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兵法思維如何設計自己的人生勝負手

人生如打仗,打仗要懂兵法。兵法思維講述的是這樣一些思維模式:如何規避風險,捕捉機會,掌握主動權,以確保在漫長的人生中取得總體上最優的發展。

第一節 為什麼你要懂點兵法思維

人生,常常是一場戰爭

有些靈魂降臨在風和日麗的人間,生命是享受,是說走就走的旅程;有些靈魂進入了山窮水盡的世界,生命是奮鬥,是無窮無盡的戰爭。

我們希望自己生於這樣的家庭:父母是政商大鱷,自小在深宅大院之中自由玩耍,從青春期開始接觸政商機密信息,接著父母資助出國讀頂尖大學,幾年後回國歷練,然後等待繼承家業——億萬資產與龐大的高層人脈圈。

如果不行,那就生於教育優良的中產階級之家。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高學歷的金融高管。從懷胎數月開始聽莫扎特,在我們幼年時允許自由探索,各類才藝讓我們大膽嘗試而又不逼迫考級。中小學時循循善誘,按照教育與認知心理學的規律培養我們的思維與學習能力,十四五歲就能深思熟慮明辨是非,十八歲憑自己的能力考進頂級985或者獎學金出國留學。本碩博一路順風順水,然後帶著過硬的人工智能研究技術回國創業,融資上市改變世界。

再不濟,請讓我在一二線城市有套房,或者拆遷補償一千萬,不要讓我一輩子當房奴,苟且在十平方米的出租房裡,看不見詩和遠方。至少面對黑心老闆時能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能夠在西藏明亮的天空下自在放聲高歌,或者安靜躺在洱海的小船上聽風吹水動。請讓我心如四月暖風,眼見草綠花紅,愛世界,愛生活,愛生命中的一切。

但這只是少數人的幸運。大多數的我們降臨在三四五到十八線小城市和村鎮,沒有政商大鱷,沒有金融高管,沒有教育心理學,也沒有拆遷補償。平庸的小學與初中,小縣城的重點實驗班的師資和學生水平。接著是平庸的大學,或是憑借極端努力勉強考上985,然後發現自己與家境良好的同學的綜合素養比起來簡直一無是處。然後考研,或者找一個辛苦的工作,擠公交地鐵打卡,每天夜裡疲憊地躺在十平方米的出租房裡腦海裡一片空白。不敢考慮未來:房價、學位、醫療、養老……如果還活著,如果居然還有剩餘的力氣,那就握緊拳頭,繼續準備明天。

這才是大多數人的一生。如果不小心長出了理想,如果意外地開始好奇生命的意義,如果妄自下定了自我成就的決心,那麼你的一生,就是戰鬥的一生。學業是戰鬥,求職是戰鬥,升值或創業更是艱苦卓絕的戰鬥。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戰鬥匯聚成了這一場生命的戰爭。

這場戰爭,你輸不起。這場戰爭,誰又輸得起?

一場輸不起的戰爭,你要懂兵法。

在一本專講思維方法的書中提到兵法,似乎有點怪異,我反覆考量是否要刪去這一章。但學習思維方法的目的是什麼?是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人生的障礙。當大多數人的人生都如同戰爭之時,那麼研究一點兵法也就並無不妥了。我們暫且稱之為——兵法思維。

兵法思維,首推《孫子兵法》。為什麼兵法思維必須學《孫子兵法》?中國的兵書很多,有《吳子》《六韜》《司馬法》《尉繚子》等,西方更有戰爭巨著《戰爭論》。與其他兵書比起來,《孫子兵法》有什麼特點?

特點是,絕大多數兵書都是講戰爭的具體技術,而《孫子兵法》則是講戰爭之「道」。我們命運的戰爭不是槍林劍雨,而是學業、人脈、求職、創業等。這些戰爭,需要的是道,而非術。即,我們不用持刀槍劍戟進退殺伐,而要將深刻的智慧應用於生活,設計自己的人生勝負手。

《孫子兵法》中包含的思維很多,本章無法一一講完,故我選取了一些自認為是最重要、對現代人最有借鑒意義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孫子兵法》中的各種思維是環環相扣的,相互推導配合,其體系非常嚴密。故大家在閱讀下面幾節中提到的不同兵法思維時,應意識到它們不是簡單的分類羅列,而是要嘗試將它們結合起來思索。當然,作為宏觀格局類思維方法的一支,它與前幾章提到的生態思維、系統思維、大勢思維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二節 先勝後戰

為自己設計一條永不倒下的路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孫子兵法·軍形篇》

勝利者與失敗者的樣子

經常獲得勝利的軍隊,他們的作風是先知道會勝利,然後才去打這個仗;那些經常失敗的軍隊,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始打了再說,一邊打一邊想怎麼才能贏。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孫子兵法》開頭的計篇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做事情最怕莽撞,搞不清楚狀況就一頭衝進去了,這種多半要吃虧,長期來看是注定要滅亡的。

我們常常聽到有懵懂少年被騙去搞傳銷,或者無知少女被騙到國外去賣淫。這一般都是典型的沒有搞清楚情況就去了。騙子往往會說「我有一個賺錢的機會」,而他們往往沒有調查真實度就盲目相信了。如果更加仔細一點,以先勝而後求戰的理念來應對,那麼就要先進行各種考證,確保這確實是一個賺錢的機會再去行動。

這種簡單的騙局往往出現在懵懂無知或者受教育較少的人身上,很多人覺得自己社會經驗豐富、教育良好,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也許聰明的你不會犯這種被騙去搞傳銷的錯誤,但是依然有可能犯「敗兵先戰而後求敗」這種錯誤。

第一個原因是,傳銷或者被騙出國賣淫這種特別危險的事情,太過於危險了,所以一般人都會提前瞭解騙局套路,學校和媒體的安全教育會讓你有相應的知識和經驗——也就是說,你不會犯這種錯誤,並不是因為你有「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這種思維方式,而僅僅是因為你記得一些知識。當你進入一些自己缺乏足夠經驗和知識儲備的領域時,你很容易就會犯這種錯誤。

第二個原因是,你會有狀態波動,比如情緒激動或者低落的時候,這時人更容易犯錯誤。如果你沒有把先勝後戰的思維方式反覆訓練形成本能,那麼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不穩定的,容易受到干擾的。比如,正常情況下你知道不應該賭博,因為總體上來看肯定要輸,但如果你哪一天心情很煩躁很鬱悶的時候,你可能就去了。因此,你需要在平時刻意訓練自己先勝後戰的思維習慣,讓它穩固下來,穩固到即便情緒低落也不會出差錯。就好比,即便情緒低落的時候你也知道1+1=2,不會出錯。

第三個原因是,勝利的經驗會讓你盲目。如果你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連續勝利,你很有可能變得無視風險。這並不是說你一定很浮躁、品性不穩重、輕飄飄的,最可怕的恰恰在於,即便最踏實謙遜的人都會犯這種錯誤。因為連續的勝利會改變你的認知,會讓你發自內心地認為這件事情是沒問題的,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了。隨著連續勝利的增多,最終某一次你會忘記先考量勝算,直接就開始行動了。

第四個原因是,有些事情就是特別的危險。有些事情是沒什麼風險的,你即便搞不清楚情況隨便亂闖也沒關係,或者只需要瞭解一點點的情況就可以去嘗試了。比如你去某個地方逛街,事前不知道具體哪個商店的衣服適合你,但是沒關係啊,隨便亂逛就好,多走走應該能夠找到。事實上,生活中有太多這種沒什麼風險的事情了,以至於你完全不具備先勝後戰的思維習慣也覺得無所謂。但另一些事情是風險極高的,比如創業、投資等。而長期習慣於先戰而後求勝的你,真的能夠臨時改變習慣嗎?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初創的企業,以精妙的市場切入點、完美的產品設計、強大的執行力,短短一兩年就成為估值上十億的大企業,連續融資風生水起——A輪B輪C輪,恨不得把字母表輪一遍。網民們還在驚歎羨慕,資訊網站的投資分析報告還在撰寫,忽然就聽到消息:決策者犯了個小錯誤,公司破產了。

你如果去細細研究這些故事,會發現幾乎大多數的案例都有一個模式:沒有先確定必勝就衝進去幹了。因為在這些領域要確定必勝太難了,需要你以超乎尋常的專注和謹慎去應用先勝後戰的理念。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思維的懶惰——這個股票差不多可以買吧?這個項目應該可以做吧?看起來還不錯的。悲劇就此產生。

人最怕的就是拚搏一生、勝利無數,卻在一次倒下後再也無法爬起來。一次失敗讓之前所有的成功全部灰飛煙滅,又或者一次失敗讓未來的日子再無翻身的可能。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你必須好好學習和領悟這條先勝而後求戰的思維方式。這條思維方式的一個特點就在於,往往你以為自己領悟了,其實你還沒有。你還沒有純熟、純粹的領悟。

97%純度的鐵只能叫鐵,而99.9%純度的鐵則叫鋼,它們是不一樣的物品。大概知道先勝後戰這回事,和深刻理解並應用先勝後戰的理念,是不一樣的人生。

總之,勝利者的樣子是先勝而後戰,失敗者的樣子則與之相反。

凱利公式——給孫子兵法打個數學補丁

上文中我提到,在某些領域,如投資、創業等,要確定必勝太難了。其實這句話不太精確,精確的描述應該是:

在某些領域,如投資、創業等,要確定必勝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對於先勝後戰的理念並不完全理解或者認同,有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有些事情就是無法絕對先勝後戰——就連戰爭本身也是如此。那麼,在投資、創業、戰爭等無法事先保證勝利的領域,如何執行這條理念呢?

二是因為,如果嚴格執行這條理念會太過保守,錯失很多機會。比如熟悉金融投資的人都知道,盈虧同源,當你避開一切風險的時候也就避開了收益。比如創業,一定有風險,難道所有人就都不創業了嗎?那新企業從哪裡來?

那麼,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呢?

第一個問題理論上很好解決,即便不能絕對保證勝利,那麼至少要盡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就像《孫子兵法》計篇中提到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也並沒有說一定要絕對必勝再行動,只是說如果勝算多就做,勝算少就不做。

但多到什麼程度算多呢?少到什麼程度算少呢?是以50%為界限嗎?這裡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數量界定。

同時,這個理論解釋也不能解決第二個問題。這個世界很多時候是盈虧同源的,利潤就在風險裡。如果要絕對規避風險,那就只好什麼事都不幹了,過完平庸的一生吧。嘗試有可能失敗,不嘗試一定失敗,我們也總聽人說,機會是試出來的,是在動態運動中摸索出來的。那麼到底要不要嘗試?和先勝後戰理念的矛盾怎麼解決?

可以說,這兩個問題的存在是《孫子兵法》的一個小漏洞,這個漏洞本質是個數學漏洞。《孫子兵法》只講大方向而不講數字細節,因為它不是數學書,那個時代的數學還沒發展到今天的高度,存在這個漏洞也很正常。現在,我們需要給孫子兵法打一個數學補丁——凱利公式。

這個小小的公式,能夠解決《孫子兵法》的遺留問題。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個公式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明確,一件事情有可能勝利,也有可能失敗,那麼要不要做,要不要投入金錢、時間、精力呢?答案是,如果機會好,還是要投入。

那麼該投入多少比例?我有1萬元,要投資百分之多少的錢?我一周有20個小時空閒時間,要投入百分之多少的時間?這個比例值才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核心。它就是公式中的字母f。

凱利公式告訴我們,要弄清楚這個比例,就要考慮四個要素:pw——有多大概率會贏;rw——贏了能賺多少倍;pl——有多大概率會輸;rl——輸了會虧多少。

舉個例子,一隻股票,60%概率會漲,漲了賺50%;40%概率會跌,跌了會虧40%。你該用多少比例的本金去買這個股票?這就是投資屆最難解決的分倉問題。凱利公式告訴我們,你該拿出來70%的本金去投資:

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的概率是無法事前得知的,比如你去創業的成功概率具體是多少就不清楚,成功了能賺多少錢也不清楚。但是對風險高低還是可以有個大致估計。總的來講,勝算越高投入越大,能賺得越多投入越大。如果可能的虧損太大,f算出來是負數,那就不投入。另外,上面的公式中假設了rw和rl都不為0。如果rw為0,即贏了也不賺錢,當然不投入;如果rl為0,即輸了也不虧損,顯然應該全力投入。

對於各種事務的金錢、時間、精力等的投入,這個公式都能提供依據。可以說,凱利公式並不推翻《孫子兵法》中先勝後戰的思想,只是它的一個數學補丁。先勝後戰包含的是知己知彼、事前計算的理念,而凱利公式則告訴你具體怎麼計算。

第三節 致人而不致於人

看透隱藏關鍵點,掌握人生主動權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虛實篇》

各種戰爭、競爭與比拚,有時候,表面上風平浪靜、平分秋色;實際上卻波濤洶湧、高下已分。

事情的關鍵點經常是隱藏的,尋常人未必看得懂。為什麼普通人看起來勢均力敵的局面,高手卻能堅定地說其中一方大勢已去或者形勢不妙?最難懂的隱藏關鍵點之一,就是「勢」。這個「勢」與前面講的大勢思維的「勢」並不一樣。這裡的「勢」,與致人而不致於人有關係。

主動權即是利益

致人而不致於人,簡單說就是要主動不要被動。這看起來是句廢話,但背後 有很深的道理。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理很抽像,不容易講清楚,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圖8-1

我最喜歡講的例子是中國象棋。同樣是馬,如果放在原始位置,基本上就沒什麼用;如果放在對方的臥槽位,就作用非凡(如圖8-1)。同樣是車,如果放在角落最邊上,它的威力就很小,如果放在二八路或者四六路,它的威力就大很多。因為二八路的車能夠牽動、限制別人,而角落裡的車則什麼都做不了。所以象棋中有「三步不出車,死棋」的說法,就是說早期要盡快調動最強的子力才能壓制別人而不被壓制。另外,高手常常走出棄子爭先的棋,也是為了致人而不致於人。

圖8-2中,雙方子力完全一致,但顯然紅方形勢大好,主要子力(尤其是車)處於致人而不致於人的位置,而黑方的子力雖然齊全,卻非常被動,處處受制於人。當然,這是擺出來的結果,實際對弈中很難有人下出黑方那樣臭的棋。

如果你對像棋完全不瞭解,不知道臥槽馬、二八車是什麼也沒關係,還有其他案例。三國時期的袁紹曾有一個把漢獻帝納入囊中的機會,可惜他錯過了,因為他想不明白,我要一個沒什麼權力的廢皇帝做什麼?把皇帝接過來不能給自己帶來直接的財富、兵力和地盤,似乎撈不到任何實際的好處。但曹操是個明白人,小皇帝雖然不帶著錢財也沒勢力沒地盤,卻可以拿他的虛名來號令天下,處處佔得先機。

圖8-2

曹操掌控著漢獻帝,給袁紹發了一道陞官的聖旨(沒什麼實際利益,但是名聲很好聽),這聖旨袁紹接還是不接?接了,這是明擺著聽從了曹操的詔令,低人一等了。今天接了陞官的聖旨,回頭曹操再給他發一個對他不利的聖旨怎麼辦?不接,皇帝給你陞官你居然敢不接旨?那你就是明擺著造反,傳出去名聲非常難聽,失去人心。這就是曹操致人而袁紹致於人了。

戰爭學裡,有一個戰術叫圍點打援。比如我和你打仗,我圍住你一個城池,但是又不強攻,這時候你怎麼辦?要不要調動另外一個城的兵力去救?

你去救吧,那我就半路打伏擊,在你救援的路上以逸待勞等你,還要提前挖個陷阱什麼的;不去救吧,萬一城被我打下來了呢?更可惡的是,你要是不來救吧,我天天拿個大喇叭對著城裡面的人喊:「裡面的人聽著!你們老大已經放棄你們不來救你們了!趕快投降吧,我們繳槍不殺還有優待!……」說不定整個城就白送給我了。

你說你心不心煩?仗還沒開始打就感覺快要輸了。

救也不行,不救也不行,不管怎麼搞都覺得很被動,這就是我致你,而你致於我了。那是不是就沒辦法破解了呢?其實也有辦法,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就是一個破解法,而且破解得非常精妙,造成了反制。我圍你的城,你直接領兵攻我的首都。我要是不回救呢,萬一首都沒守住我就完了;我要是回救呢,那之前花了大把人力物力圍城這麼久,不就白圍了?

回救也虧,不回救也虧,怎麼搞都覺得很被動,現在輪到我心煩了。

又比如,打戰爭類的遊戲,你有技能,我也有技能,那是不是我們打起來就勢均力敵了呢?不是。如果我搶了先手,提前使用技能把你眩暈住一頓暴打,你還沒來得及出手就被幹掉了。搶先手,就是在遊戲當中的致人而不致於人。

再來看一個例子。假如一名小學生偷偷去網吧玩遊戲,自以為掩飾得很成功,但是第二天一大早去學校的時候同學告訴他:「你要倒大霉了,那個網吧老闆是班主任的親戚,班主任已經知道你昨天去網吧玩了,估計今天上午就要找你。」這時候他該怎麼辦?承認嗎?免不了一頓猛批怒罵再叫家長,回去說不定還得挨揍。不承認?鐵證在手,不承認就是罪上加罪,更加完蛋。

根據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理念,他應該在班主任找他之前,主動向班主任自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眼裡閃爍著真誠的光芒:「老師,我想主動向您承認一個錯誤,我昨天去網吧玩兒了。我好後悔,昨天一晚上都在想,我做這樣的事情如果耽誤了學習怎麼辦?既對不起老師又對不起父母。我好後悔啊嗚嗚嗚……」

一旦他搶了這個先手,老師反而不好意思懲罰他了,說不定還要跟家長求情讓家長不要太責怪他。這就是致人而不致於人。

當事情的結果已經很明顯地擺著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誰輸誰贏了。但是如何促成這個結果?有時候我們做出來的一些舉動,表面上看對結果沒有影響,或沒有直接的利益增減,但實際上卻讓自己取得了主動或陷入了被動——它造成了一個傾向。這個傾向看起來非常微弱,以至於我們常常忽視了它。但這個主動和被動的傾向會在未來的演變中,逐漸變成人人可見的優劣之分。

《深度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