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台海濁浪 美中交鋒

    1. 台海濁浪
    朝鮮戰爭之後,艾森豪威爾對外方針的立腳點是,在解決世界性對外政策的重大問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國盟友的力量。
    可以說,艾森豪威爾當政期間,美國的對外政策被稱為“條約狂”,這絕非偶然:1954年成立東南亞條約組織,1957年成立中央條約組織。到50年代末,美國已同42個國家建立了“軍事義務”的關係。這是一個用密集的軍事基地對蘇聯及其盟國進行總體包圍的方針。
    美中關係,則是前任的民主黨總統留給艾森豪威爾的一個很頭疼的問題。中國革命的勝利,給美國在亞洲大陸的地位以迎頭痛擊。亞洲大片地區以及世界範圍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急劇變化,這一情況需要美國對其對外政策進行認真的調整。
    美國對亞洲政策的一切重要問題——蘇美關係、朝鮮戰爭、日本問題、印支戰爭、台灣問題,都同極為複雜的美中關係不可分割地連在一起。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艾森豪威爾在一項聲明中強調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封鎖等於是戰爭舉動。”他指出,在沒有與國會磋商前,他永遠不會採取會導致戰爭的衝動步驟。
    不過,當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時,美國實際上與中國處於戰爭狀態。在他主持白宮的8年中,兩大國的關係不時呈現緊張狀態,台灣海峽多次掀起滔天濁浪,這是與艾森豪威爾所奉行的“扶蔣反華”的反動政策密切相關的。
    美國侵朝和法國殖民主義者侵越失敗,提高了台灣在華盛頓政治交易所裡的身價。美國認為,台灣是“美國在亞洲條約系統的關鍵環節”。美國毫不隱諱地說,他們打算使台灣軍國主義化,以鞏固從南方進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這個天然的戰略基地。
    艾森豪威爾上台後不久,便用條約形式來固定美國和台灣的關係。繼美國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之後,1954年12月2日,艾森豪威爾政府公然與蔣介石訂立“共同防禦條約”,在台灣海峽加緊擴大侵略戰爭的部署。該條約宣稱,美蔣將採取行動對付“共同危險”。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即發表聲明,指出這個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卡涅宣稱,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部隊已“處於準備停當狀態”,“可以接受分配給他們的任何任務”。美國的間諜機關則紛紛在中國沿海金門、馬祖、白犬、大陳等島設立特務機關,向大陸派遣特務,發展“游擊武裝”,以配合正面“反攻大陸”。
    美國軍事顧問團則直接幫助蔣介石在中國沿海島嶼構築“反攻大陸”的前哨基地,利用海島上的險峻地形,在灘頭和縱深處建築了永久性及半永久性的碉堡,設置了重重鐵絲網,並且在島的四周和巖縫裡埋下了大量的地雷和爆炸物。
    路透社的記者驚呼,“美國要在亞洲大陸和中國共產黨作戰了”。
    杜勒斯在此問題上與艾森豪威爾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美國對亞洲的政策應當依靠蔣介石。他在1953年3月31日的一份文件中寫道:
    “對於多數人,蔣介石是戰爭時期的英雄。過去,比如在雅爾塔,我們沒有忠誠地對待他。不要重犯過去的錯誤。美國應該記住,蔣介石仍然是中國惟一傑出的反共領袖,直到今天,也還沒有更高瞻遠矚能接他的班的人,或能代替他的人。”
    赤裸裸的炫耀“實力”政策,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不安,連美國的同盟國領袖也都對此舉紛紛提出異議。丘吉爾聲明,英國“不會把以沿海島嶼控制在蔣介石手中為目的的戰爭看作是防禦戰爭”,因這一行動也許會遭到十分不幸的反應,而無補於軍事優勢。加拿大官員萊斯特·皮爾遜強調,加拿大不會為沿海島嶼而戰。印度總統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說:“這個命令加重了世界上的恐懼病。”
    除了在軍事上進行封鎖外,美國還急不可待地提出必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加緊實行外交封鎖。艾森豪威爾的總統特別助理羅伯特·格雷認為:“一旦紅色中國在聯合國取得代表6.4億大陸中國人民的權利,那將是他們最大的政治勝利。”
    在美國的縱容和支持下,蔣介石彷彿吃了“定心丸”,摩拳擦掌,不時地對大陸進行騷擾,在台灣海峽炮製了一起又一起嚴重事端。
    1955年元旦,蔣介石預言在金門和馬祖“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而在台灣海峽的另一邊,周恩來總理說,“進攻迫在眉睫”。台灣危機一觸即發。
    為了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主權,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1月18日奉命向一江山島發起進攻,攻勢異常凌厲,激烈的戰爭持續了53個小時。國民黨守軍司令王生明負隅頑抗,結果作了蔣介石的犧牲品。戰爭以解放全島告終。美國人急了。隨後美國國會授權總統可以使用美國武裝部隊來對付“紅色”中華人民共和國。條文規定:
    “在此授與美國總統在他確信必要的時候,可以動用美國軍隊的權力,以確保台灣和澎湖列島的安全,免遭武裝進犯。這項授權同時也包括保衛在友邦手中的,與上述地區相關的據點和領土的安全,以及在確保台灣和澎湖列島安全的防務過程中,採取他斷定為必需的或適當的任何其他這樣的措施。”
    1月21日,艾森豪威爾在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杜勒斯及威爾遜。他概述了他提出這份議案的四個理由:(1)它合乎邏輯的目的;(2)讓中共知道“我們的意圖”;(3)消除我們是否根據憲法行事的懷疑;(4)鼓勵國民黨的士氣。艾森豪威爾還氣勢洶洶地揚言,他“已下定決心讓中共在中國海吃點苦頭”,他不會“袖手旁觀,聽任赤色分子在大陸集結大量軍隊以進犯台灣和澎湖列島”。
    周恩來總理馬上作出反應。他稱“總統咨文”是“戰爭叫囂”。他嚴正宣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經一再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自己的領土台灣。美國政府在中國人民最近勝利地解放了一江山島之後,就一面加緊軍事行動,進行戰爭挑釁,另一面策動通過聯合國議定所謂停火協議的詭計,來干涉中國人民解放台灣。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台灣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容他人干涉。”
    2. 核打擊風波
    猶豫不決的艾森豪威爾對台海危機的政策始終沒有確定下來。他並沒有批准對中國大陸發動任何進攻。剩下的是金門和馬祖兩個島嶼了,誰都不清楚艾森豪威爾是否會為保衛這兩個島嶼而戰。
    所有的意見都紛紛堆到艾森豪威爾的桌上。有的建議立即發動全面核打擊,有的提出從台灣撤軍。歐洲人也不失時機地向艾森豪威爾施加壓力。歐洲人擔心,如果美國武裝力量捲入中國海的戰爭,蘇聯可能會採取什麼行動?
    艾森豪威爾對英國首相解釋說,“我不認為蘇聯想在這個時候打仗,蘇聯不會捲入台灣的戰鬥,也不會輕易利用這個機會越過易北河。而且,正像多米諾骨牌理論,金門和馬祖的失守,會導致西方在亞洲的整個地位的喪失。”
    丘吉爾表示不相信。他鎖著眉頭說:“顯然,共產黨所要的只是金門和馬祖,並不會危及台灣——而且這個島嶼應屬於中國。”
    艾森豪威爾搖搖頭:“不,中共在佔領台灣以後,下一步將打日本的主意。把國民黨安置在中國的一旁,始終威脅著要進攻大陸,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丘吉爾仍是不相信。他所需要的是談判、停火、使局勢平靜下來。
    為了使其餘海島上的蔣軍避免被殲的命運,2月5日,美國國務院被迫宣佈,艾森豪威爾政府已下令第7艦隊和其他美國部隊“協助”蔣軍從海島上撤回台灣。
    可以說,一江山島解放後,台灣軍隊中幾乎沒有人再相信蔣介石能夠“帶你們回大陸”的神話。在解放軍的威懾之下,美蔣軍隊慌忙從大陳島上撤退,台灣全島一片沮喪氣氛。
    焦急萬分的杜勒斯約見總統,直陳了他的觀點。“如果我們保衛金門和馬祖”,他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就得使用原子武器。只有原子武器能有效地摧毀大陸上的機場”。
    艾森豪威爾驚訝地盯著杜勒斯:“那樣歐洲人和日本人會怎麼想?”
    杜勒斯回答說:“對此我已準備好應付最糟糕的情況。必須對全世界公眾輿論做好準備工作。我認為美國參戰的可能性至少是50%。”
    艾森豪威爾並不希望使用原子武器。除了其他一些考慮之外,他最擔心的是歐洲的反應,他知道大部分歐洲國家將不會批准。
    總統目前需要的是關於金門和馬祖的更確切的情報。他把他最親密、最信任的顧問古德帕斯特派到太平洋去。
    當古德帕斯特回來時,“特種武器”的使用已經成了公開辯論的問題。
    3月12日,杜勒斯在一篇演說中說,美國擁有“能徹底摧毀軍事目標而不危及無關的居民中心的、強大的新式精密武器”。三天後,他甚至說得更加明確。他說,如果台灣海峽發生戰爭,美國準備使用戰術核武器。
    顯然,這是明確、毫不含糊的威脅,比兩年前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在朝鮮問題上對中國發出的威脅要明確得多。這篇聲明不可避免地在美國以及全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大吃一驚的新聞記者千方百計找到艾森豪威爾,請他談談對杜勒斯講話的看法。艾森豪威爾一反常態,直截了當地說:“是的,我們當然會使某些小型戰術原子武器。在這些戰爭中,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不能使用原子武器,就像使用子彈或其他東西那樣。”
    “那美國本身會不會在一次核戰爭中遭到毀滅呢?”記者追問道。
    “我有著很大的信心,如果一個人怕的要死,他在戰爭或其他方面永遠作不出英明的決策。你必須正視現實。你必須有魄力去做,而不只是變得歇斯底里”。
    幾天後,氣氛更加緊張了。杜勒斯在一次演說中狂妄地評論說,“中國人是咄咄逼人、迫在眉睫的威脅,他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比俄國人更危險。他們的侵略狂熱可與希特勒相比。”
    此時的艾森豪威爾反而不再表態了。哈格蒂對艾森豪威爾說:“總統先生,我認為,目前台灣海峽的局勢極為微妙,因此不管問到你什麼問題,你都不應當作任何回答。”
    艾森豪威爾笑著回答說,“吉姆,你放心,如果有這樣的問題提出來,我就把它搞混。”
    他確實這樣做了。在記者招待會上,當記者問及台灣海峽時,艾森豪威爾作了長篇大論,東拉西扯,在座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確切的答覆。終於,一位記者忍不住了,打斷總統的喋喋不休,問道:
    “總統先生,這件事我仍是弄不明白。”
    艾森豪威爾和顏悅色地看了他一眼,微笑著接著說下去:
    “關於戰爭我知道的只有兩點:戰爭中最變幻莫測的因素是人性的每天表現;但是戰爭中惟一不變的也是人性。其次是每場戰爭都會像在爆發和進行時那樣使你感到驚訝。因此要某人預言,特別是如果此人肩負著決策重任,預言他將使用什麼武器,他將如何去使用,我以為這倒表現出他對戰爭的無知。這就是我所堅信的。所以我認為你就得必須等待,而這是一位總統有朝一日可能遇上的、這種由上帝來作出的決定。”記者遂目瞪口呆。
    兩天後,海軍上將卡尼在一次私人宴會上向記者們宣稱:“總統在考慮採取全面的軍事行動,以摧毀赤色中國的軍事潛力,從而制止其擴張主義的傾向。我預料,戰爭將在4月15日爆發。”
    眼明手快的記者們立即在最短的時間內播發了這條頗具轟動的新聞。
    艾森豪威爾勃然大怒。“不可容忍”,他咬牙切齒地說道,“我要告訴威爾遜,如果他對此不採取措施的話,我本人將接管國防部。告訴新聞界,不要被卡尼放出的消息引入歧途。要相信,政府在設法不發動戰爭來渡過危機。讓卡尼閉上尊嘴!”
    艾森豪威爾“扶蔣反華”的政策處處碰壁,使他傷透了腦筋。為此,他不得不暫時採取了一些靈活的政策,避免了把兩國關係弄到導致直接政治和軍事衝突的地步。
    在經過幾次反覆之後,艾森豪威爾終於傾向於不與中國大陸交戰的政策。他在一次會議上說,如果看來中共只是對金門和馬祖感興趣,並不打算進攻台灣島的話,美國將不準備插手。
    “雖然棘手”,艾森豪威爾留有餘地地承認,“不過前景是樂觀的。”
    艾森豪威爾根據自己的看法認為,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他開始尋找長期解決的辦法。他認為,“可取的解決辦法是說服蔣自動撤出金門和馬祖,然後固守台灣。為了誘導蔣同意撤退,可以給蔣派遣一師美國海軍陸戰隊,加上一些空軍部隊到台灣。國民黨的兵力為5.8萬人,而在馬祖的兵力為1.5萬人,對這兩個小島來說,這些兵力實在太多了”。
    “對大陸實施原子打擊”的風聲也漸漸地弱了下來。實際上,危機已逐漸化解。4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談到中國對美國人民的友誼。他說,“中共不想與美國打仗。”他提出進行談判。
    艾森豪威爾作出積極響應。他說,“如果看來有使我們進一步緩和緊張局勢的機會,我就準備談判。”
    周總理說:“只要可能,我們願意力求用和平的手段解放台灣。”
    5月中旬,炮擊停止,台灣海峽趨於平靜。
    8月1日,美中兩國代表開始會談。至此,海峽危機暫時緩解。
    3. 航母駛向台灣海峽
    在冷戰的沉重帷幕下,艾森豪威爾繼續扮演著他所謂“國際憲兵”的角色。1958年8月,當艾森豪威爾正在北卡羅來納山中地下深處的防彈掩蔽所內,參加一年一度的“行動”演習時,收到了一個使他頗為震驚的消息:
    “台灣蔣介石集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金門和馬祖再次發生衝突。”
    艾森豪威爾立即停下所有觀摩活動,召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匯報情況。
    原來,台灣國民黨當局一直在不斷增加他們在金門、馬祖的兵力,達到10萬人之多,目前已佔到蔣介石兵力的三分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這一挑釁行動提出了抗議。蔣介石沒有理睬這一抗議。8月24日,解放軍炮擊國民黨軍盤踞的這兩個島嶼,不過,大炮轟擊所造成的有形損失是輕微的。
    杜勒斯預料:“中共將對這兩個島嶼實行封鎖,企圖使守軍挨餓。”
    艾森豪威爾聽了杜勒斯的匯報,眉頭緊鎖。運用他的多米諾理論的想像力,他認為有危險的不止是金門和馬祖,他預計如果失去金門和馬祖,將“導致失去台灣,並將威脅到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甚至沖繩未來的安全,從而將使美國的根本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
    8月29日,艾森豪威爾急急忙忙回到華盛頓,聲稱道:“如果中共真的企圖侵佔金門和馬祖,我將考慮批准對共產黨中國的機場使用戰術原子武器。”同時,他下令從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駛過蘇伊士運河,加入在台灣海峽的第7艦隊,以示威壯膽。
    9月4日,艾森豪威爾與古德帕斯特、杜勒斯會晤,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辦。杜勒斯全力支持使用戰術原子彈,他充滿激情地說:“我認為,當我們決定把這些武器包括在我們的武庫之中時,我們已經承認使用這些武器要冒政治和心理上的風險。”
    艾森豪威爾仍然猶豫不決。他指出,“假如美國使用原子武器攻擊中共的機場,共產黨很可能用核武器攻擊台灣來報復。在這種情況下,我是不準備批准使用原子彈的。”
    兩天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就台灣海峽局勢發表聲明。他說:
    “1958年9月4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授權之下發表聲明,公然威脅要在台灣海峽地區擴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略範圍,進行戰爭挑釁,從而加劇了美國在這個地區造成的緊張局勢,使遠東和世界的和平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受權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
    “台灣和澎湖列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它們已經由日本的一度侵佔歸還給中國。中國人民行使主權解放這些地區,完全是中國的內政。這是中國人民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美國政府自己也曾經正式聲明不在台灣地區捲入中國的內政。如果不是因為美國政府後來背棄自己的聲明進行了武裝干涉,台灣和澎湖列島早已獲得解放,早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管轄之下。這是全世界一切公正輿論所一致承認的、不可抹殺的事實。”
    “美國和蔣介石集團簽訂的任何所謂條約和美國國會通過的任何有關的決議,對於中國人民都是完全無效的,它們決不能使美國的侵略行為合法化,更不能成為美國在台灣海峽地區擴大侵略範圍的借口。”
    聲明最後嚴正指出:“中國政府完全有權對盤踞在沿海島嶼的蔣介石部隊給予堅決的打擊,並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任何外來的干涉,都是侵犯中國主權的罪惡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自己的領土台灣和澎湖列島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中國人民尤其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大陸內海中存在著像金門、馬祖這些島嶼的直接威脅。美國的任何戰爭挑釁都絕對嚇不倒中國人民。相反,只會激起6萬萬人民更大的憤怒和更堅強的同美國侵略者鬥爭到底的決心。如果美國政府悍然不顧中國人民的再三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繼續對中國進行侵略和干涉,把戰爭強加在中國人民的頭上,美國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
    4. 金門炮聲
    艾森豪威爾及杜勒斯的狂妄行徑激起了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許多人的反對。美國統一獨立社會黨競選委員會打電報給艾森豪威爾說:“我們反對美國政府在遠東的冒險活動。美國的軍隊駐在中國領土上是對全世界和平的威脅。我們呼籲立即從金門和馬祖以及這些島嶼四周的海面上撤出美國軍隊,以防止把美國和整個世界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最後,他們義正辭嚴地指出:“我們要求艾森豪威爾政府不再干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
    8月4日晚,民主黨參議員莫爾斯要求美國國會立即召開特別會議,以制止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採取“戰爭邊緣”的外交政策。他認為,美國如果去保衛像金門和馬祖這些島上的中國國民黨人的話,就會被斥為侵略國,而且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
    美國公眾不滿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華的挑釁政策,紛紛投書報紙,反對杜勒斯的好戰聲明。美國國務卿不識時務地宣稱:“美國有條約義務來幫助保衛台灣不受武裝進攻,國會的聯合決議授權總統使用美國的武裝部隊來確保和保護像金門和馬祖等有關陣地。”
    這一聲明立即引起美國廣大公眾的憤慨。《每日鏡報》刊載一讀者來信說:“美國有什麼權力決定中國島嶼的命運?難道朝鮮的教訓對美國還不足夠嗎?”
    《紐約郵報》的讀者怒氣沖沖地質問道:“為了支持從中國大陸趕出來的賣國政權,你們打算犧牲多少美國人的性命?”
    面對著美國暴露無遺的侵略行徑,9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表了一番講話,說明了中國人民的決心和信心。他說:
    “美國侵略者侵佔我國領土台灣,同侵佔黎巴嫩和在許多國家建立了幾百個軍事基地一樣,只是替自己的脖子套上絞索。美國在台灣海峽地區製造緊張局勢,同在黎巴嫩以及其他地方製造緊張局勢一樣,起了動員全世界人民起來反對美國侵略者的作用。難道美國侵略政策近來的每一次施展,不是越來越顯得荒謬和瘋狂,不是把美帝國主義越來越推向國際和國內完全孤立的絕境嗎?這種事實難道會讓我們偉大的革命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偉大的人民有絲毫害怕嗎?”
    “美國侵略者這一套,在我們創造著新歷史的大無畏的人民看來,美國侵略者手裡的一切法則,不過是在人類前進道路上一些還沒有掃除、還散發著臭氣的垃圾罷了。美國的決策者們決心非要收緊他們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絞索不可,那麼就讓他們這樣做吧!”
    毛澤東主席氣壯山河的講話,武裝了中國人民的頭腦,進一步鼓起了中國人民鬥爭的勇氣和信心。9月7日至11日,僅僅5天的時間裡,中國全國各地有2億多人參加了規模空前的反對美帝的大示威。
    中國人民的鬥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蘇聯部長會議主席9月7日警告艾森豪威爾,讓他懸崖勒馬,否則必將招致惡果。他說道:“對中國的侵略就是對蘇聯的侵略,美國一天不撤離台灣,遠東就一天沒有和平。”
    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向台灣、金門、馬祖軍民發表文告,建議國共雙方舉行談判。他宣佈:
    “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10月6日起,暫以7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
    然而,停止炮擊後,台灣當局毫無悔改之意。他們堅持頑固態度,拒不接受和談,高聲叫囂“反攻大陸”,並邀請杜勒斯到台灣活動,策劃進一步實施“美蔣條約”。於是炮擊恢復。他說,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對金門蔣軍的炮擊,預定即將舉行的美蔣之間的會談“將不可能具有在停火情況下本來可能具有的那種範圍和性質”。杜勒斯無可奈何地承認,他的美蔣會談的原計劃被打亂了。
    在強大的壓力之下,美國終於沒有展開其對蔣介石集團的協助計劃。危機過去了,沒有發生戰爭,沒有後退,沒有對北大西洋組織造成難以忍受的緊張壓力。
    後來,當艾森豪威爾回憶起這次海峽危機時,他把1958年說成是“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年”。

《艾森豪威爾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