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在赤都

莫斯科是當時全世界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首都,頗具神秘色彩,是世界上許多人所嚮往的地方。我也頗感興趣。

任何行車時間表上,也都沒有在這裡停車兩天的規定。然而據以前的旅行者說,列車到了莫斯科,總用種種借口,停上一天。我想,原因是十分明顯的。蘇聯當局想讓我們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人,領略一下社會主義的風采,沾一點社會主義的甘露,給我們洗一洗腦筋,讓我們在大吃一驚之餘,轉變一下自己的世界觀,在灰色上塗上一點紅。

對我們青年來說,赤都不是沒有吸引力的。我個人心裡卻有一點矛盾。我對外蒙古「獨立」問題,很不理解。現在我自己到了蘇聯的首都,由於沿途的經歷並沒能給我留下什麼好印象,如今要我們在赤都留上一天看一看,那就看一看吧。

火車一停,路局就宣佈停車一天,修理車輛。接著來了一位女導遊員,年輕貌美,白臉長身,穿著非常華貴、時髦,塗著口紅,染著指甲,一身珠光寶氣。我確實大吃一驚。當時還沒有「極左」這個詞兒,我的思想卻是「極左」的。我想像中的「普羅」小姐完全不是這個樣子。我眼前這一位「普羅」,同資產階級貴小姐究竟還有什麼區別呢?她的靈魂也可能是紅色的,但那我看不見。我看見的卻讓我大惑不解,惘惘然看著這位搔首弄姿的俄國女郎。

我們這一群外國旅客被送上一輛大轎車,到莫斯科市內去觀光。導遊小姐用英文講解。車子走到一個什麼地方,眼前一片破舊的大樓,導遊說:在第幾個五年計劃,這座樓將被拆掉,蓋上新樓。這很好,難道說還不好嗎?車子到了另一個地方,導遊又冷漠地說:在第幾個五年計劃,這片房子將被拆掉,蓋成新樓。這仍然很好,難道說不好嗎?但是,接著到了第三個地方、第四個地方,導遊說的仍然是那一套,只是神色更加冷漠,臉含冰霜,毫無表情。我們一座新樓也沒有看到,只是學了一下蘇聯的五年計劃。我疑團滿腹:哪怕是給我們看一座新樓呢,這樣不是會更好嗎?難道這就叫社會主義嗎?

這一位導遊女郎最後把我們帶到一幢非常富麗堂皇的大樓裡面。據說這是十月革命前一位沙皇大臣的官邸,現在是國家旅遊總局的招待所。大理石鋪地,大理石砌牆,大理石柱子,五光十色,金碧輝煌,天花板上懸掛的玻璃大吊燈,至少有十米長。我彷彿置身於一個神話世界。這裡的工作人員,年輕貌美的女郎居多數,個個唇紅齒白,十指纖纖,指尖上閃著紅光;個個珠光寶氣,氣度非凡。我剛從荒寒的西伯利亞來到這裡,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的影子,還留在腦海中,一旦置身此地,不但像神話世界,簡直像太虛幻境了。

其他旅客,有的留在這裡吃午飯,花費美元,毫無可疑。我們幾個中國學生,應中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一位清華同學的邀請,到一家餐館裡去吃飯。這家飯店也十分豪華,我生平第一次品嚐到俄國名貴的魚子醬。其他菜餚也都精美無比。特別是我們這一群在火車上啃了八天干「裂巴」的年輕人,見到這樣的好飯,簡直像餓鬼撲食一般,開懷暢吃。我們究竟吃了多少,誰也沒去注意。反正這是我一生最精美、最難忘的一餐,足可以載入史冊了。飯後算賬,共付三百盧布,約二百美元。我們都非常感激我們這位老同學謝子敦先生。可惜以後,由於風雲屢變,我竟沒有同他再聯繫。他還活在人間嗎?時間已經逝去半個多世紀,我現在虔心為他祝福!

晚上,我們又回到火車上。同車的外國旅客又聚會了。那一位在火車上索要「開開水」的老太太,還有那一位在滿洲裡海關上勸我忍耐的老頭,都回來了。我問老頭,他們在哪裡吃的午飯?老頭向我狡猾地擠了一擠眼睛,告訴我,他們吃了一頓非常精美而又非常便宜的飯。他看到我大惑不解的神情,低聲對我說:他們在哈爾濱時已經在黑市上,用美元換了盧布,同官價相差十幾倍。在莫斯科,他們也有路子,能夠用美元在黑市上換盧布。因此他們只需花上八個美元,便可以美美地「嘬」上一頓。我恍然大悟:這些人都是旅行的老油子,神通廣大,無孔不入。然而,事隔半個多世紀以後,那裡依然黑市猖獗,這就不能不發人深省了。

一宿無話,夜裡不知是在什麼時候,火車又開動了。第二天下午,到了蘇聯與波蘭接界的地方,叫斯托爾撲塞(Stolpe),在這裡換乘波蘭車。晚上過波京華沙。

14[1]日晨四時進入德國境內。

在波蘭境內行駛時,上下車的當然都是波蘭人。這些人同俄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衣著比較華麗,態度比較活潑,而且有相當高的外語水平,很多人除了本國話以外,能講俄語和德語,少數人能講一點英語。這樣一來,我們跟誰都能「明白」了,用不著再像在蘇聯一樣,用手勢來說話了。霎時間,車廂裡就熱鬧了起來。波蘭人顯然對中國人也感興趣。我們就亂七八糟地用德語和英語交談起來。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一個年紀很輕的波蘭女孩子悄沒聲地走進了車廂:圓圓的臉龐,兩隻圓圓的眼睛,晶瑩澄澈,天真無邪,環顧了一下四周,找了一個座位,坦然地坐了下來。我們幾個中國學生都覺得很有趣,便搭訕著用英語同她交談,沒想到,她竟然會說英語,而且大大方方地回答我們的提問,一點扭捏的態度也沒有。我們問她的名字。她說,叫Wala。這有點像中文裡面的「哇啦」。同行的謝家澤立刻大笑起來,嘴裡「哇啦!哇啦!」不止。小女孩子顯然有點摸不著頭腦,圓睜雙目,瞪著小謝,臉上驚疑不定。後來我們越談越熱鬧,小小的車廂裡,充滿了笑語聲。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男子,看了看小女孩子,對我撇了撇嘴,露出一副鄙夷的神情。我大惑不解,我也沒有看出,這個小女孩子身上究竟有什麼值得鄙夷的地方。這一下子輪到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小女孩子和其他中國學生都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位中年人的撇嘴,依然談笑不輟。這時車廂裡更加熱鬧了,頗有點中國古書上所說的「履舄交錯」的樣子。我不記得,小女孩子什麼時候離開了車廂。萍水相聚,轉瞬永別。這在人生中時刻都能遇到的情況,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同這個波蘭小女孩子的萍水相聚,我卻怎麼也不能忘懷,十年以後,我終於寫成了一篇散文《Wala》。

早晨八時,火車到了德國首都柏林。長達十日的長途火車旅行就在這裡結束。


[1] 原文如此,疑時間有誤。

《留德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