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軍校飛揚進行曲(二)有關「定型訓練」與隊列的傳說

所有的新兵和新學員剛進軍營時,都要進行幾個月的「定型訓練」,我們也一樣,這是完成「從一個青年學生到合格軍人的轉變」的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內容。所有經過「新兵訓練」的軍人,對其中的甘苦也都心知肚明,深諳「正步走、齊步走、敬禮、端槍」的每個細節之嚴苛是為了什麼。我的感受也一樣,那不單是烈日下或冰雪中的肉體痛苦,還是對身體和姿態的不可缺少的塑造,更是對精神品質的一種磨礪。

在軍校的日程表上,「定型訓練」是新學年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多年來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一個完備的操作系統,總結出一系列的經驗和教訓。具體到每個院校,除了強度稍有強弱之別,其內容與方式大致相同,具體到每一年,除了方法上的細微變化,其新穎與獨特之處亦是乏善可陳。它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政治思想教育,分為若干個專題,計有革命人生觀與價值觀、人民軍隊歷史、院校傳統、理想信念、軍人品德等等。這可以讓新學員在意識上確知自己是什麼人,已經是什麼人或將要做什麼人。

二是條令條例教育,包括軍隊的三大條令和學院的規章制度,這幫助學員,從內部到外部,一點點、一分分把平民換掉,換成士兵和軍人,包括他們的骨頭、肌肉,他們的胃和嘴,他們的頭髮、皮膚,視覺與聽覺。

三是軍事基礎訓練,包括戰術、射擊等等,這是在新學員的身上模擬一次小小的戰爭,幫助他們練習面對未來的危險和恐懼,在他們的生命中播種下殺伐之音,就像把鐵塊掏出膛口,壓下金燦燦的子彈,讓他們的一生從此在一個無形的指頭上隨時期待扣扳機。

四是體能訓練。起點是肉體,目標卻是不斷超越它,這幫助新學員克服生理的懶怠,戰勝身體的沉重,並終於使他們的精神站在高處,感到頂天立地的力量。

在這幾個月的「定型訓練」工作中,從院校首長,到機關教員、學員隊幹部,每一個人都需要全神貫注,把一口氣提到頭頂上,誰都有上下左右提醒,誰都不能鬆懈。往往在考核總結後,他們會又欣慰又暢快地歎一聲「脫了一層皮呵!」翻過來看,那意思其實是說「強悍了一次,轟轟烈烈了一把!」

而身在其中的學員,從第一個早晨起就彷彿被裹挾進一個呼嘯的旋轉中,肉體和精神都處於高度的緊張狀態,我們必須承受生理的痛苦和疲乏,必須承受心理的驚恐和焦慮,並且必須鼓起勇氣來面對它。我們聽到身體的每一寸都在呻吟,但得咬緊牙關,不讓這些呻吟衝出體外,我們會覺察到神經的某些部分,在緊繃的時候「嚓嚓」欲裂,但得自己拚命隱忍,用忘卻甚或麻木把那些脆弱的部分擰住。

我們在連續不斷的口令中會不知所措,這時將僅靠自己的本能做出反應,而面對失敗的打擊或落伍的羞恥,歎息是無用的,只好讓自己更強大。每一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要麼你贏得生命的尊重,要麼你輸得乾乾淨淨。

據估計,我軍院校「定型訓練」的強度已達到或接近人的生理極限,就其可比的方面來說,超過了著名的美軍西點軍校「野獸營」。

事實證明,這些「魔鬼訓練」從一開始就把我們逼迫到一個頂峰,讓體能、毅力、反應都達到最佳,有了這份經歷墊底,以後的什麼緊張、艱苦,也許程度上更大或更小,但均已可以應付自如、勝任愉快。

教導員對我們說:「定型訓練就像打鐵,要充分加熱,用力敲打,將會感到緊張痛苦,但不這樣,一塊鐵就永遠不能具備刀的形狀,不這樣,你們就不可能成為合格的軍人。」

對每個學員是這樣,對一個隊集體同樣如此。這幾個月是一個學員隊的戰鬥力基礎,凡是「定型訓練」搞得好的隊,日後的隊列啦、體育啦、學習啦,一到比賽便名列前茅,錦旗一面一面的,掌聲一陣一陣的。

當年,我所在的保定航校第 15 隊,體育、軍事都非常出色,在整個預校的那一期裡,比賽名次一直很好。

在「定型訓練」當中,最重要、看起來最平常卻最吃力,最讓人刻骨銘心的,無疑是隊列訓練。在全軍範圍內,隊列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大都一樣,我們也沒有什麼不同,常常一練數小時。

6 月份到保定航校的時候,軍裝沒發那麼多,每人只發了一套,所以每一次訓練下來,大家的後背全是白顏色的,都是出汗結的汗鹼。

人說,練功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隊列訓練就是一個軍人的最基本的練功過程。

而這個基本中的基本,就是站軍姿。軍姿是一個軍人所有隊列動作的基礎。新學員每天要練習兩個小時以上。你無法偷懶,哪個部位鬆動,幹部和教員就敲你哪個部位,他們好像能透視,隔著衣服也能看清你的每條肌肉。

「抬頭、挺胸、收腹,兩腿挺直,兩手壓緊褲縫。」教員、區隊長一遍遍高喊,一遍遍檢查,每個學員都如雕像一般站在那裡,一動不能動。

1 分鐘,2 分鐘……10 分鐘過去,頭腦便開始發熱,在烈日的炙烤下,厚厚的軍帽就像一個蒸籠,人的腦袋也就像一個饅頭,不一會便冒出騰騰熱氣來。

20 分鐘過去,額頭的汗水結成滴,匯成小溪,癢癢地流過面頰,越過嘴唇,流進嘴裡,又苦又鹹。半個小時過去了,全身上下像剛洗過澡一樣,全是水,膠鞋裡面,從熾熱的水泥地傳來的熱量與從身上流下的汗水在這裡彙集,兩隻鞋變成了兩口鍋,鍋裡就要沸騰了。

40 分鐘過去了,身體裡的水分彷彿被搾乾了一樣,濕透的衣服也慢慢變干。50 分鐘過去,嗓子幹得在冒火,喉嚨裡陣陣難受,開始有些噁心,這時真想靈魂出竅,到樹陰裡休息,就讓那軀體獨自待在那裡。

1 個小時後,聽到指揮員喊休息,人卻老大一會兒不能動,疼痛使得腰彎不了,膝蓋長時間挺直竟無法打彎。

而隊列訓練的最高級形式,就是人們常說的閱兵式——分列式方隊。

一位軍旅作家曾經這樣說過:「在所有的行業中,方隊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只有軍隊中還依然存在,因為它從古至今都是軍隊戰鬥精神的絕好體現。在冷兵器時代,方隊是最基本的戰鬥隊形,每當發起衝鋒,士兵們就端起武器成方隊前進,此時隊列中的每個人實際上都是『死士』,你後退,躲避,戰友的利刃就會刺進你的身體,所以你只能抱著必死的決心,勇往直前,直到被面前的敵人擊中,撲倒在地,後面的戰友再踏著你的屍體衝上去!」

分列式與一千年前的隊形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2009 年 10 月 1 日,祖國 60 週年慶典大閱兵時,我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閱兵,那嚴整的隊列、宏大的氣派、威武的陣勢,讓我熱血奔湧。當我舉手敬禮時,想起自己當兵歷史中的參加閱兵的經歷,彷彿自己又回到了那年輕的方隊中。

在軍營裡,最隆重的事件就數閱兵了,能參加閱兵是件辛苦但是光彩的事兒,我們一個隊 120 人,不可能全部參加,但大家都想著上。為了能被挑選上,我們不單正課時練,閒下來之後也會主動加班。我的隊列動作相當標準,在列隊時會站在整個方隊中的關鍵位置,我們叫「框子兵」。

要保證方隊的穩定、整齊,隊列的四個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用動作標準、姿態好的兵把隊列框起來,個子大的排在前邊,個頭小的就排隊尾。我當初入校的身高是 1.62 米,就在隊尾當「框子兵」。我對當「框子兵」感到很自豪的,並不是個子小就能輪到當隊尾的「框子兵」,我們也是單兵一個個從教員面前踢正步過去,動作標準的被選拔出來。

《天地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