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將星黯淡的日子

  1. 神秘消失的巴頓

  要徹底打敗希特勒,必須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圍繞這一問題,蘇、美、英三國的筆墨官司不知打了多少,總是難以取得共識。

  1943年12月,喋喋不休的爭論最終結束了,盟軍決定至遲在1944年春,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行動代號為「霸王」。

  大洋彼岸的德軍統帥部,密切注視著盟國的動向。德國情報機關四處活動,搜尋著有關盟軍1944年戰略行動的蛛絲馬跡。德國的情報機關,是一些高效率的機構,至1944年2月8日,他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情況,陸軍情報處西方組組長據此向統帥部提交了一份明確的形勢分析報告。其要點是:

  對方已制定了一項1944年在地中海以外戰區作戰的計劃,其主力將投入執行該作戰計劃。這場戰役可能使用「霸王」為代號。根據敵軍兵力部署和部隊的調動情況,顯然是以英國為出發點。

  希特勒對這份報告非常滿意,他命令情報機構注意敵軍重要人物的行蹤,以此摸清有關「霸王」作戰的計劃內容和意圖所在,其中,還特別提到巴頓。

  可是,巴頓這時已神秘地消失了。從1月下旬起,德國情報機關就不再有關於巴頓行蹤和擔負任務的可靠情報。

  1月初,德國間諜在意大利發現沮喪的巴頓,並盯著他回到巴勒莫那座冷宮。1月21日,他們發現巴頓回到了西西里,同時有情報稱「美第7集團軍正處於戰備狀態,準備投入新的戰鬥」,據認為這就是指「霸王」戰役,巴頓將在這次戰役中指揮美軍主力。可是,自那以後,巴頓就突然銷聲匿跡了,德國情報機關曾試圖在西西里或英國找到他,但是一無所獲。

  巴頓究竟在哪裡呢?其實,他就在英國,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著捉摸不定的命運對他的安排。

  巴頓是1月26日離開巴勒莫的。那一天,陰雲密佈,濃霧蔽天,巴頓的飛機從普雷斯特維克機場起飛,穿過海峽,飛往倫敦西北的切丁頓機場。

  自從打耳光事件被鬧得沸沸揚揚以來,巴頓的情緒簡直糟透了。四天前,他被免去了西西里戰區的職務,奉調英國待命。此刻,他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麼。

  巴頓的英國之行是嚴格保密的,不過,這不是為了瞞住德國人的眼睛。大家一會兒就會知道,巴頓在「霸王」計劃中只擔當了一個可憐的小小的配角,這個配角的任務就是要德國人知道他在英國,並且在唱主角。實際上,保密是針對美國國內的。打耳光事件發生後,巴頓成為輿論界的靶標,反巴頓的潮流異常強大。艾森豪威爾在這樣的時候,仍然起用巴頓,是冒了一定的風險的。保密是為了不引起「美國、而且還有英國新聞界的批評」。

  倫敦。艾森豪威爾的辦公室。巴頓奉命來到這裡,見到了艾森豪威爾將軍。

  「喬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幹什麼。」艾森豪威爾用略帶玩笑的口吻對巴頓說。

  「艾克,我確實不知道。」巴頓有些迷惑。

  「喬治,就是我的老部隊,第3集團軍。」艾森豪威爾變得嚴肅起來,「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軍隊,喬治。第3集團軍的一支先遣部隊已乘『瑪麗皇后號』在前往英國的途中。該部隊預計明天或後天抵達,到時我會讓人通知你的。主力部隊稍遲一點,將在2月或3月初到達。」

  會見最後,艾森豪威爾告訴巴頓:「你的具體任務將由布萊德雷決定和傳達。」

  巴頓見到了布萊德雷。

  在北非突尼斯之戰中,布萊德雷擔任巴頓第2軍的副軍長,在西西里戰役中,他又在巴頓手下任第2軍軍長。布萊德雷能打善戰,且為人穩重謙和,不似巴頓那樣魯莽衝動,因此艾森豪威爾在選擇參與「霸王」戰役指揮工作的人選時,選擇了布萊德雷擔任美軍部隊的總指揮。同時,艾森豪威爾也知道,美軍少不了巴頓這員虎將,所以決定任命其為第3集團軍司令。對巴頓與布萊德雷之間上下級關係的逆轉,艾森豪威爾經過慎重考慮,他認為巴頓在受到嚴厲處分的情況下,最怕的是失去參戰機會,他一定會接受這一安排。艾森豪威爾果然是知人善任的帥才,他一下子抓住了巴頓的心。

  布萊德雷交給巴頓兩項同時進行的任務,一是接管第3集團軍,另一項任務就是在「堅韌」行動中擔任主角。

  「堅韌」行動是一項欺騙任務。為保證「霸王」作戰的成功,使德軍無法瞭解盟軍作戰的真實情況,最早負責「霸王」計劃制訂的英國陸軍中將摩根設計了一個稱為「堅韌」的掩護計劃。該計劃的目的在於使德國人相信,同盟國的主攻地點是英吉利海峽較窄水域對面的加萊地區,而不是諾曼底,具體進攻時間在7月份以後。同時,在諾曼底登陸正式開始後,還要讓德國人以為這只是一場牽制性進攻,是為了掩護在加萊的更大規模的進攻,從而把25萬德軍牢牢地吸引在塞納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諾曼底。

  為了讓德國人深信不疑,「堅韌」計劃要求組成一支「英第4集團軍」,由安德魯·索恩中將指揮,造成一種英國準備從英格蘭港口對挪威南部發起進攻的假象。同時,還虛設一支由12個師組成的「美第1集團軍群」。為加強其欺騙性,這個「第1集團軍群」司令必須是在德國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人物,還有誰能比等候處置的巴頓更適合這一職務呢?

  3月20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發表公告,宣佈「已免去巴頓第7集團軍司令一職,另有任用。」公告引起了德國情報機關的注意,「哦,巴頓原來在倫敦!」

  由於第3集團軍一直被嚴格保密,德國方面並不知道巴頓的真正任務是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軸心國在英國的間諜發回來的情報說,巴頓麾下有兩個集團軍,分別稱「巴頓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德國情報機關對此深信不疑。甚至當第3集團軍終於打著自己的旗號投入戰鬥時,德國的戰鬥日誌上,仍稱其為第9集團軍。

  「第1集團軍群」司令部設在肯特郡多佛爾附近,與加萊隔海相望。它實際上無一兵一卒,只有一些無線電收發人員。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的電報都是先發到這裡,再由這裡轉發各地。德軍電訊偵察部門發現,多佛爾一帶的無線電通訊量具有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的規模,由此認定了英格蘭東南部為盟軍集結重點。

  「第1集團軍群」有真實可信的編制,並有足以亂真的假營房、假坦克、假醫院、假油庫。為了增強欺騙性,這些假模型還被施以偽裝。結果,偶爾幾架德國偵察機溜到英倫上空後,很快就發現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正在集結。

  對於「堅韌」計劃的意義,巴頓心裡十分清楚。但是,他並不喜歡自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他對自己在「霸王」戰役中事實上只能擔任一個配角、一個虛構的角色而感到懊惱不已。他只能屈就,誰叫他是負罪之身呢!

  對於新使命的不滿,並未影響巴頓忠於職守。對這項欺敵工作,他做得很賣力,並很快精通了這項工作。他在英國四處招搖,處處把自己的名字掛在嘴上,但每次說話時,他又總要提醒:「我在這裡是個秘密,請不要提我的名字。」

  「堅韌」計劃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於巴頓是德軍重點注意的目標,他在加萊「鬼鬼祟祟」的出現,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使德軍確認美軍主力將由巴頓指揮,他所出現的地方就是主攻方向。結果,到諾曼底登陸開始後,德軍在加萊留下了整整一個集團軍——第15集團軍,他們以為巴頓要在那裡出現,這就為盟軍登陸作戰的成功創造了良好條件。


  2. 第3集團軍


  艾森豪威爾把第3集團軍交給了巴頓,但巴頓知道,自己負罪之身的情況並沒有好轉,他仍處於被留用察看的階段。

  「堅韌」計劃對巴頓是一樁無可奈何的差事,日子過得非常無聊,尤其是他這個第3集團軍司令的真實身份,同「第1集團軍群」司令的假身份,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第3集團軍大部在美國國內,先頭部隊還在「瑪麗皇后號」輪船上。巴頓對自己的前途一無所知,而第3集團軍也不知道他們與巴頓的關係。

  1月28日晚,巴頓見到了自己手下的第一批人馬——愛德華上校領導的一個小組。上校向將軍匯報了第3集團軍的情況,同時也以好奇的目光觀察著這位第3集團軍未來命運的主宰。

  第3集團軍對巴頓來說,並不陌生。在1941年夏天的大演習中,他曾經同這支部隊打過交道。當時,艾森豪威爾是該集團軍年輕的參謀長,而巴頓則率第2裝甲師加入第2集團軍,同第3集團軍進行對抗演習。演習中,第3集團軍以24萬之眾「進攻」路易斯安那,第2集團軍以18萬人「保衛」美國,這是美國軍史上首次為一次演習集結規模如此龐大的部隊。此次演習,使當時已小有名氣的艾森豪威爾、巴頓的名氣大增,享譽全軍。

  美國投入戰爭以後,在將近兩年半的時間裡,第3集團軍一直在本土進行軍事訓練,在老司令官克魯格將軍的精心調教下,它成為一支吃苦耐勞、作風頑強的部隊。只是缺乏實戰經驗,稍嫌「嫩」了一些。

  巴頓接任第3集團軍司令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組建自己的司令部。司令部設在納茲福德的一個男爵莊園,這裡林木茂密,芳草萋萋,一片田園風光。巴頓要求參謀班子是他個人的延伸,他用人的標準是忠誠第一,才能第二。他曾經對艾森豪威爾說:「我不需要一個才華橫溢的班子,我需要的是絕對忠誠。」因此,他十分懷念自己在第7集團軍的參謀班子。1月31日,巴頓向老朋友、即將接任第7集團軍司令的帕奇將軍提出把自己的原班人馬帶到第3集團軍去的請求,帕奇將軍爽快地答應了。於是,巴頓和他在北非和西西里的參謀班子又在倫敦團聚了。

  巴頓的參謀班子,成員參差不齊,總的說缺乏很突出的個人,但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卻像一架精密的儀器。在這裡,沒有浮華和虛假的作風,每個人都默默工作,有條不紊,巴頓只對一點感興趣——效果。司令官與參謀部的默契的合作,對第3集團軍後來建立世人矚目的戰績,起了很大作用,以至於巴頓在戰爭結束前,這樣對他的參謀軍官說:

  「你們以為國爭得榮譽、增添光彩的方式創造了歷史。也許,有史以來的集團軍司令沒有比我更省心的了,工作全是你們做的。第3集團軍永不磨滅的戰績,主要是你們慨然獻身事業、努力工作的結果。」

  巴頓的思想,很有宿命論的成分,他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對於一個將軍,拿破侖把運氣看得比技能還重要。」在經歷一番風雨之後,巴頓更相信命運的安排了,為此,他給自己的司令部起了一個別出心裁的代號——「幸運兒」,由主要參謀軍官組成的小型指揮組稱為「幸運前鋒」,大型行政組稱為「幸運後衛」,巴頓自稱為「幸運6號」。

  第3集團軍下轄4個軍:米德爾頓的第8軍、海斯裡普的第15軍、庫克的第12軍和沃克的第20軍。當這些部隊陸續到位以後,巴頓立即投入了緊張的訓練工作。

  為了讓第3集團軍能夠打硬仗、打大仗,巴頓一方面對他們進行作戰技能訓練,另一方面,他花了更多的精力去整頓作風和紀律。巴頓認為,紀律是軍人士氣高昂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們發揮最大戰鬥潛力的關鍵。為強調令出必行,他事必躬親,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帶動部隊,以自己的熱情和精力影響部隊,當然也少不了用他特有的粗俗語言,煽動起士兵狂熱的情緒。第3集團軍在巴頓的旺火冶煉下,由一塊好鋼變成了一把利劍,一把隨時準備出鞘飲血的利劍。


  3. 安齊奧插曲


  巴頓是個敏感的人,他雖然領導著一支集團軍,卻始終認為自己無所作為。特別是,他實際上被排除在「霸王」行動的籌劃工作之外,他和第3集團軍今後的命運是由別人來決定的。這一點讓他覺得很不是滋味。可是,為了不失去參戰的機會,他只能把這一切默默地放在心底。這對心直口快、富有鮮明個性的巴頓來說,不啻是個難以忍受的心理重負。

  在那段黯淡的日子裡,比阿特麗斯又不在身邊,巴頓滿腔苦水無處傾訴,惟一能替他排遣一些憂煩的是他的一個新朋友——威利。

  威利是一條小狗。巴頓第一次見到它時,便被它威武兇猛的外貌吸引了。但是,沒過多久,他便發現威利很溫順,這令他非常洩氣,立即著手將其訓練成一隻極富進攻精神的狗。巴頓對威利異常鍾愛,他們一同進餐,一同散步,甚至還抱在一起在地上滾打。此時此刻,巴頓一切的煩惱便會一掃而光了。

  突然之間,安齊奧闖進了巴頓的生活,這是一支神秘而未起奏的插曲,他差一點使巴頓參加了意大利戰役。

  巴頓最早是從蒙哥馬利那兒聽到安齊奧的。那是在1944年2月11日,巴頓應邀去蒙哥馬利的司令部。這是兩人在倫敦的第一次見面。氣氛非常友好。當時在場的其他人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兩個人後來會勢成水火。在談話結束時,蒙哥馬利突然意味深長地對巴頓說:「我擔心安齊奧的橋頭堡有丟失的可能。」接著,他又透露:「4000部車輛已於2月9日撤出,灘頭堡將有可能被放棄。」

  1944年1月,由於德軍在卡西諾和海面之間50英里的前線負隅頑抗,意大利戰局出現僵持。為打破這一僵局,盡快進入羅馬,丘吉爾設想在意大利進行一次兩棲側翼進攻,他把這一想法兜售給艾森豪威爾和亞歷山大。艾森豪威爾因要準備「霸王」戰役,沒有插手這件事。亞歷山大則肯定了首相的想法,認為這是用兩把鉗子在運動中打擊德軍並最後佔領羅馬的好主意,接著英國總參謀長布魯克爵士也對這一想法給予肯定。於是,一個代號為「鵝卵石」的作戰計劃產生了。該計劃於1月2日開始實施。

  由於作戰區域在第5集團軍地域,理所當然由克拉克將軍全權負責,約翰·盧卡斯則被任命為戰役指揮。

  1月22日,在強大的英國海軍分遣艦隊支援下,隸屬於第5集團軍的第6軍,在安齊奧地區的三個地點同時開始登陸。與此同時,英國步兵第1師也開始登陸,特拉斯科特將軍率領的美步兵第3師則在內圖諾東邊的海灘上岸。由於進攻完全出乎德軍意料,盟軍進攻部隊在登陸發起日的當天中午就達到了預定目標,並繼續向內陸約7英里的最初橋頭堡陣地進軍。

  希特勒大發雷霆。他立刻指示德軍駐意大利總司令凱塞林,組織強大的反攻。

  凱塞林很快就集結了4個師,在450門火炮的支援下,向盟軍發起反攻,反攻是在盟軍意料之中的,但德軍如此強大和兇猛,還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盟軍的戰線上被打開了一個深深的、極其危險的缺口,幾乎迫使他們退回到最初的灘頭堡。

  在這種千鈞一髮的危難之際,盟軍領導人幾乎都想起了巴頓。亞歷山大認為眼下的局勢是由於戰術指揮的極端無能造成的,他非常渴望巴頓能去扭轉局勢。為此,他首先說服克拉克撤掉盧卡斯的職,而後向布魯克參謀長髮去一封電報,要求參謀總長能就第6軍指揮官人選問題,同艾森豪威爾好好談談,最後他在電報中明顯地暗示想要巴頓。亞歷山大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給我一個像喬治·巴頓那樣猛打猛衝的人,那麼我建議請一位英國將軍來指揮。」

  布魯克把亞歷山大的電報轉給了丘吉爾首相。首相思考了一夜,根據亞歷山大的暗示,向布魯克徵詢:「派巴頓去怎麼樣?」

  事實上,無論是丘吉爾,還是布魯克,都十分欣賞巴頓在西西里的猛打猛衝,欽佩他對巴勒莫的攻佔和向墨西拿進軍,他們都認為,只要讓巴頓代替盧卡斯,安齊奧的局勢在一夜之間就可扭轉。兩人一拍即合。布魯克於是向艾森豪威爾提出了這份建議。

  巴頓來到倫敦,再一次見到艾森豪威爾。

  「喬治,恐怕又得讓您受一點兒委屈了,安齊奧的形勢不妙,而我們又不能放棄這個橋頭堡,我們需要勝利。」

  稍停,艾森豪威爾接著說:「喬治,你是否考慮過接替盧卡斯指揮第6軍,解決安齊奧問題?」

  「天哪,艾克。」巴頓幾乎要叫起來,「只要能參加戰鬥,我願意指揮任何一支排以上的部隊。這哪裡是什麼委屈,這是我十分的榮幸啊!」

  打耳光事件以來,巴頓的處境一直不妙,在倫敦,他也是毫不起眼地被擱在冷板凳上,他急需抓住一些東西,來挽救自己。看來,上帝果然垂青於自己。在這關鍵時候給自己送來了安齊奧。

  艾森豪威爾當即向丘吉爾作了回復。而後,向地中海戰區的幾位主要指揮官亞歷山大、威爾遜、德弗斯、克拉克去電,提出由巴頓暫時擔任安齊奧的指揮。

  2月16日當天,巴頓就為自己組織好了一個參謀班子,加菲將軍同他一起赴意大利,任參謀長,蓋伊則留在納茲福德,保持第3集團軍的正常工作。

  第二天上午,巴頓去診所,計劃下午起飛。當他正在診所時,盟軍最高司令部一位侍從參謀氣喘吁吁地跑來見他。

  「將軍,我們在全城到處找你。」

  「該死,什麼事這麼急?」

  「艾森豪威爾將軍讓我通知您,將軍,您可以在您認為方便的時候回納茲福德去。」

  安齊奧之行被取消了,煮熟的鴨子飛掉了。2月17日,特拉斯科特將軍接替盧卡斯擔任了安齊奧前線的指揮。

  導致巴頓安齊奧之行化為泡影的是克拉克將軍。克拉克一向不喜歡巴頓,擔心他的到來會給自己捅亂子,所以在接到艾森豪威爾2月16日那份電報後,他斬釘截鐵地表示反對,他說:「這不行,在我的戰區不需要巴頓。」同時,他提出任命年輕有為的特拉斯科特接管第6軍。由於克拉克態度非常堅決,盟軍最高司令部和倫敦方面最後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要求。

  巴頓直到1945年春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那時,他春風得意,已注定要成為這場戰爭中最成功的將軍之一,自然不會再把安齊奧插曲放在心上。可是,在1944年那段將星黯淡的日子裡,它卻無異於巴頓的一根救命稻草。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巴頓像個供人隨意擺弄的玩偶一樣,又坐回了冷板凳上,繼續當一名真正的「超級替補」員。


  4. 巴頓,別找麻煩!


  對於年齡和永久軍銜都低於自己的艾森豪威爾,巴頓懷有一種複雜的感情。他們曾經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可這位朋友眼下越爬越高,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而他則要仰人鼻息,靠著別人的保護,才能獲得一個坐板凳的資格。

  還有布萊德雷,如今他也飛黃騰達了。巴頓從心裡認為自己比這位昔日的手下高明,但他還是不得不聽從布萊德雷發號施令,誰叫命運操於人手呢?

  巴頓吸取了教訓,為了能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繼續扮演一個角色,他違心地去做拍馬諂媚的事,以盡量減少自己的反對者。不久,他的嘴上長了一些口瘡,為此,他自我嘲諷地在日記裡這樣寫道:「無奈,我只得幹這種舐屁股的事,難怪嘴上會長瘡。」

  在巴頓灰心喪氣的這段時間裡,「霸王」計劃已逐漸成形。4月初,布萊德雷把巴頓叫去,讓他看了「霸王」作戰計劃,這令巴頓心情多少好了一些,不管怎樣,他總算是參與「霸王」計劃了,哪怕僅僅是提一點別人不一定接受的意見。

  巴頓看到的「霸王」計劃,已不是摩根將軍最早制定的那一個,那個最初計劃曾遭到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一致的、強烈的反對。眼下這個計劃是在蒙哥馬利的全面主持下制定的。

  「霸王」計劃規定的戰役目標是一個明確而有限的目標,登陸目的在於「奪取並確立一塊在法國大陸的灘頭佔領區,然後進一步擴大戰果」。

  登陸將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行動代號為「海王星」,主要指最早的登陸戰役,包括在「卡昂地區開闢飛機場和佔領瑟堡港」。

  第二階段才是「霸王」戰役的重點,要求擴大第一階段的戰果,包括布列塔尼半島、盧瓦爾河以南的所有港口以及盧瓦爾河和塞納河之間的地區。

  計劃規定戰役時間為90天,至於90天以後,即下一階段怎樣行動,沒有擬定預案。

  計劃還給美國部隊、英國部隊分別制定了作戰方案。同時還明確指出,最初的登陸戰役由美第1集團軍和英第2集團軍聯合實施,這兩支集團軍受蒙哥馬利將軍領導的第21集團軍群統一指揮。

  計劃對巴頓和第3集團軍做了如下安排:他們將在登陸日開始後15天至60天之間越過科唐坦半島登陸。其任務分兩階段完成:第一階段佔領布列塔尼半島,控制島上各港口;第二階段,掃清布列塔尼的殘敵,而後集中在美第1集團軍右翼,向東獨立作戰,或與第1集團軍協同,或者在有可能實現一個更大的包圍圈時向盧瓦爾以南迂迴。

  看了這份計劃後,巴頓的自尊心再次受到傷害和污辱,在登陸西歐那個永載史冊的日子裡,他不能親自指揮一支作戰部隊,而仍留在英格蘭擔任那個可憐的騙局中的主角,對此他只能報以苦笑。惟一值得欣慰的是,計劃明確了他和第3集團軍的作戰任務,表明這次戰役還有他的份,這使他多少好受些。

  欣慰之餘,巴頓感到計劃還有某種缺陷,具體是什麼,他一時還講不清楚。回到第3集團軍司令部,他苦思冥想,終於發現了癥結所在:一、計劃沒有關照下一階段,它僅僅停留在佔領擴大灘頭佔領區上,而沒有想到德軍可能會遭到決定性失敗;二、計劃中的英軍方案過於樂觀,因為英軍的對手將是德軍主力,他們很可能被德軍阻住,無法前進,甚至可能被打敗。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計劃中也沒有提及。

  巴頓立即行動起來,他設計了一個自己的計劃,並稱之為「第三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不管英國第2集團軍發生什麼情況,美軍都可以憑本身的力量去推動戰役的發展。計劃還考慮到,如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同時受阻,則可讓第3集團軍在加萊登陸並保持向前推進的勢頭。

  巴頓把這份計劃交給了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比特爾·史密斯,想通過他將該計劃轉呈艾森豪威爾。誰知該計劃竟如石沉大海。巴頓沒想到,他這樣指手畫腳,正觸到了蒙哥馬利的痛處。蒙哥馬利一直獨攬著制定「霸王」計劃的大權,他已經把這看作是自己在這次大戰中的最高榮譽,豈能容他人插手。

  巴頓計劃的最終下場是被鎖在諾福克大廈的一個鍍金文件櫃裡束之高閣,而「霸王」戰役的最終勝利則比原計劃推遲了將近一個月。

  巴頓知道別人不歡迎自己開口,索性也就不再理會此事,集中精力去訓練他的第3集團軍。可是,就在這時,倒霉到頂的巴頓又兩次陷入困境,差一點將他徹底葬送。

  第一次是他涉嫌下令屠殺戰俘事件。

  這件事最早要追溯到西西里戰役。當時,他麾下的第45師是一支剛由國內開來、初次參戰的部隊。為了給他們打氣,巴頓再次運用了他煽動力極強的演說才能,要他們迅猛地、凶狠地、不留情面地對待敵人,甚至提到要「殺死那些愚蠢的膽敢和我們對抗的老百姓。」巴頓這些誇張的語言,原本是要給士兵們鼓氣,沒想到卻給自己招惹了麻煩。

  結果,就是這個第45師,在1943年7月的戰鬥中,連續發生了屠殺德國戰俘事件。英美兩國的戰地記者對此都有記載。

  英國戰地記者亞利山大·克利福德說,他看到一大群德國兵爬上科索米機場的柏油路向美軍投降時,第45師士兵用重機槍將他們幾乎全部擊斃,僅有兩三人倖存。後來,他說他又看到這夥人用同樣的方式殺死了60名意大利戰俘。

  美國戰地記者克拉克·李的報道更為詳盡。他說,7月14日那天,在布特拉機場附近,美國180團第1連陸軍上尉傑裡·康普頓從隱蔽處找出43名德軍狙擊手,其中38人穿著軍裝,5人為老百姓裝束。由於仗打得窩囊,該上尉命令這些戰俘在穀倉前列隊站成一排,用機槍將他們全部打死。

  同一天,該團第3連中士巴裡·威斯特奉上級命令押送36名俘虜去後方,黃昏降臨時,他由於恐懼將這批戰俘全部擊斃在路邊。

  布萊德雷得到這些恐怖的消息後,立刻將情況告訴了巴頓,巴頓則認為新聞記者有些言過其實,並且不無諷刺地在日記裡寫下這樣一句話:這位上尉「大錯特錯的是以殘酷的排列成隊的方式」殺死了大批俘虜。巴頓告訴布萊德雷:「讓那名軍官想法證實這些俘虜都是狙擊手,或說他們企圖逃跑,或隨便找個什麼理由,反正人都已經死了,說什麼都無濟於事了。」

  布萊德雷還是對此事作了調查,8月9日,布萊德雷告訴巴頓,康普頓上尉和威斯特中士必須接受審判。巴頓對此未置可否。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誰知,幾個月後,當巴頓在英國訓練第3集團軍時,這件事又被提了出來。原來,兩名被告在答辯時,把巴頓牽扯了進來。他們說,巴頓曾經告訴他們:「如果我們離敵人只有200碼,他們還在抵抗,那他們就失去了生存的權利。」談到狙擊手,巴頓還說過:「當你們受到狙擊,特別是從背後的狙擊時,你們就必須殲滅這些狙擊手。」

  陸軍部派監察官從華盛頓趕到英國,就這項指控進行了專門調查,巴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煞費苦心地準備了辯護詞,指出兩名被告是有意曲解他所說的話的原意,意在混淆是非。同時,他還很有說服力地提到,他本人的女婿沃特斯上校已被德軍俘虜,他不會不審慎,去做可能引起德國人報復的事。

  調查的最後結論是:巴頓與屠殺戰俘事件無關。兩名被告人都被定了罪,由於戰爭關係,他們被送回原部隊,後來都在戰鬥中犧牲了。

  艾森豪威爾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沒有過多地批評巴頓,而是給了他一句忠告:「喬治,你說得太多了。」

  這次事件,再次給了巴頓一個教訓,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努力地管住了自己那張愛惹是生非的嘴。可是,沒過多久,那張嘴又給他帶來了麻煩,一個更大的麻煩。

  4月25日,他在一個以美國兵為對象的婦女俱樂部開幕式上做了一個簡短的發言。開會地點是第3集團軍司令部所在的納茲福德。

  最初,他出於謹慎謝絕了讓他發表講話的邀請,可是盛情難卻,最後還是站出來,同意說幾句。首先,他表示自己是以非官方身份前來參加這次集會的,並提出不要發表有關他形象的照片,並嚴禁記錄。接著,他講起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來,極為誇讚英國婦女的魅力,儘管他認為英國婦女實際上毫無魅力。巴頓說:「一旦我們的士兵遇見並結識了英國婦女,他們在家信中告訴他們的妻子、女友,你們是多麼可愛,美國婦女馬上就會妒意大發,恨不得立刻結束這場戰爭。」

  說著,他不知不覺地擴大了話題:「統治世界,毫無疑問是英國人和美國人的神秘使命,當然也包括俄國人。」

  就是這最後一句話,差點讓巴頓被趕回美國老家。第二天,英國出版協會違背了巴頓的意願,發表了巴頓的講話,並且刪去了「俄國人」三個字,這一下子便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就是所謂的「納茲福德事件」。華盛頓的一些報紙批評巴頓是「說錯話的頭號人物」、「難以調教的孩子」。馬歇爾也給盟軍最高司令部發來電報,他說:「我們剛剛獲得批准享有永久官階的名單,其中包括比德爾·史密斯和巴頓,我擔心由於這件事,他們倆都有可能被刷下來。」

  對於所發生的一切,巴頓既感到氣憤,又覺得委屈,同時也有一些驚恐感。在給女兒的信中,巴頓這樣寫道:「耶穌受難只有一夜,而我卻苦海無邊。」眼下,他只能毫無作為地坐在那裡,等待命運之手對他的撥弄。

  艾森豪威爾對巴頓的態度非常矛盾,一方面他覺得不能因一件小事(實際上是一則歪曲的報道)而喪失一員虎將,另一方面他又怕巴頓還會給他惹出什麼亂子。於是,他很狡猾地把皮球踢到了馬歇爾那裡。在給馬歇爾的電報中,他這樣說:「儘管事實證明巴頓具有指揮戰鬥的才幹,但仍保留他的高級指揮權是否明智?」

  巴頓捅的婁子太大了,馬歇爾覺得不便做出明確指示,他向艾森豪威爾回電,強調他才是「霸王」戰役的負責人,並暗示:「巴頓是惟一能夠勝任他現任職務的軍隊指揮官。」

  得到馬歇爾這樣的暗示後,艾森豪威爾下了決心。5月1日,巴頓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一樣被召到艾森豪威爾的辦公室,艾森豪威爾開門見山地說:「喬治,你知道,你已經給自己製造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困境。」

  巴頓非常恭敬地答道:「艾克,你的工作比我的工作重要得多。如果為了救我而使你受到傷害的話,那就把我拋出去好了!」

  艾森豪威爾望了巴頓一眼,他接下來的講話讓巴頓非常感動:「喬治,儘管你的輕率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但我還是做出了對你有利的決定,我這樣做,完全是因為我相信你是一個好的指揮官,但你無論如何不能再出錯了。」

  巴頓終於得救了。認真說來,真正使他受害的是他自己,而最後救了他的也還是他自己,因為誰都知道,在這場戰爭中,他是不可缺少的一員虎將。眼下,「霸王」戰役就要臨近了,將星黯淡的日子就要過去了,巴頓將要以他光耀史冊的赫赫戰功向人們證明:艾森豪威爾作出了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巴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