受到任何歷史事件的改變的影響。(參見阿西莫夫的《永恆的盡頭》TheEndofEternity)
  2。如果你回到過去,你所作的一切可能會毀了你未來的世界——因此時間旅行被當作最高機密,只有最有能力和最受信賴者才能回到過去。也許他們是回去拯救原本可能會永遠湮沒的希世奇珍,也許,如同在約翰·華萊(JohnVarley)的經典小說《空中搜捕》(AirRaid)中那樣,是去救出那些本會在空難或海難中喪生的人們,然後逼迫他們殖民到新的星球,以免未來的人類在污染嚴重的地球上滅絕。
  3。如果你回到足夠久遠前的過去,那麼你對歷史作的改變對你自己的時空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歷史有一種慣性,會試圖盡量按原來的軌跡前進。所以即使你殺了襁褓中的拿破侖,法國還是會在十九世紀初成立帝國,並和英國大戰一場。到1900年,一切已經按部就班,恢復原貌。
  4。如果你回到過去,你只能作不會有長期影響的改變,因為如果改變自己的未來,你所在的時空將不復存在。
  5。當你回到過去時,你變成了隱身人,只能束手旁觀——像是旅遊參觀一樣。
  6。時間旅行還包括進到過去某人的腦海中,從他的眼光去觀察歷史。這個人不會察覺到你的存在。(但是在卡特·舒爾茲CarterScholz的短篇傑作《馮·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其他散失的作品》中,旅行者在貝多芬的腦中使他發瘋,最後置他於死地,使他未能寫出其最偉大的作品。但時間旅行者並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歷史已經改變,他們只「知道」貝多芬並未寫出其他的樂曲。
  7。時間旅行也包括回到過去的自己心中,你可以去瞭解,但無法行動。另一種寫法是你可以控制當時的自己,但當時的你不會留下這段記憶。我在一個愛情故事《拍拍手,唱唱歌》(ClapHandsandSing)中使用了這種寫法。(《大話西遊》的末尾也使用了這種手法——「……他好像一條狗誒!」--angeleye笑注)
  8。時間旅行還包括只能觀察的類型,就像在看全息圖像或是電影。你並沒有親自回去。也許你甚至不能肯定看到的是否是真實的過去。也許你不能兩次回到同一條河流!(我不記得看過這類時間旅行的小說,儘管試試,看能寫出什麼來)
  9。你的身體留在時間旅行器中,回到過去的只是一具傀儡。你可以通過它感知世界,直到那具身體死亡或是消失,然後你會在時間機器中醒來。我在一篇叫做《關上時間的蓋子》(ClosingtheTimelid)的小說中,曾描寫一群追求刺激的人用這種機器回到過去,反覆自殺以體驗死亡的感覺。
  明白了嗎?每種規則都展現了一類新的可能性。相信我,還有數百種無人嘗試過的規則,用已有的規則也還可以寫出不計其數的全新的故事。
  TheRulesofMagic魔法的規則
  十年來,我在各種研討會中聽作者和讀者們提出過數百種魔法在奇幻世界裡運作的可能方式。但基本想法只是個開始。魔法的規則必須一板一眼。首先,不能讓你的讀者覺得什麼都可能發生。其次,你制訂規則越仔細,對魔法的限制就越清楚,小說的發展空間就越廣闊。
  我們舉一個在我的頭腦風暴課程中經常被提出的想法作為例子:魔力的代價可以是人身體的一部分。這規則非常簡單,實施起來很痛苦,聽上去不可思議——對我來說是個好主意。和時間旅行的情形一樣,這個創意也有許多版本。下面是把這個想法變成實際魔法系統的幾種不同方法:
  1.當魔法師使用魔法時,會從手足開始小片小片地失去血肉。他無法確切知道會失去多少。於是不可避免地,少掉手指、手掌、腳或整條胳膊的人被公認是具有強大力量的標誌,因此那些想嚇唬別人的年輕人會出錢請人削去自己的手指,有時甚至是整條手臂,並把傷口處理得像魔法造成的那樣。很難分清誰是真正具有魔力,而誰只是徒具其表。(你的主角可以是一個拒絕毀傷自己身體的人,他被大家看作是沒用的孬種。實際上他也一直是——直到有一天,必須用一道魔法來拯救他的城市,而這魔法力量極其強大,只能由身體完整無缺者施展,它會令使用者的所有肢體一下子消失。他最後用了這個魔法嗎?如果用了,為什麼?)
  2。使用魔法者必須自行或者由人割下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在肉體被切開時施放咒語。忍受痛苦的時間越長,犧牲的肉體越多,施法者得到的力量越大。這樣,會出現專以割下別人身體為業的「切除者」。他們精通酷刑,能夠盡量延長把肢體剜下的時間,同時使用藥物,讓施行魔法者在不喪失痛覺的同時,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咒語。
  (這裡借用一下科幻小說的一個經典場景會很有趣:未來的社會,人類沉迷於「無害的」興奮類藥物。這些「切除者」會不會在地下市場,將在魔法師身上使用的藥物賣給那些尋求提高精神力的人?魔法師們會如何對待「切除者」呢?)
  3。使用魔法者不必犧牲自己的身體,他可以用別人的。於是魔法師會養養一批人,像是逃犯或者智力底下者,用他們的肢體來得到力量。當然,在大多數地方這樣做是非法的。因此這些犧牲品會被隱藏起來,或是偽裝成別的東西。(這個系統可以用在設定在現實世界中恐怖小說裡。我們發現鄰居在偷偷切下別人的肢體……)
  4。除非有人自願獻出身體的一部分,否則魔法師就得不到力量。這樣的話魔法會極少被使用,也許只到危急之時才用。如果有人想僱傭魔法師,他不但要付出金錢,還得獻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在社會安全受到威脅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也不是施放魔法,挽救城市的魔法師,而是獻出身體的志願者。(可以研究一下一對戀人的心理,其中一人是個魔法師,另一人自願作為犧牲。為什麼他(她)會願意為另一人放棄自己的肢體呢?)
  5。當施法時,有人會失去肢體,但魔法師也無法預言會是誰,只知道是他認識的,在某方面和他有聯繫的人。魔法師們都知道這個恐怖的秘密,但是其它人不知道。他們以為讓自己肢體萎縮掉落的是某種疾病,而不是身邊、森林裡或者高塔上的魔法師在施法。(一種顯而易見的寫法:也許我們世界上的一些惡性疾病其實是魔法師的傑作呢?這其實就是瘟疫流行的原因:二十年前是出血性潰瘍,現在是癌症。【現在是什麼?不用我說了吧……寒——angeleye】而你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魔法師,試圖制止由自己和其它人一起造成的瘟疫)
  6。魔法師施法時,掉落肢體的是他最愛的人。這種愛無法偽裝。如果魔法師愛自己勝過任何其它人,那麼失去肢體的就會是他自己。愛得越深,他得到的力量越大,而看到自己所愛之人失去肢體時的痛苦也越深。於是最富有愛心的人也就是最可能得到力量,同時也是最不可能去使用這種力量的人。(給你個怪異的創意:在富有愛心的家庭中有個女孩,一天醒來發現自己少了條胳膊。看到自己深愛的父親忽如其來的財富,孩子開始懷疑她的殘廢和父親的富有間是否有著聯繫……)
  就是這樣。我所知的任何一種魔力來源都至少可以有這麼多的變化方式。你所講的故事,你所創造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你制訂的魔法規則。
《如何寫作科幻奇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