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997年7月,我與李昌鎬在首屆中韓天元對抗賽中首次相遇,從 此開始了至今長達十五年的棋壇爭鬥。我與李昌鎬年齡僅相差一歲, 是新一代棋手中年齡相近的兩個人,同時又保有各自國家的“天元" 稱號,棋風都偏穩健,喜愛實地,很自然地,我們成為了棋壇好友。

  

  欣聞李昌鎬《不得貪勝》一書要出版,作為好友的我,自然是十 分歡喜,欣然應邀作序。當我看到書稿全貌,看到濃墨書寫的《不得貪勝》的書名,便感覺此書必能帶給大家一個完全的李昌鎬。在一氣讀完本書之後,更感覺到此書無論從內容還是文風來說,都處處體現了李昌鎬的處事風格。"不得貪勝”即是對李昌鎬近三十年行棋、做人的最好體現。

  

  在十五年的交手過程中,李昌鎬始終保持著厚實、均衡的棋風。 李昌鎬的棋看上去很"淡”,樸實無華、大巧若拙,每一步都恪守"不得貪勝”的行棋原則,看上去略顯吃虧、遲緩乃至笨拙的棋,在關鍵 時刻卻往往能夠發揮巨大作用。在其巔峰時期,行棋很少出錯,但只要對手稍有失誤,便會遭到他的致命一擊。

  

  作為當代棋壇的頂級棋士之一,面對各種比賽,雖然內心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但無論對手如何出招,是挑釁或是誘惑,他總能用強大的心理控制住自己的衝動,始終按照自己的思維和方針行棋。如果局面有利,他會用最簡潔、最穩妥的方法行棋,縱然對手攻擊力超群,在他閃轉騰挪、謹慎出擊的行棋方式下,也很難有用武之地;如果局面不利,他也能夠不急不躁,利用後半盤的精準計算蠶食對方,以至於在李昌鎬手中下出的前半盤落後,但後半盤反超並以半目勝出的棋局比比皆是。 形勢領先於李昌鎬,我的老師聶衛平在央視直播講解中,已經提前預判我的勝利,但最終我卻因官子的疏漏遺憾地輸掉了整盤棋。而十年之後的富士通杯,我極其渴望再次與李昌鎬在決賽中對決,以我今日之實力來報十年前的“一箭之仇”。但正是這種“貪勝的之心的作祟,在通往決賽的路上,我發揮失常,中盤即敗給了古力,失去了一個踐行與李昌鎬十年之約的機會。

  

  入生很多遺憾總是無法彌補的,過去了也不再回來。而經歷了大大小小數百場無言的“戰鬥”後,"不得貪勝"這四字棋諺,卻更深入我心。

  

  圍棋是一個縮小了的人生,在行棋過程中所蘊含的哲理,亦是人生的哲理。"不得貪勝”並不只體現在圍棋這個領域中,它更是一種具有人生指導意義的勝負哲學。在人生的漫長旅程中,試著以“不得貪勝”的心態來應對入生中的多種壓力與挑戰,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悟和收穫。秉執“不得貪勝”的理念,面對“勝負之爭”,會使你的心態更為平和,行事更為穩重,雖不“貪勝”,而"勝利"卻更有可能如水到渠成般地自然而來。這句來自中國古代先哲的棋諺,千百年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並已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開花結果。為此,作為中國人我備感自豪,同時也祝願更多棋壇之外的朋友,也能夠領悟“不得貪勝”的玄妙哲理,並將其發揚光大。

  

  前年,李昌鎬邁出了入生中的重要一步——結了婚,並且和我一樣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我們彼此都走上了全新的道路,更多的勝負在等待著我們。未來,我們會保持一顆“不得貪勝”的心,去迎接更大的成功。

  

  常昊

  

  2012年7月於北京

《不得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