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弟子三匹野馬

恆社八百弟子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其共同特色為智識份子居絕大多數,人人擁有身家或事業。杜月笙知人善任,能使他們各抒所長,分別負起各方聯絡交往之責,譬如說駱清華運籌帷幄,億則必中,陸京士、朱學范在政治和工人運動上可謂杜月笙的代表,工商業方面則恆社弟子裡另有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樂為馳騁。除上述發起人中若干青年工商鉅子外,杜月笙帳下還有國信銀行經理王叔和、安樂紡織廠長王得民、中華銅廠總經理余中南、祥生交通公司總經理周祥生、復興實業公司總經理侯國華、英商電車公司買辦胡於輿、鼎新染織廠總經理姚義璋、鮑利造紙廠總經理徐大統、協大祥總經理孫照明、杭州紗廠董事長張文魁、海新企業公司經理章劍慧、中華造船機器廠總經理兼廠長楊俊生、俊大華行和大華造紙廠總經理葉蔭三,凡此俱為經常接近的核心人物,他們在上海工商界是引人矚目的新銳工商業家,各自建有雄厚的事業基礎,而他們所掌握的龐大事業,便構成了杜月笙的衛星組織。

杜月笙常說他的學生子中有三匹野馬,他自己拉不住他們的韁,自非任何人所可以驅策駕馭,他常為這三匹野馬的所作所為,一言行搖頭歎氣,大呼「頭疼!」事實上則其言若憾焉,而心實喜之;因為這三匹野馬大有乃師之風,他能從這三個學生子的身上,看到若干年前的他自己。

這三匹野馬有一共同特點,即為野心奇大,勇氣無匹,一張嘴巴能夠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任什麼人任什麼事,他們都能搭上赸頭──亦即從毫無關係變成關係密切吹牛皮的本領一等一出鋒頭的機會他們要擱落三姆一把抓。天份高,門檻精,但是決不損人利己,凡事都講究一個義氣,最令人稱奇的是氣派大得嚇壞人,卻是決不做十三點鐘禮拜九(相當烏有先生、無是公)。三匹野馬的若干表現,有時候連師門杜月笙都為之自歎弗如。

三匹野馬跟杜月笙都很親近,杜月笙要擺場面,辦大事,真還少不了他們。譬如洪雁賓,這位招商局的船務科長,根據杜月笙的說法:「洪雁賓的法道比我還要大!」「勁道十足,高山大海都擋伊不住,」「橫衝直闖,阿像是部無軌電車?」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洪雁賓仍舊是他最著重,最歡喜的學生之一他有事務長才,能將一團亂麻理得清清楚楚,任何煩難的事情,到了他的手上,莫不迎刃而解。因此,杜月笙乃將當年黃老闆誇他的「絕頂聰明」轉送給洪雁賓,隱然指他是自己的衣缽傳人。杜祠落成他派洪雁賓當總務主任,民國二十四年杜月笙的大兒子杜維藩結婚,那麼大的場面,也是洪雁賓當總幹事。

張志廉是上海三星棉鐵廠的小老闆,三星棉鐵廠是多年老店,座落大馬路,做棉花與鐵的生意,這個字號老上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有了「吹牛大王」張志廉這位少東,

「三星」反而其名不彰,光芒都被張志廉個人佔盡了。張志廉不在洪幫。卻能替杜月笙擔任洪幫人物的聯絡者,僅此一點,可見張志廉的噱頭不是一眼眼

本事最大、手面闊(尤能超過乃師杜月笙),上海人講究的三頭:噱頭、苗頭、派頭一概佔全的,首推杜月笙的愛徒,恆社中堅份子章榮初。

章榮初大來大去,鶻起髑落,進了杜門之後.曾經有過五次崛起、五度翻倒的驚人紀錄。然後他和一位錢莊小開軋上朋友那位小開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天到晚生怕章榮初不口拿錢,如此不到兩年,他用了小開三百萬大洋,一歷史悠久,信譽卓著,真正資金雄厚的錢莊,硬叫倒了下來給這一對難兄難弟看。

一拍胸脯,章榮初說:

「從今以後,你們一家跟我章某人過日子,吃喝玩樂。儘管開口。有朝一日,時來運轉,我自會賺一錢莊還你。」

杜月笙曉得了,他頓足太息,憾恨無窮的說:

「章榮初這小伙子,我想盡方法都拉伊不住,真正叫我頭疼已極!」

話傳到章榮初的耳朵裡,他果然不敢再去謁見師尊,撥一隻電話,把萬墨林拖出來商量對策。

「聽說先生一見我就頭疼?」他問。

萬墨林望著他笑:

「說過不知多少次啦。」

「這麼說,」神情有點無可奈何:「我最近不能去見他老人家囉。」

萬墨林老老實實的回答:

「頂好歇個一段時期。」

「不,」忽然興高采烈起來了:「我有辦法!先生見我頭疼,我不敢去見他,但是我要送先生一樣東西,使先生天天見到這件東西就會想起我。」「只怕不太容易啊,」萬墨林提醒他說:「杜先生什麼東西沒有?那能你送他一件東西,他會天天使用。」

「你不要管,」章榮初若有所得,神秘的一笑:「耶穌自有道理。」

又過了兩天,章榮初再把萬墨林拖出來,欣欣然的告訴他說:

「我打定主意了,我要到美國最大的汽車廠,去訂造一部名牌保險汽車,防彈玻璃,鐵甲鋼板,牌子指定卡迪來克Cldelc。而且要在司機座位後面,嵌上一塊銅牌,上面刻『夫子大人賜存,生章榮初敬贈』,先生天天坐這部車子出去,從上車到下車之間,一定會看到銅牌上刻著我的名字。」

「慢點,慢點,」萬墨林打斷了他的話問:「造這樣一部車子要多少價錢啊?你打聽過了沒有?」

「打聽過了,車手造價是一萬美金。」

「一萬美金?」萬墨林嚇了一跳:「目前你正在翻倒的時候,你到那裡去借這麼一筆大數目?」

章榮初聳聳肩膀回答:「五千美金的定洋,我已經匯出去了。」

《杜月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