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者評估獲取的信息

推理必須根據一系列的事實、數據與經驗等基本成分做出。找到可靠的信息來源並掌握個體經驗的界定方式是批判性思考者的重要目標。換言之,我們必須對採納的信息來源保持警惕,同時對自身經驗的解釋保持分析與批判的態度。經驗或許是最好的老師,但他絕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毋庸置疑的。信息只是思維的一個組成維度,與其他維度一樣,應當受到批判性的分析與檢驗。不加審視地根據經驗做出推論會帶來思維偏差與自我錯覺。

我們通常會通過三種獨特的途徑獲取信息:1背誦事實或惰性知識(即尚未完全理解並能靈活應用的信息);2錯誤學習、局部學習或者接受非理性信念(其後會主動地忽略);3積極地獲取重要概念(隨後會形成激活狀態的知識)。

惰性知識

惰性知識是指我們並不完全理解僅通過機械記憶進行加工的信息,但是我們總會自以為已經理解了信息的意義。例如,很多人在校期間都接受過民主知識教育,這讓人們相信自己已經理解了這一概念。而事實上,人們內化的「民主」信息往往只是一些沒有實質內容的口號罷了。許多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民主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民主主義國家是人民的、由人民組建的、為人民服務的政體」。儘管很少有人會將其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評估國家民主程度的實際標準,但還是有很多人自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民主的內涵。明確地講,儘管接受了民主教育,但是很多人都應該無法回答以下的幾個問題:

(1)人民的政權和為人民服務的政權有什麼區別?

(2)為人民服務的政權和由人民組建的政權有什麼區別?

(3)由人民組建的政權和人民的政權又有什麼區別?

(4)「人民」指的究竟是哪些人?

學生通常並不會充分地思考他們在學校裡通過死記硬背而獲得的知識,也就無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可用的有意義的信息。人們掌握的很多信息都只是由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語詞構成,批判性思考者會盡可能地識別並清除這些惰性知識,同時通過分析,將這些惰性知識轉化為有實質意義的知識內容。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