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第五十章

康熙三年春天,離李自成之死已經十九個年頭過去了。這是陽曆四月的天氣,高峻的茅廬山[1],處處是蒼翠的松樹,懸崖上開著繁茂的杜鵑花。在山的最高處,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山坡,約三里長,一里半寬。原來就有一座山寨,不知是哪個朝代的流民修築的,後來荒廢了。近幾年李來亨的人馬來到興山一帶,派兵丁上來重新修復了寨牆,蓋了一些房屋。山上有泉水,可以供幾千人飲用。只是這裡在軍事上是個絕地,倘若被敵人截斷唯一一條下山的路,就得困死山上。這一點李來亨十分清楚,他的祖母、如今仍被稱為太后的高夫人心裡也十分清楚。目前局勢一天比一天壞,當年大順的舊人,如今剩下的很少了,這些人今天都集中在茅廬山周圍,要盡他們的力量同清兵戰鬥到底。

山頂有兩座相距幾十丈遠的宅院。北邊的一座比較高大,有圍牆圍繞,裡邊有一座三層高的鼓樓。南邊的一座稍微小一點。對這兩座宅院,將士們都有稱呼。北邊的一座,因為高夫人在裡邊居住,人們按習慣稱之為慈慶宮,或者就叫作太后宮。南邊的一座住著李來亨一家人,因為李來亨被南明永歷皇帝封為臨國公,所以這座宅院就被稱為國公府。過去好幾年高夫人和李來亨都住在山下邊叫作九蓮坪的地方。那裡比較寬闊,土地肥沃,將士們在那裡耕種畜牧。李來亨作為夔東十三家之首,從那裡與各方聯繫也比較方便。只是到了去年冬天,戰事愈來愈不利,高夫人和李來亨的母親黃夫人以及他的妻子為著防備清兵隨時進攻,才退住茅廬山寨。凡是能夠戰鬥的將士則都留在九蓮坪和周圍一些地方,把守險要。

在離慈慶宮前邊不遠處有一座簡陋的石牌坊,上刻「貞義」二字。一則南明隆武帝曾敕封高夫人為「貞義夫人」,另則將士們也認為這兩個字最能寫出高夫人為人的風骨。

這天下午申時以後,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女將從外邊回來。她目光有神,眉宇間英氣勃勃,只是英氣中掩不住多年來的風霜憂患和內心痛苦。她來到高夫人宮門前時,守衛的弟兄們對她躬身施禮。為首的向她插手說道:

「娘娘回來了。」

中年女將略一點頭,沒有說話,昂然走進宮門。第二道宮門是幾個女兵守衛,也是恭敬地向她行禮。她問道:

「太后醒了麼?」

一個女兵頭目答道:「太后早已醒來了,正在同老神仙說話。」

中年女將微微點頭,不願走進二門,以免打斷了高夫人和老神仙的談話。她向東轉去,從角門進入她住的院落,一面走一面在心中感歎。她知道老神仙的一番苦心,也知道高夫人要趁這個時候幫助老神仙寫成他的書。可是如今清兵四面圍得十分嚴密,說不定就要向茅廬山寨進攻,那麼老神仙寫的書如何能夠送得出去?中年女將懷著沉重的心情走進自己的院落。因為她的丈夫曾被封為忠王,所以她就被人稱為「忠娘娘」或「忠王妃」,而她居住的偏院便成了忠妃宮。

中年女將進入上房後,坐在椅子上,繼續想著尚神仙同高夫人談話的事。她沒有看過尚神仙寫的書,只聽說七十多歲的他因為兩眼昏花,字寫得像棗子那麼大。他經常同高夫人談,同老弟兄們談,把往年的許多大事都回想回想。忠王妃又在心中歎息說:

「唉!茅廬山已經臨到最後的日月,我們大家都要戰死,不會有一個人偷生苟活,尚神仙這幾年的苦心會有用麼?唉!」

在慈慶宮正房裡,高夫人和尚神仙都在默默地想著往事。高夫人幾次打量老神仙,心裡懷著一種特別的親近和尊敬。當年在臨汾一帶投軍時,他還只四十出頭。那時他是那樣精神飽滿,雖是醫生,對騎馬射箭竟也不外行。如今過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時光,他的疏疏朗朗的白鬍鬚垂在胸前,眉毛也全白了,又粗又長,臉色像古銅鏡一樣。雖然臉上有很深的皺紋,還有老年人長的黑斑,手臂上青筋暴起,上面也有黑斑,可是他的牙齒還沒有落,精神也很健旺。看起來如果不是戰爭到了面前,他會活到八十歲,九十歲,甚至上百歲。如今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替大順朝留下一部信史,對生死並不掛在心上。

又過了片刻,老神仙抬起頭來,向高夫人說道:「太后,當時商量同明朝合力滅虜,我因同玉峰他們在一起,沒有跟太后一起,細微曲折之處,不太清楚。請太后再說一遍,我好把這一件大事記下來。」

「年深日久,細微曲折的地方,我也不能全記清了。只能一面想,一面說,說不周全,明天再說……」

高夫人正要說下去,一個宮女匆匆進來,跪下啟稟道:

「國公府有一個打柴的老兵在山坡上被毒蛇咬傷,十分危險,派人來請尚太醫前去救他。」

高夫人一聽說是李來亨那裡的砍柴老兵,就對尚神仙說:「尚大哥,你趕快去吧。今日我沒有別的事,你去救了那個老兵,回來我們繼續談吧。」

尚神仙匆匆走了出去。

高夫人因為午覺以後,頭髮蓬鬆,這時得空,便吩咐一個宮女來替她梳頭,她自己拿著一個銅鏡照看。六十歲的人了,兩鬢和頭上已有許多白髮,人也確實老了。自從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之後,這二十年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啊……

那是李自成死後不久,南明的何騰蛟正得到隆武皇帝的信任。他上一表章,主張將李過和高一功招撫過來,利用他們的兵力和清軍作戰。隆武採納了他的建議,火速命何騰蛟相機行事。何騰蛟這才膽大起來,先派人送來許多慰勞的金銀綢緞,傳達招撫的意思,隨後又派人前來試探。

這時大順軍也在徘徊觀望。由於困難重重,李過一直沒有繼承皇位。忽然南明的使者來到,老營中立刻開會商議,大家爭論得很凶。很多人堅決反對奉隆武帝為主。經過十八年戰鬥,辛辛苦苦創建了大順國,如今光這一支就有二三十萬人馬,多是精兵,為什麼要取消大順國號呢?這樣做對得起先皇帝李自成嗎?對得起許多死去的將士嗎?

李過心中也很矛盾。他想繼承皇位,但也知道困難萬端,所以在會上不肯輕易拿出主張。散會之後,他才同高一功秘密地商量一陣。高一功說:

「如今只能以太后說話為主,才是正理。你已過繼給太后做兒子。看她做何主張,我們奉行懿旨,豈不妥當?」

於是兩人一起來到高夫人帳中,將會議情況一五一十地作了稟奏。高夫人為著大順朝的困境也在日夜操心。她思前想後了一番,忽然望著李過說:

「我看非下狠心不可了。如今不是為著我們大順朝,而是為著中國;不是為著李家繼承皇統,而是為著不讓胡人在中國長坐江山。我們李家的事好說,全中國都被胡人統治,事情就大了。我這個太后說話,你們聽也好,不聽也好,我說出來,你們再議論議論。」

李過說:「請太后只管吩咐,兒子一定遵命行事。」

高夫人說:「既然這樣,你們都不肯做主,我就做主了吧。」

高一功說:「請太后做主吧。」

高夫人忽然兩行熱淚奪眶而出,說道:

「我們都曾跟著先皇帝打江山,出入戰場,並不害怕流血死亡。今日為大順數十萬人馬著想,為我們中國漢人著想,我的主張是:可以忍痛取消大順國號,奉南明隆武帝為主。可是他必須對胡人抵抗,不能投降;我們大順軍只能同他合起手來共同打胡人,不能跟著他投降胡人,這一點必須說清楚,不能有絲毫含混。其次,我們雖然奉他為主,可是這大順三十萬人馬不能拆散,仍由你們二位統率。以後糧秣軍餉,統由明朝按時間發來。倘若軍餉來不了,我們就自己在駐地籌劃,朝廷不能干涉。此外,我們雖然取消了大順國號,奉隆武帝為主,可是我們先皇帝在大順軍中仍是先皇帝。」

高一功插嘴說:「太后也仍是太后。」

高夫人接著說:「我們的名義在大順軍中照舊,不許他們侮辱我們一句話,連一個字也不許侮辱。我們尊重他的朝廷,他也應該尊重我們原是大順朝的人。倘若在文字上還是什麼『寇』啊『賊』啊,我們立刻分手,這一點也必須講清,不能有絲毫含混。補之,你是如何主張?」

李過說:「大敵當前,只好如此。可是太后說得對:我們的人馬不能拆散,仍由我們自己統率。我們既要盡忠報國,又不能受別人掣肘,更不能投降胡人。」

高一功說:「正是這個道理。」

這樣,主意就算決定了。以後長沙幾次派人來,往返磋商。何騰蛟又馳奏隆武帝,建議給高夫人下一道褒美的敕書,封她為貞義夫人。李過、高一功這一支人馬稱為忠貞營。李過由皇帝賜名李赤心。高一功多年來以字行,現在也由皇帝賜名必正。

這一切都準備好後,便由湖北巡撫堵胤錫持著隆武皇帝的詔書前來。李過、高一功整軍相迎,部隊軍容整肅,十分壯觀。現在既然奉明朝為主,一切迎接詔書的儀式自然都不能缺少。到了營中後,堵胤錫和高夫人之間又是一番禮儀,這也是事前商量定了的。高夫人對南明皇帝是臣,但在大順軍中仍是太后身份,堵胤錫雖是明朝巡撫,但來到大順營中,還是向高夫人行了跪拜大禮。

按照事前擬定的條款,高夫人受封為貞義夫人,李過和高一功都封為侯爵。大順軍的這一支就稱為忠貞營,受湖廣總督何騰蛟的節制,從此就轉戰在湖南廣西一帶。由於鄂西四川邊境一帶還有許多大順軍的餘部,便派劉體純去那裡聯繫各部。這也是高夫人的深謀遠慮,為著將來萬一在湖南廣西一帶受了挫折,忠貞營好有一個退路。

後來隆武帝被清兵打敗、殺害了,桂王朱由榔即位,年號永歷,稱為永歷帝。忠貞營就奉永歷帝為主,繼續同清兵作戰。但是南明的小朝廷實在不像話,門戶傾軋,始終不斷。許多人不思如何抗擊清兵,而是爭權奪利,紛爭不休。永歷帝也是個庸碌之材。李過鬱鬱不得志,病死在廣西。高一功在朝中也受到許多人的排斥,一籌莫展,只得率領忠貞營,退回鄂西、夔東。不想路途上中了孫可望的埋伏,竟被包圍起來。經過幾天苦戰,高一功陣亡了,許多將士陣亡了,幸而高夫人沒有受傷,由李來亨死命保護,率領餘下的一兩萬人,退回到秭歸一帶。這時,大順軍的舊部又陸續來到。郝搖旗來了,黨守素、塌天保、袁宗第等都來了。那時在鄂西和四川東部,一共有十三個領袖,都願意擁護永歷皇帝,共同跟清兵作戰,其實也是為了自求生存。這十三家中包括王光恩兄弟,還包括原在川北的搖黃一支人馬。他們要尊奉一個頭。當時劉體純、郝搖旗等都已受封為國公,李來亨也被封為臨國公。因為李來亨是李過的兒子,是李家的正支,高夫人又同他在一起,所以這十三家名義上就共推李來亨為首,實際上真正跟他一心一意抗擊清兵的也只有大順軍的一些舊人。

轉眼間離李自成死亡已將近十九年了。一年前局面變得險惡起來。永歷皇帝逃到緬甸,被吳三桂捉回來,在昆明殺害。李定國也病死了。原來清兵分為幾路,一路在東南對付鄭成功和張煌言;另一路在西南對付永歷帝和李定國。如今鄭成功退到台灣,死了;張煌言也被捉到,在杭州殺害。東南平靜了,西南也平靜了,除台灣還由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佔據之外,整個中國大陸都被清兵佔了。於是清兵騰出手來專門向夔東十三家進攻。今年正月,袁宗第和郝搖旗在巴東境內被清兵打敗,殺害了。劉體純也打了敗仗,全家自縊,死得十分壯烈。清兵動員了四川、山西、河南、湖北幾省的軍力,已把忠貞營層層包圍。幾個月前進攻興山的清兵中了李來亨的埋伏,吃過一次敗仗,於是改變辦法,暫不進攻,四面圍困,斷絕了糧食來源……

往事實在太多了。高夫人因為尚神仙需要她講說清楚,便在心裡回想了一遍。確實有些細微情節想不起來,可是大關節處歷歷如在目前。想著想著,她覺得心中酸痛,不免湧出熱淚。正在繼續回想,一個宮女進來啟稟:

「太醫回來了。」

高夫人同尚神仙重新談起李自成死後忠貞營建立的一段情況。緬懷往事,他們都心中難過,想著大順朝起來得也猛,失敗得也慘。從崇禎十三年進入河南,直到打入北京,他們是節節勝利。可是突然之間竟然敗得那麼迅速,不過半年時間,大順軍幾乎瓦解了。這道理高夫人常常思索,尚神仙也常常思索。就在他寫的這部書中,有一段文字,專門談到大順朝興衰變化的道理。如今聽高夫人談過往事之後,他不覺歎息,感慨地說道:

「太后,有些盛衰道理,千古如出一轍。歐陽修在《五代史》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雖曰天命,豈非人事?』人事處理得善與不善,比什麼都關緊要。天道茫茫,並不可信。」

他們又談到張獻忠,高夫人說:

「當初並不是只有我們取消了大順國號,奉南明皇帝為主。張敬軒死後,他的四個乾兒子[2]為了對付滿韃子,也不得不取消大西國號,奉永歷帝為主,只是比我們晚了幾年。」

「說到張敬軒之死,有人說是中箭,有人說是自刎,還有人說是病死。到底怎麼死的,可弄清楚了麼?」

尚神仙的問題引起了高夫人的聯想。她想到李自成究竟怎樣死的?死在何處?一直都不清楚,不由得一陣心酸,但她沒有流露出來,答道:

「張敬軒是隆武二年十一月死的。那時漢舉和二虎正帶兵沿川楚邊境進入巫、巴。據他們當時得到的消息,敬軒在九月間就已率領大軍屯駐在西充、鹽亭交界處的鳳凰山。他沒有想到奉命扼守朝天關的劉進忠會跑去投降豪格,更沒有想到這叛徒已經把清軍引到鳳凰山下。那天恰逢大霧,敬軒聽說有韃子迫近營寨,還不相信,只帶了一個太監、七八個親兵跑出來看,也不穿盔甲,只披了一件蟒袍。後來霧散了,剛剛看清敵人,劉進忠在對面已經把他指認出來。結果豪格手下一個叫雅布蘭的射手一箭射中敬軒左胸,當時就過去了。唉,敬軒雖然自破鳳陽皇陵以後就與我們分道揚鑣,後來還曾兵戈相見,但畢竟也是一代英雄,就這麼死了,可惜!可惜!至於說他自刎,又說他病死,那都是訛傳!我不相信!」

「敬軒的確也是英雄,不過與咱們先皇帝相比,還是差一截。這些時為了寫書,我常在想,咱們大順走過的幾步錯棋,敬軒差不多也都走過,而咱們走對了的棋,他卻未必走過。譬如咱們未能按林泉主張的以宛、洛為根本,撫輯流亡,恢復農桑;他在四川三年也沒有讓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到頭來也不能站穩腳跟。咱們進北京後拷掠追贓;他在四川也一樣,還殺了很多人,弄得民怨沸騰。至於咱們做對了的事,譬如崇禎十三年提出『隨闖王,不納糧』、『三年免征』一類舉措,敬軒就提不出來。當然,這也同他身邊那些文人有關。徐以顯只會教他什麼『六字真言』;以顯死了,那個汪兆麟更壞……」

「徐以顯我是熟的,聽說進四川前死在戰場上,也算死得英勇。汪兆麟倒沒見過,只聽說他是敬軒的什麼左丞相。」

「他原是桐城的一個秀才,崇禎十五年才投奔西營。我在武昌與他見過一面,當時只覺得他像個佞臣,沒有想到後來他會那麼受敬軒重用。而他給敬軒出的都是壞主意,包括多殺人,說什麼要殺得『千里赤地,萬井無煙』,這不是瘋了嗎?難怪敬軒一死,四個乾兒子就斬了汪兆麟。」

高夫人正想接著談談張獻忠的四個乾兒子,特別是想談談那個曾經伏擊過忠貞營,又曾挾持永歷帝、進攻李定國,最後投降了清朝的孫可望,忽然一個宮女進來稟報,說有一個中年尼姑,從九蓮坪被護送上來,要拜見太后娘娘,現在宮門外等候。高夫人問:

「是近處的尼姑嗎?你給她點散碎銀子,讓她走吧。」

「不是近處尼姑,是遠路來的。」

「她一定要見我嗎?」

「她一定要見見太后,說太后看見她就會認識的。」

高夫人覺得奇怪,對尚神仙說:「尚大哥,你先退避一下,我讓她進來見一見。」

尚神仙立刻站起來,告辭退出。宮女們帶著寶劍,站到高夫人兩邊。隨即尼姑躬身走了進來。她竟然沒有行佛家的雙手合十禮,而是撲下去向高夫人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之後伏在地上嗚咽哭泣。

高夫人問:「你從哪裡來?」

尼姑伏在地上說:「方外人特從王屋山來叩見娘娘陛下。」

高夫人聽了,心中起了疑問:這王屋山上沒有認識的人哪,為什麼跑這麼遠來見她呢?便說道:

「你抬起頭來,讓我看一看。」

尼姑仰起頭來,眼淚縱橫,嗚咽不止。高夫人看著,似乎面熟,但記不清了,問道:

「你到底是誰?」

尼姑哭著說:「我本名紅霞,太后你怎麼忘了?」

高夫人猛然一驚,再仔細看看,雖然相隔近二十年,可是這尼姑的眼睛、鼻子還是紅霞的樣子,只是臉上有許多皺紋,加之風塵僕僕,大大不似當年了。特別是頭髮已經剃光,穿著黑色僧衣,更不像當年的青年女將紅霞了。高夫人不覺潸然淚下,說:

「紅霞,你是紅霞嗎?」

「是的,娘娘,我就是紅霞。」

「我不是做夢吧?」

「我確實是紅霞,奉紅娘子之命,特來尋找太后。」

高夫人心中又一動,忙問:「紅娘子現在哪裡?」

紅霞哭著說:「自從李公子被殺以後,我們年年都在想念太后。在先皇帝和太后離開長安以前那半年時間中,我們幾次要去尋找太后,尋找皇上,為李公子兄弟辯冤。」

高夫人趕快說:「辯冤的事不用提了。李公子兄弟被殺之後,先皇帝已經後悔了,明白殺得冤枉,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後來就派人打聽你們的下落,始終得不到音訊。你們到底到哪裡去了?怎麼會在王屋山上?又削髮當了尼姑?」

紅霞說:「太后娘娘,說來話長,容我慢慢奏來吧。」說罷伏地痛哭,哽咽得不能出聲。

高夫人流著眼淚說:「你等一等,等一等。忠娘娘也天天掛心著你們。我叫她來同你見面,一起聽一聽吧。」隨即命一個宮女,趕快去請忠娘娘前來。

紅霞抬起頭來問:「忠娘娘是哪一位?」

高夫人說:「就是你慧英妹妹。闖王退回陝西境內後,追封雙喜為忠王,你慧英妹妹就被稱為忠王妃,大家又稱她忠娘娘。她同雙喜只做了幾天夫妻,也沒有留下遺腹子,守寡守到今天。我身邊的姑娘沒有一個有好的下場。」說罷又想起十九年前她率大軍前來湖廣時病死在途中的女兒蘭芝,不禁痛哭不止。

這時忠王妃進了二門,紅霞趕緊站起來迎接。等慧英走到面前,她雙手合十,念了句:

「阿彌陀佛,可見到你啦!」

慧英一把拉住她,來不及仔細打量她的面孔,不覺痛哭失聲。紅霞也痛哭起來。哭了一陣,紅霞剛剛坐下,尚神仙和王長順聽說了,不等傳呼,也一起趕了來。紅霞看見他兩個,都是滿頭白髮,鬍鬚根根如銀。而王長順因為受傷次數太多,身體看起來比尚神仙要衰老得多,走路時右腿瘸得很厲害。大家又一陣傷心。稍微平靜一點後,高夫人吩咐說:

「你們都坐下吧。沒想到在目前這樣局面下,紅霞會來到這裡,我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紅霞,清兵四面包圍很嚴,方圓二百里內,出入的路都斷了,你怎麼會進到山寨的?」

紅霞說:「我知道敵兵四面包圍,可是我身上帶有銀子。有一些獵戶和砍柴的、採藥的,我給他們一些銀子,他們就帶我一段一段走別人不能走的路,走了進來。好在這二十年我住在王屋山,翻山越嶺,腿腳練得很好。我又帶了一把鐵禪杖,即使遇著狼豺虎豹,也傷害不了我。」

高夫人點頭說:「難得呀,紅霞,你有這麼一顆忠心,在這樣艱險的時日,想辦法來同我見面。現在且不說別的事情,你坐下去,把這些年來你同你們紅帥如何生活,給我們好好說一說。你這次來為的何事?說了以後,你明天趕快走吧,免得遲了,你想走也走不掉了。」

紅霞說道:「請太后聽我啟奏……」

大順朝永昌元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紅霞隨著紅娘子於黃昏時候來到了王屋山下。冷颼颼的一陣秋風吹來,使她們的心情格外淒涼。紅娘子背上的小兒已經死了,她們用刀挖了一個坑,將孩子埋在地下。去河南的念頭已經打消了,可是到什麼地方去呢?她們的心中茫然無主。時已黃昏,現在她們最要緊的是找一個安身之處度過今夜,明日再作計較。

她們在馬上看見前邊的樹林子裡依稀冒出來一股炊煙,想著必有人家,於是向著那地方走去。樹林中露出幾間破舊的茅屋草舍,看來是貧寒的獵戶人家。聽見馬蹄聲,從屋子裡走出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紅娘子和紅霞趕快下馬向老人施禮。老人將她們打量一眼,問道:

「二位女將來到這裡,有什麼事?」

紅娘子說道:「請老伯不要害怕,我們原是從這裡路過。因為天色晚了,想在老伯這裡投宿一晚,不知行不行?」

老漢說:「我這裡地方雖窄,你們既沒有別處可去,不妨在這裡住上一宿。我家中有一老妻,雙目失明。還有一個兒子。我們父子靠打獵為生,今天他帶著野味到城裡賣,路途很遠,恐怕要到初更天才能回來。你們把馬拴在門口樹上,先進來休息休息吧。」

紅娘子和紅霞隨著老人走了進去。雙目失明的老大娘聽說來了投宿的人,又聽出是女人聲音,感到奇怪,搭腔問道:

「你們二位是從哪裡來的?」

紅娘子正要回答,老人對他的老伴說:「你不要隨便打聽。趕快燒點熱水,讓她們洗一洗,喝碗熱茶。家裡還有什麼東西,只管做出來,讓她們吃飽一點,明天好繼續趕路。」

紅霞說:「我們馬袋子裡頭還帶有一點乾糧,拿出來做一做大家吃吧。」

老人說:「這也好。我們家裡只有雜面和去年的紅薯干,年成不好,和著野菜度日。你們既帶有乾糧,不妨取出。」

紅霞趕快到馬袋子裡取出一些乾糧交給老人。過了一陣,老婆婆將開水燒好,照山裡人的習慣,往裡放了一些樹葉子,端來讓客人喝。紅娘子和紅霞正渴得喉嚨冒火,趕緊吹涼,喝下肚去。老頭子乘這個時候飲了戰馬,又割了一些荒草堆在馬的前面。

吃過晚飯以後,老漢將紅娘子和紅霞引到另一個屋中,地上已經鋪了厚厚的乾草,讓她們今晚就在那裡休息。老人說道:

「你們放心吧。幾十里內沒有鄉勇,連大的村莊也沒有,只要後邊沒有追兵來,你們可以安心睡覺,好生休息。」

紅娘子聽了這話,心中一動。拿出來一點散碎銀子交給老漢,說道:

「老伯,我們沒有別的報答,這些散碎銀子給你留下吧。」

老漢起初不肯要,後來看這兩位女將那麼誠懇,也就收下了。說:「有了這銀子,今年秋冬就餓不死了。」

說完之後,他忽然忍不住,悄聲問道:「你們二位明天到底要往哪裡去,不妨對我直說,這一帶的情況我還算清楚。」

紅霞望望紅娘子,紅娘子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該將實情告訴老人。老人對紅娘子說道:

「我看你這位年輕女將,大概就是紅娘子,她是你的親將。如今你們兵敗之後,無路可走,是不是這樣情形呢?」

紅娘子吃了一驚,但看看老人,分明並無惡意,便說道:「實不瞞老伯,我正是紅娘子,她是我的親將,姓范。老伯如何知道我是紅娘子呢?」

「這一兩天到處哄傳你們的事情,我昨天進城賣牛,都聽說了。請你們放心,我不會坑害你們。你們二位打算到何處去,不妨向我說明,我想辦法為你們帶路。」

「老伯願意幫助我們,我實在說不盡的感激。說實話,我現在無處可去。原來還想去河南,現在這念頭已經打消,只求找一個地方暫時安身,以後的事情慢慢計較。」

老人低頭想了一下,默默點頭,然後歎息一聲,說道:「我有一個地方,不知你們二位願不願意前去?」

紅娘子說:「只要能夠存身就好,現在講說不著挑瘦揀肥。」

老人說:「在王屋山上一個僻靜地方,永樂年間修了一座尼庵。因為山路險峻,很少人去上香敬神。那庵中有一位老尼姑,名叫靜修,時常下山化緣,路過我這裡,就喝碗茶,歇歇腿腳。她看見我們家中有困難,也賑濟一些銀錢。這已經許多年了。據我看這靜修倒是一個好人,你們倘若願意,我明天就讓兒子帶你們去,到那裡暫時避一避風險。山下人絕不會知道。」

紅娘子聽了,覺得這個地方倒是蠻好,她望望紅霞,看出紅霞很願意去,便說道:

「老伯說的這個地方,只要可以存身,我們就去。」

「倘若你們要長留那裡,恐怕得出家為尼。要是暫時住一住,就不需要出家。」

「要是長住,一定得削髮為尼麼?」

「倘若萬一有人發現尼庵中住著兩個婦女,又不是尼姑,傳了開去,豈不是大禍臨頭?不要說你們不得了,尼庵恐怕也要惹出大禍。」

紅娘子還未答言,紅霞就說道:「紅帥,事到如今,我願意削髮為尼,不知紅帥可肯不肯?」

紅娘子說:「丈夫已經死了,兒子也死了,不削髮為尼,年輕輕的寡婦如何活在當世?既然紅霞你有此心,我們就決定了吧。明天上得山去,到了尼庵,拜那位靜修老尼為師,從此我們就出家了吧。」

這麼商定以後,約莫一更多天,老漢的兒子回來了,同紅娘子等見過之後,便說起城裡的消息。說是到處都在紛傳,清兵就要進攻,山西各地都在反對闖王。另外城裡已經知道紅娘子和紅霞突圍以後要奔往河南,如今通往河南的山口已經被鄉兵截斷,到處都在搜索。聽到這樣消息,老人更著急了,催促她們明天五更就動身上山。

第二天雞叫時候,老漢老婆婆就先起來燒水做飯,然後讓紅娘子、紅霞和他們的兒子飽飽地吃了一頓。吃飯時,老人忽然問道:

「你們的戰馬如何處置?」

紅娘子說:「戰馬留給老伯,你把它賣了也可以度日。」

老人搖搖頭說:「這戰馬你們是沒法帶上山的,山上小路人走都十分困難。但是我也不能留下來賣掉,如果有人問我戰馬從何而來,你們的事情豈不敗露?」

「那麼,老伯,你看怎麼辦呢?」

「這戰馬可以由我趕到遠處,放到深山裡邊,解開韁繩,讓它們自己吃草去吧。如果遇著猛虎豹子,它們也許會被吃掉,那就管不了那麼多了。你們只好斷了塵念,安心上山去吧。」

飯後,她們跟著老人和他的兒子離開了草舍,沿著樹林中一條路向王屋山邊走去。來到一個岔路口時,老人向她們作別,牽著兩匹戰馬向另一個方向走去。紅娘子和紅霞望著戰馬的背影,馬也回過頭來望望她們,發出蕭蕭悲鳴。

年輕獵戶帶著她們繼續往山上走去。獵人說:「那尼庵中老尼姑和她徒弟們也都會武功。平時在尼庵的小院中練習劍法、刀法、棍法;有時來到下邊,在前山找一個空曠的地方練習射箭。」

紅娘子感到奇怪,問道:「出家人清淨為本,怎麼還要練武呢?」

獵人笑一笑說:「她們也要防身護體。住在深山裡邊,難免不遇著虎豹野豬。另外也怕壞人欺負她們。她們裡邊最年輕的只有十幾歲。」

說著說著她們已經進了深山,道路越來越險峻了。這樣的路她們還很少走過。有時幾乎沒有什麼路,硬是攀緣著石頭,攀緣著葛籐往上爬。倘若一步蹬空,就會粉身碎骨。但這獵戶很有經驗,在最危險的地方,他從腰間解開一條粗麻繩,幫助她們向上爬。這樣幾乎走了整整一天,黃昏時候才來到尼庵。離尼庵還很遠,在很窄的山路上有一座柴門。那獵人十分熟悉,找了一根繩子拉了一下,聽見銅鈴「噹啷噹啷」響,聲音傳入山灣裡邊。尼庵就隱在那灣子裡。這時一個年輕尼姑走了出來,她身邊跟著兩條大狗。她隔著柴門望望獵人,雙手合十,問道:

「原來是施主,這兩位是哪裡來的?」

獵人趕快說:「她們是落難的人,前來投奔靜修老師父。」

他們跟著尼姑進去,見了靜修老尼姑。獵人沒有說出紅娘子和紅霞的身份,只說她們是落難之人,前來投奔,也懂得一些武藝,不知老師父肯不肯收留?

老尼姑問:「你爹怎麼說?」

「俺爹說她們願意在山上削髮為尼,只要師父你肯收留。如不肯收留,就讓她們稍住幾天再投奔別處去。」

這天晚上,老尼姑就安排紅娘子和紅霞在齋堂裡邊安歇,獵人在山門旁耳房裡邊安歇。第二天早起吃過早齋,獵人告別下山去了。老尼姑把紅娘子、紅霞叫到面前,也不問她們身世,只問道:

「你們是願意在這裡修行,還是住幾天另往別處?」

紅娘子說:「我們願意在這裡削髮修行,拜師父為師。」

老尼姑說:「你們就留下吧,就做我的徒弟,一起修行。」

紅娘子和紅霞趕緊跪下去對她磕頭。隨即有一個尼姑前來,剃去了她們的頭髮。這樣她們就雙雙成了尼姑,在尼庵中住了下來。

過去她們結識過一些尼姑,對尼庵生活有些瞭解,所以現在隨著大家學習誦經,倒也不十分困難。她們有時也同眾尼姑在小院中練習武藝。她們的劍術刀法是那樣精熟高超,使大家極為驚異;但師父靜修不許徒弟們問長問短,大家也就不敢多打聽。

紅娘子看出老尼姑是個飽經世故的人,可是為什麼不問一下來路就收下她們當徒弟呢?收下後也不問她們的姓名,只給她們起了兩個法名,她的法名叫圓靜,紅霞的法名叫圓能。

這樣過了十來天。每天晚上,別的尼姑都去齋堂就寢以後,紅娘子總要繼續在佛堂裡對著黃卷青燈,低聲誦經。師父也不干涉。

這一夜紅娘子又在獨自誦經,一直誦到三更。外邊的風吹著山上的松林,澎湃作聲。她忽然想到已經慘死的丈夫和三歲的兒子,不禁伏在案上嗚咽起來,眼淚像山泉一樣奔流。這時,有一隻手在她肩上輕輕地拍了兩下。她機警地抬起頭來,發現是靜修老尼站在面前。她趕快站起來,一面擦眼淚,一面卻不知說什麼好。老尼姑望著她,說道:

「我知道你心裡難過,這十來天我什麼也不問你,是想讓你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好比一個人身上有了傷,讓傷口慢慢地結痂,疼痛慢慢地止住。看來你的心還是忘不了塵世上的那些悲苦,你十分聰明,可是你的心並不專。你不要瞞我,你可是紅娘子將軍?」

紅娘子趕快答道:「不瞞師父,我正是紅娘子,師父何以知道?」

「打從你上山那天起,我就一眼看出來你絕不是平凡之人。我雖然很少下山,但山下的事情大都知道。我還知道隨同你來的是你的親將紅霞,原來姓范,同你是同鄉。你說她是不是紅霞?」

「不瞞師父,她就是紅霞。別人都陣亡了,如今只剩下我們兩個人逃上山來。萬般無奈,拜在師父腳下削髮為尼。倘若師父害怕惹禍,我明天就帶著紅霞下山,絕不連累師父。」

老尼姑冷冷一笑,說道:「圓靜,你把我看成了什麼人?」

紅娘子問:「師父,你是何人?」

老尼姑說:「你隨我前來。」

說著,她拿起佛燈,在前面引路,來到後邊一個靜室。那裡供奉著彌勒菩薩。打開菩薩身後的布幔,發現一道夾牆,輕輕一推,夾牆露出了一道小門。老尼姑說:

「你向裡邊看去。」

紅娘子一看,那裡邊是一張桌子,上邊放著盔甲寶劍,還有一部書,另外有一面旗幟,疊好了放在桌子的一端。紅娘子十分奇怪,問道:

「師父,這是從哪裡來的?為何藏在這裡?」

老尼姑用手輕輕一拉,夾牆的門又關了起來,隨即拉上布幔,將供奉著彌勒佛的佛案,緊貼著牆壁,恢復了原樣。老尼姑說道:

「徒弟,我們還到前邊說話,這個地方輕易不要進來。」

她們又走回紅娘子誦經的地方,坐下後,老尼姑問道:

「你可聽說永樂年間,山東有一個名叫唐賽兒的女英雄起義的故事麼?」

紅娘子說:「雖然我從前不讀詩書,可是像唐賽兒造反的事,一代代口耳相傳,徒弟江湖出身,豈能不知道呢?」

老尼姑說:「你剛才看見的盔甲寶劍,還有一卷『天書』,一面旗幟,就是我們的祖師唐賽兒生前用過的東西。」

紅娘子大為驚奇,問道:「這東西為何到了此地,由師父藏起來?」

老尼姑說:「我們的祖師唐賽兒起義以後,很快地佔領了許多州縣,可是那時候永樂皇帝兵馬眾多,把我們祖師打敗了,抓到獄中。後來有徒弟劫獄,將她救出。第二次又被抓進監獄,徒弟們又一次把她救出。永樂皇帝大怒,立刻下了嚴旨,在山東、河南、畿輔各地查訪我們祖師的行蹤,都傳說她削髮為尼。永樂就下旨將這數省尼姑,除年紀老的和太小的,一起抓起來,一個一個盤查。尼姑被抓了成千上萬,結果杳無蹤影,這案子過了幾年也就不了了之。他怎能想到,我們的祖師有許多忠心耿耿的弟子,將她暗暗地保護起來,送到王屋山上,選擇了這個地方,大家捐捨銀子,修建尼庵,從此我們祖師就住在這裡,招收了幾個徒弟。又過了幾年,山東的弟子們慢慢地把她的寶劍找到了,盔甲找到了,那一部『天書』也找到了,當時用的旗幟也找到了幾面。經過十來年,都暗暗地送到這裡。我們的祖師就在這裡禮佛修行,暗傳『白蓮』,一代代傳下來,到我已經是第十代了。我已是將近六十的人,雖說這庵裡也有七八個徒弟,可是沒有一個可以繼承衣缽的,我常常為此操心。不想你和紅霞來到庵裡,想是天不絕我。倘若我圓寂了,你就主持這個尼庵吧,仍然唸經修行,暗傳白蓮。這山下邊那個獵戶,也是我們同道的人。還有山東、畿輔、河南,很多地方都有我的信徒,只是他們都是好百姓,並沒有出家。你在這裡修行吧。過些日子,我會帶你出去雲遊各地,同一些同道中人見一見。一旦我老得不能下山,就靠你來主持了,不知你肯不肯繼承我的衣缽?」

紅娘子立刻跪下,雙手合十,低頭說道:「只要師父看得起我,我願意聽從師父的吩咐,絕不會三心二意。」

老尼姑說:「這樣就好辦。今夜我對你說的話,在這尼庵中我也只對幾個親信的徒弟說明,平時就不必說了。」

紅娘子又哭著說:「師父,我丈夫李公子和他兄弟被冤枉殺死,幸而我逃了出來。後來我小兒子又中箭死了。我本來可以自盡,但我沒有自盡,為的是要向大順皇上為李公子辯冤。聽說現在皇上御駕還在山西,我想寫一道奏本,辯明我丈夫兄弟的冤情,師父你看可行不可行?」

老尼姑說:「你丈夫和二公子被冤枉殺死,這事情我也聽說了,是要辯冤。倘若你能寫個奏本,我可以親自替你送出去,想法遞交給大順皇帝。如今兵荒馬亂,要寫可得快一點。」

「我可以寫,就怕詞不達意。」

「這沒關係。你只管寫出來,我替你潤色潤色。今後你還要多多練習,一旦時候到了,能夠提筆寫出你要說的話。本來一般出家人,會不會寫都無所謂,可是我們要時時想到祖師傳下來的一件大事啊,這大事也就是……」

老尼姑說到這裡,不肯再說下去,但紅娘子默默點頭,表示她已經明白了。

紅霞將上邊的經過,一面流淚,一面說給大家聽。聽的人也是不斷地流淚,有時感動得抽咽起來。後來高夫人問道:

「怎麼我沒聽先皇帝說起,收到你們的奏本?」

紅霞說:「是的。老師父下山去十來天,又回到山上,說是大順皇帝已經過了黃河。老師父一時無法找到,只好返回。可是我們並不死心,過了些日子,老師父決定往西安去將紅娘子的奏本送給皇上。這一次紅娘子命我隨同老師父一起下山到了河南境內,從那裡往南去,打算由孟津過黃河,從洛陽一路進潼關。沒有想到,等我們趕到黃河邊上的時候,清兵已經過了黃河,我們的路走不通,只好又回到山上。可是我們一直不死心,總想要讓我們皇上和太后都知道李公子兄弟死得冤枉。」

說到這裡,紅霞嗚咽痛哭起來,高夫人也不免唏噓流淚,說:

「紅霞,你不用說了。你一來到,我就告你說,李公子兄弟冤枉被殺,不久先皇帝就深深地後悔了。這事情用不著再辯冤。你還是說說,你們後來又怎麼辦了呢?」

紅霞說:「我們一直不死心。第二年春天,知道清兵打進西安,皇上到了湖廣,清兵在後邊追趕不放。到了秋天,風聞皇上已在湖廣境內死去,可不知太后到哪裡去了。有人說,太后已投入長江自盡。我們為著查清太后的生死下落,在順治三年,下了王屋山,先到洛陽,後到西安,又沿著由商洛去湖廣的那條路,一面雲遊化緣,一面打探太后的消息。後來從荊州到武昌又到九江,到處傳說不一,有的說太后沒有死,仍在人間,可不知逃往何處;有的說太后確實投江自盡;又聽說有一支人馬改成忠貞營,由高將爺和補之將爺率領,可能太后也在忠貞營裡。可是這時忠貞營已經到了廣西,路途不通,我們只好又退到王屋山。過了幾年,我們又出來尋找,走了幾個月,仍然得不到確切消息,只好又回到王屋山。直到去年,聽說幾省的清兵都往川東和洛陽一帶調遣,要攻打大順軍的一支餘部。我們想著太后是不是也在這裡?於是派一個尼姑出來,到襄陽住了半個月,果然打聽到,太后住在興山茅廬山一帶。我同紅娘子決定下山,可是後來又說消息不一定確實。於是紅娘子命令我這一次一定要找到太后,當面見到太后,才算確實。所以我就來了。」

高夫人哽咽說:「難得你們這一番忠心,實在叫我感動。你明天回去,回到王屋山,見了紅娘子,把我的話告她說吧。」

紅霞說:「請太后吩咐。」

高夫人說:「我知道她的忠心。叫她不必掛念我,好好唸經修行。大順朝早就沒有了,我們現在在這裡,只是為著一股正氣,要同清兵作戰到底,死也就死在這裡,絕不偷生。你們好生修行,不必以我為念。」

紅霞說:「太后,紅娘子卻不是這個意思。她叫我見到太后,立刻返回,然後同我一起前來,死保太后,直到戰死。」

高夫人說:「這話不要說了,一則你們不容易來到,二則你們兩個人來了,有什麼用呢?千萬不必來了。」

這天晚上,高夫人吩咐為紅霞洗塵。山上已經很艱苦,也沒有辦法多置什麼好菜,好在紅霞如今吃素。吃飯的時候,大家盡可能避談往事,免得又傷心起來。飯後,紅霞怕高夫人過於疲累,不敢久坐,就同慧英回到忠妃宮去。

這天晚上,兩個人追敘往事,說說哭哭,哭哭說說,直到雞叫時候,方才睡去。除談她們個人的傷心往事外,紅霞也順便問到從前跟隨闖王的一些老將的下落。聽到最近死去的郝搖旗、袁宗第、劉體純是那樣堅貞不屈,同清兵奮戰到最後,絕不投降,紅霞滿心肅然起敬。她們又談到田見秀,慧英說:

「田將爺在一次戰爭中身帶重傷,親兵把他抬到山裡一個百姓家中保護起來。後來傷勢痊癒了,但他已經看破紅塵,決定出家為僧。他的幾個親兵也都願意出家。就這樣他們剃了頭髮,變成僧人,雲遊了許多地方。後來到了湖南黔陽,看見有座古寺,風景很好,已經沒有了和尚,他們就將古寺翻修一新,在那裡住下來。老百姓因他們為人很好,常常周濟別人,所以也喜歡他們在那裡住下去。後來我們知道他沒有死,還派人去看過他,希望他也到這裡來。可是他身子已經很衰弱,騎馬打仗的事,已經不行了。據他對別人說,他常常在夜間聽到松濤之聲,就想起來過去大軍作戰,心中平靜不下去。可是他這一生只能遁入空門了。兩三年前,聽說他已經死在那裡,徒弟們在他的屍骨上修了一個磚塔,因為他原來字『玉峰』,出家後自稱『玉和尚』,這磚塔上就刻著『玉和尚大師之墓』。」

第二天早晨吃過早飯,高夫人親自將紅霞送到宮門外邊。慧英將紅霞送到下山的寨門外。兩個人拉著手,不忍離別。經慧英催促幾次,紅霞才提著禪杖,往山下走去。慧英一直望著她的影子被參差樹木遮住,才悵然返回宮中。


[1]茅廬山——在湖北興山境內,離興山城大約70里路,地理形勢十分險要。

[2]四個乾兒子——孫可望(旺)、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張獻忠生前,他們都改姓張。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