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望穿天際(三)進城了

1997 年底,我們 12 個人來京報到。

1998 年 1 月 5 日,12 名中國航天員正式由空軍移交給原國防科工委,並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原辦公區舉行了一個儀式。

當時兩個大單位的首長參加儀式。空軍首長對我們的入選表示祝賀,同時又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

我記得,首長對我們褒揚有加,稱我們是空軍最出色的飛行員,空軍真是捨不得,但國家有需要,航天員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更重要、更具有挑戰的崗位,這是你們的光榮,也是空軍全體指戰員的光榮。

今年空軍創建 60 週年大慶,我們全體航天員回了“娘家”,參加了全部慶祝活動。置身於熟悉的部隊,聽著熟悉的呼嘯聲,我們彷彿又重新站到了飛行員的隊列中。

原國防科工委的首長對我們表示歡迎,並對空軍誠摯致謝。

雖然整個儀式的過程十分簡短,而且對外秘而不宣,卻意味著中國航天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

那天,我們在國旗下莊嚴宣誓,並在旗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成為航天員是我無上的光榮,為了負起神聖的使命,我將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生……

那一天,1 月 5 日,成為我們航天員大隊的誕生日,每年我們都會紀念它,像過我們共同的生日一樣。

剛到航天員大隊我們就換了裝。但是當時還沒有航天標誌,也沒有航天員的等級。所以那時候還都是戴的飛行員標誌。直到我們有了鑲嵌著地球標誌的金色航天標誌,才摘下了胸前的空軍部隊飛行徽標。

1997 年底,我們 12 人來京報到時,恰逢年終歲尾。接下來就是按上級指示,盡快搬家,入住航天城。給的時間是一個星期。

我匆忙回到部隊,開始搬家前的忙亂。那時我兒子楊寧康剛剛兩歲,因為太忙顧不上他,就把他送回了遼寧老家。可以想見,部隊的領導和戰友們紛紛前來道賀,但並沒太多機會坐下來敘談舊情,他們更多的是在幫我打點行裝。

我和戰友們平時關係相處得極好,他們和我也不講客氣,都覺得我當了航天員,進了北京,搬去航天城,待遇肯定不錯,條件會更好,什麼東西都會有的。領導跟我開玩笑說,當了航天員,工資一萬多,住師職房,每個人配輛車……這種條件讓我和戰友們都以為,待遇要翻上好幾番。

戰友們的意思是,現在你這些家裡的東西搬過去也都用不上,還不得扔!所以,讓我走的時候什麼東西都不用拿,全給他們留下。

他們看到我的自行車,就說,到了那兒給你配車,你還騎什麼自行車啊?推走!在四川,除了我的“殲-6”,我平時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結果,第二天他們就把我的自行車給騎走了。

還有電視機、床、書架、鍋……基本上,我所有的東西都被他們分了。我最值錢的兩萬塊錢的音響,他們說你也別帶走了,給了我兩千塊錢,拿走了。最後剩下一台舊的錄像機沒人要。

幾天後,我就帶著那台錄像機,幾個木箱子裝著倖存的書等雜七雜八的東西,還有一床被子,來到了航天城。 

到了後看看其他人,和我情況也差不多,帶過來的東西都比較少。想來和我一樣大多留在原部隊了。

航天城坐落在北京的西北部,相對北京市區還比較偏遠,進城要走八達嶺高速,坐車也挺不容易。我們 12 名航天員和愛人進行了分工,她們去商場買日常生活用品,我們就去買傢俱。

沒有太多時間挑選,看著差不多的東西,大家就一起買回來。我們的家都在一個住宅樓裡,所以直到現在,房子是一樣的,傢俱是一樣的,家用電器是一樣的,裝修裝飾也都差不多。有些人看了,不明就裡,還說:“你們待遇真是不錯,連這都是統一配發的啊。”

許多東西都是在這一個星期完成的,許多事情也在這一星期弄明白:工資還是按級別和軍銜走,只加了幾百塊補貼,但不飛行了,沒有飛行補貼,薪金還不如過去多;我們住的都是團職房;每個人配車更是不可能的事,外出還是騎自行車,或者坐公共汽車。

家總算安排停當,卻被告知自己不能住在家裡。我們要住那所專門的兩層小樓——航天員公寓,也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航天城最神秘的“紅房子”。它自成一個小院落,平時有士兵嚴密把守,外人不得進入,即使是航天城內部的科研人員。而我們,週一到週五必須住在這裡,與外界隔絕,不能離開。

國外的航天員平時是各自分散居住的,只到執行任務前才會集中。而中國的航天員在管理上採用集中管理,從第一天起我們全部14 個航天員便朝夕相處,一同“隱居”起來,成了最神秘、最難以接近、最不“自由”的人。

 

《天地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