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節:在西滿(3)

第四,我們在東北有長期奮鬥八年敵後抗日,與首先出關配合紅軍解放東北的廣大影響,有比國民黨要大的軍隊,已控制廣大地區,群眾開始發動,而國民黨雖已插長春路等有利條件,但有很大困難。從對東北人民的政策,現在力量的對比與時間的可能上與全國鬥爭配合,並求得與蘇聯政策密切配合,我在東北爭取優勢的可能是完全存在。自然我們是有許多困難甚至嚴重困難的,但這些困難還不是決定的,因為當前的基本問題決定我們如何迅速克服自己存在的嚴重弱點,力爭時間迅速地適當發展主力與發展幹部力量。在三個月中與國民黨作鬥爭,擴大與鞏固控制地區,發動群眾,整編部隊,消滅土匪,及有計劃地解決財經任務,奠定根據地相當基礎與三十萬大軍的戰鬥力量,即可粉碎國民黨的進攻。要使幹部瞭解自蘇聯紅軍進入東北,日寇投降,八路軍出關後東北人民自發地掀起了一個廣大的解放高潮。我們在這高潮中擴大了部隊,收集了物資,與東北人民見了面。但是到我們長春線撤退後,第一個東北人民的高潮已過去了,現在只有靠加強自己,正確地把握政策,放手發動群眾,造成東北人民的第二個自發性的群眾高潮,使我們真正與東北人民結合,我們才有更大的力量,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第五,西滿地區接近地廣人稀的廣大蒙古地區,而與熱河相接,戰略地位很重要。滿中地域比較狹長,除鐵嶺、阜新、北票煤礦與搾油制酒輕工業外,工業不發達,除糧食及部分棉花外尚未發現日偽其他倉庫。而長春線物資均大部東運,經濟基礎與後方建設基礎均不強大,兵團的集中活動與補給較困難,因此西滿工作還應特別注意:力爭控制由齊齊哈爾至大虎山的幹線,保障西滿軍事的機動與經濟發展,並努力建設騎兵;努力開展蒙古工作,保持遼西陣地與鞏固的後方;與冀熱遼保持密切聯繫,為共同保衛冀熱遼與西滿而鬥爭;經濟上力爭自力更生,發展工商業,但又要得到東滿、南滿、北滿的幫助;西滿地區特別冀熱遼地區為敵我必爭之地,必然艱苦與困難,要準備長期堅持鬥爭。

當時林彪反對佔領城市並批評以彭真為首的東北局單純軍事觀點,留戀大城市。高崗的說法是:「要脫下皮鞋,穿上,到農村去。」我認為按當時情況如果不佔領城市,飯都吃不上,穿不上衣服,彈藥也沒有。如我們剛到鄭家屯途經農村時就沒飯吃,還得到日本開拓團那裡找飯吃。我們當時吃飯、穿衣、擴兵都需要依靠中、小城市和次要鐵路線。農村種棉無衣穿,種糧吃不上,甚至連碾磨都沒有。但同時在農村要發動群眾,除奸、反霸、清匪,組織生產,解決群眾生活。

我沒有到齊齊哈爾工作。正式調離西滿分局是在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間。我認為西滿分局執行政策沒走多少彎路,工作是有計劃地穩步前進。西滿地區當時是很重要的,是通向關裡的一個大門,輸送幹部、來往部隊、鐵路運輸都要經過這裡。

西滿分局的工作當初主要是富春、我和張平化負責,領導班子團結一致,重大問題經過充分討論,工作親自動手,講話、起草電報、報告等都親自動手,一般不用秘書。我們都直接下去發動群眾,和群眾見面。主要是富春同志為人正派,忠厚老練,黨性強,顧全大局,凡事好商量,民主作風非常好。那時我和富春同志說:「我可給你作個不熟練的嚮導,大政方針由你定。」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時,我向他講到梅河口會議精神,富春同志說:「沒問題,那個匯報提綱(總結西滿分局三個月工作提綱)是分局的一致意見。」而林彪卻武斷地指責我那是「給人家抬轎子」。至「文革」前夕,甚至誣指彭真、林楓和我為「桃園三結義」,進而編造「東北叛黨集團」的假案,誣陷迫害,株連了大批革命同志和家屬。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