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頒匾黽勉備至

國民政府蔣主席在六月八日下午,又派李副官頒來一方祝辭匾額,並且指派國民政府參軍,中央委員楊虎代表道賀、宣讀祝詞。

這一塊使杜月笙倍增榮寵的匾額,杜月笙為它特備一座匾亭,排在杜祠神主轎亭之前。蔣主席在這篇祝詞裡,對杜月笙頗致勉勵;詞曰:

「詩詠祀事,典備蒸嘗,水源木本,禮意綦詳。敬宗收族,德在無忘,激彼秕秉,俗茲彝常。元凱之家,清芬世守,孝孫有慶,服先食舊。任俠好義,聲馳遐邇,濟眾博施,號為杜母。肯堂肯構,實大其宗,爰建新祠,輪奐有容。簋簠既飭,鏘濟攸從,式瞻枚實,介福彌隆。」

護衛神主轎亭的儀隊,不知是誰的主意,出了敗筆。用心是為了壯觀好看,卻不該用上宮廷鑾儀,命人扮些金甲武士,拿起古色古香的刀矛劍戟,然後,便是杜月笙本人,一頂禮帽、長袍馬褂,帶領他的幾個兒子,手扶轎槓,滿臉笑容,一路和歡呼觀眾打著招呼緩緩行進。在他的後面,又有高冠峨服,衣香鬢影,那是杜氏親友門人,排起好長的隊伍,在伴他送主入祠。

十一點半,這個兩英里長的儀仗隊,經過了華格臬路、李梅路、愷自邇路、公館馬路、老北門大街、小東門大街,而在爆竹喧天,歡聲如雷中,抵達了金利源碼頭。

金利源碼頭更是萬頭攢動,人如潮湧,一大早就有人守好在碼頭附近看熱鬧,此刻加上儀仗大隊,以及跟隨而來的人群,把碼頭一帶擠得毫無空隙。

碼頭上搭好的幾座迎賓牌樓,南市保衛團,派了一隊團員在場照料,事實上杜公館派出來管事的人更多,碼頭外面,黃浦江干,井然有序的排好一百多艘渡船,渡船有輪只,也有拖駁和舢板,尤有杜公館自備的月寶、歡迎兩艘遊艇。凡此專用的渡江船上,桅頂一律挑起一面紅底白字的「杜」字小旗。這座黃浦江濱的金利源碼頭,也是第一次出現這麼盛大浩蕩的船隊。

儀仗循序前進,一路不停,因為接運的渡船,早已按照精密計劃,排好了順序,一船裝滿,緊接上來,於是大小船隻,首尾相銜,滿載立刻啟碇;軍樂隊,匾額傘亭,中西軍警,童子軍們,有條不紊的上了船去。最後的兩艘大輪,一艘專供女賓乘坐,一艘載的是杜公館上下人等,護定那座神主轎亭。

由金利源碼頭到高橋碼頭,船隊行駛,歷時一小時許,江上,軍樂隊像在比賽,此唱彼和的奏起樂來,急管繁弦,鼓樂齊鳴,悠揚樂聲,趁著江上輕風,清越悅耳,聲聞十里。童子軍們手舞足蹈,歡欣愉悅,他們隨著樂聲,引吭高歌,引得兩岸居民,爭前恐後的跑到江干眺望,又構成了黃浦江上前所未有的歡樂熱烈景象,使耳聞目睹的人,時至今日記憶猶新。

一到高橋碼頭,許多男女來賓,不禁為眼前的一片嶄新氣象,驚了一驚,畢竟錢可通神,而杜月笙的朋友幫他辦事,格外認真。高橋碼頭不但佈置得整齊清潔,煥然一新,而且還移來蔥蘢的樹木,沿途裝置了無數盞煤油路燈,道路平坦,一塵不染,鄉下人一個個笑逐顏開穿著全新的衣衫。─—從高橋碼頭到杜氏家祠,旅程還有八里之遙,而沿途所見,莫不皆然,光從這一點看,即可想見杜月笙花費多少銅鈿?

老娘舅朱揚聲,一別二十餘年,此刻頭髮頒白,一目已眇,率領大隊親眷,齊來碼頭迎接,卻是人多嘈雜,又忙又亂,舅甥兩個不曾說到幾句話,杜月笙即已被擁上汽車,帶著他的長子維藩,恭捧神主,馳向新祠。

儀仗一船一船的靠岸,步上碼頭,循序向杜氏家祠繼續前進,這八里路,路畔又是兩條長龍,麇集著從四鄉趕來看熱鬧的百姓,─—吳佩孚送的那塊「武庫世家」匾額特別的大,匾大、字更大,遠遠的望去,一覽無餘,鄉下人見了,拍掌大笑,驚喜的叫道:

「吳佩孚!吳佩孚!」

《杜月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