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太空一日(五)我還看到了什麼

我說「看到地球的弧面」,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的確不會呈現球狀,而是一段弧。因為地球的半徑有 6000 多公里,而飛船飛行的軌道離地高度是 343 公里左右。我們平常在地理書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飛行軌跡更高的同步衛星拍攝而來。

在太空中,我可以準確判斷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方位。因為飛船有預定的飛行軌跡,有「星下點」實時標注飛船走到哪個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點,有圖可依,就跟電腦程序一樣,打開來看一目瞭然。

不借助儀器和地圖,以我們航天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從山脈的輪廓,海岸線的走向與河流的形狀,我也基本可以判斷出飛船正經過哪個洲的上空,正在經過哪個國家。

經過亞洲,特別是到中國上空時,我就仔細辨別大概到哪個省了,正從哪個地區的頭頂飛過。

飛船繞地飛行 14 圈,前 13 圈飛的是不同的軌跡,是不重複的,只有第 14 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以備返回。在離地 300 多公里的高度上,向下看時有著很廣闊的視野,所以,祖國所有省份我基本都看到了。

飛船飛行的速度比較快,在某省某地乃至中國上空的時間都很短,每一次飛過後,我的內心都期待著下一次。

我曾遙望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裡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我看到中國東部優美的海岸線、長白山脈,那裡是遼寧,我的家鄉;我看到甘肅、新疆,披著積雪的崑崙山脈和大片沙漠,我曾在那裡駕機飛行,也從那裡乘火箭升空;我看到了曲折的黃河橫穿陝西、山西、山東數省;我看到了西藏和青藏高原,我看到了四川、安徽、江蘇、上海,蜿蜒的長江奔向大海;我看到了東南方向的台灣島,看上去它與大陸幾乎沒有間隔;我看到了寬廣的內蒙古一片平闊,而我將在那裡降落……

但是,我沒有看到長城。

曾經有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航天員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築就是長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樣,想驗證這個說法,我幾次努力尋找長城,但沒有結果。神舟五號返回後我接受白巖松現場採訪,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在太空看到長城了嗎?」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我曾囑咐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

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築,我接觸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拿出確鑿的證據說看到了什麼。即使是巨大的城市,也只能在夜晚看到淡淡的紅色。

我也沒見到外星人!

上天之前就有人問過我:「如果遇到外星人,你會對他說點什麼?」返回地面後,有許多朋友,大多是青少年朋友也多次問:「你見到外星人了嗎?」每次談到這個問題,在場的所有人都會很感興趣地笑。其實外星人至今還屬於科學幻想的範疇,我想像不出,會有一個像電影上那樣的、長著三角形大腦袋的外星人,趴在舷窗外向裡張望,實在不知道那會是怎樣的情形;或者是外星人站在他的飛船外跟我打招呼,我想這種情景大概不會發生。

也有人問我,是否看到了衛星或其他航天器。我沒有看見,也不可能看見,因為在設計軌道時要避開其他的航天器。

但在太空中,我的確看到了類似小塵埃的東西。我看到不時有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像指甲蓋,聽不到什麼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

不知道那是些什麼,我認為那些也許是灰塵,高空可能不那麼純淨,有一些雜質,也有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體在飛船外面,我無法捕捉回來,至今還沒弄清到底是什麼。

我把在太空所能看到的,都盡最大能力拍了回來。

我在天上的任務之一是拍 8 分鐘的錄像,我分兩次把拍攝到的地球景象實時傳回地面,每次圖像傳到地面時,在我的耳機裡都會傳來指揮大廳裡人們的掌聲和歡呼聲。後來,從我帶回來的很多錄像中,提取了 5 分鐘,給中央電視台播放,其餘的片段全部由我們單位保留,至今一直沒有公開。

在太空,我拍了很多照片,帶回來 100 多幅。實際上我拍的不止這個數,我對效果不太滿意,又擔心存儲不夠使,在太空時我就刪掉了。出於控制攜帶總重的考慮,我飛行時只帶了一個卡片相機,500萬像素,器材有些簡陋。許多壯麗的景色無法拍下來,比如日出和日落。

其實,我一個人在上面拍照和錄像費了很大周折。拍攝外面或艙內情形時相對簡單,我只需要把自己在窗邊固定好就行。但我想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情形,就不那麼容易了。

開始時我把胳膊伸出去,把鏡頭對準自己,自拍。但這樣只能拍到我的臉或者身體的局部。後來想把攝像機放在什麼地方,但失重會讓機器飄浮,無法穩定拍攝。試了幾次都不成,我很著急。

後來終於在工具包裡找到一個膠帶,我把攝像機用膠帶粘到前儀表板上,對著自己拍攝。拍工作場景,也拍自己吃飯喝水,我希望把這些拍下來後給其他航天員看,這樣,下次再執行任務的時候,就知道在飛船裡究竟是怎樣的狀態了。

因為是首次載人飛行,有些情況是地面的確想不到的,什麼設備,如何使用,並不完全配套,事先並沒有設定應對的方法,這讓我需要面對一些饒有趣味的小問題。嘗試過程也是積累的過程,我的嘗試,給後來的載人飛行積累了經驗。

《天地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