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市場上第一回合

王曉籟不是白相人,也未必是純粹的讀書種子,在紳商地界,他遠比杜月笙出道早,聲名好,要想降伏這個多子王,實在不很簡單。頭一個回合,杜月笙是要擺點顏色給他看看,藉以表現自己深厚的潛力,使王曉籟不至於忽略或輕視,杜月笙窺伺機命直到民國二十二年,王曉籟準備往上竄了。民國二十二年春天,吳鼎昌在當實業部長,他和上海市長吳鐵城商量,由實業部和上海市政府合資,在上海辦一個漁市場,一方面增裕政府收入,一方面有以平准魚價,減少上海廣大漁民所受的中間剝削,吳鐵城覺得這個意見很好,立即應允,著手籌備。

漁民住上海人口中占很大的比重,而且漁人都是熱情豪爽,慷慨大方,輕生死,重義氣的朋友,誰能掌握得住他們,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因此,漁市場主管這個職位,當時有許多大力人士垂涎角逐,王蹺籟便是其間最熱中者之一經過虞洽卿的鼎力推薦,上海漁市場籌備主任,乃至成立以後的總經理一職,遂為王曉籟所得。

任命發表,杜月笙怦然心動,王曉籟不是久屈為人用者,蛇龍得了雲雨,唯恐他終非池中之物。所以,當王曉籟開始辦事,為時未幾,便發生了層出不窮的阻撓和窒礙,上海漁民打魚,無分遠洋近海,內河池沼,一向都由漁行收購,大中小盤,輾轉出售,魚價的貴賤,供應量的增減,都有幕後的牽線人在,如今官辦的魚市場一開張便不知道有多少魚行要關門大吉,更不知有多少人失業,或是斷絕了財富的來源,即使漁民本身,狃於積習,甘受剝削,對於官家的插足其間,一開頭也有著疑懼不安的心埋好幾股力量一道彙集起來,杯萬糾纏,百計破壞,於是負責籌備、主持的王曉籟,首當其衝,被各式各樣的糾紛,鬧得焦頭爛額,不可開交。

好不容易,選定了建造魚市場的地點,而且也建好了市場、冷藏庫,種種應有的設備。上海魚市場設在楊樹浦復與島上,和歷史悠久,佔地廣遠的滬江大學,遙遙相對,

但是魚市場一揭幕,麻煩急增,糾紛更多,最棘手的,還是漁民不肯合作,他們不上魚市場的門,使王曉籟急得團團亂轉,一籌莫展,既坍不起台,又無法善後,直到這時,他才自已承認,要突破重重障礙,鎮壓有潛勢力的無數敵手,光憑靈敏的頭腦,和靈活的手腕並沒有用,這個官辦魚市場的主持人,必需是擁有更大潛力,更多群眾的社會領袖,幫會頭腦。

僵居打不開,他唯有自動告退,請當局另請高明,在這種情況之下,辭職便等於承認失敗,王曉籟覺得非常難過,但是事實如此,已不容他再事戀棧。他把這個意思向虞洽卿一說,虞洽卿左思右想,對付這一類的事情,他也是無能為力,不過他希望王曉籟能夠薦賢自代,以使自己能向吳部長、吳市長有個交待。

虞洽卿問王曉籟:

「你看請誰來當這個總經理最適合?」

王曉籟無須思索,脫口而出:

「杜月笙。」

吳鼎昌是銀行界的大亨,他在上海多年,跟杜月笙公誼私交,相當要好,吳鼎昌急於決定上海魚市場的繼任人選,他托人去勸杜月笙的駕。當那位先生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去見杜月笙,準備開口,他以為杜月笙會推辭的,然而,杜月笙卻出人意外,一口答應

「我答應,是因為這件事情大概要我出來挺一挺,」杜月笙坦然無隱的說︰「否則,政府化了那許多錢,造好了魚市場,消息已經傳開,結果是辦不成功,那未免就太不好看了。」

但當杜月笙和有關方面洽商,他提出兩大先決條件,使冷眼旁觀的王曉籟,聽到以後為之一驚,因為杜月笙頭一個要求,便是請王曉籟留下來,仍舊擔任總經理一職,他自己則願意從旁協助,使王曉籟的任務,得以完成。第二項建議,杜月笙認定魚市場一定是大賺其錢的機構,他主張「有飯大家吃」,給面臨重大威脅的人,也留一點餘地。所以,上海魚市場應該成為一個官商合辦的公司組織,政府不妨讓出一部份股權,叫過去靠魚吃飯,頗有兩文者也能分一杯羹,同時,他更希望魚市場的職工,盡量在魚行業老中去訪求。

《杜月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