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兩個基本點 好大一張網

什麼叫「倫理」?

倫,是一個很晚才有的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沒。它的本字,應該是「侖」(侖),金文的字形像柵欄。後來加上單人旁,變成「倫」,有類比(無與倫比)、匹敵(精彩絕倫)、條理(語無倫次)等意思。

◎金文「侖」(剌鼎)

其實,倫,就是次序和類別。如果亂了次序,錯了類別,弄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就叫不倫不類。

最重要的次序和類別,是人類社會的,叫「人倫」。按照後來儒家的說法,人倫主要包括五種人際關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叫「五倫」。規範五倫的道理、法則和儀式,就叫「倫理」。

倫理的核心,是「名分」。

名分就是名位和職分,也就是一個人的社會身份、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以及相應的權利、義務和待遇。地位特別高的,還有爵號和車服。爵號是「名」,車服叫「器」。名和器合起來,就叫「名器」。

名和器是統一的。名不同,器也不同。比如祭祀用的禮器,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都是鼎奇數,簋偶數。祭祀時的樂舞,天子八佾(讀如義),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祭祀穿的禮服,天子十二旒,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旒(讀如流),是垂在冕前面的珠串。士沒有冕,也就沒有旒。

圖中例示著山東臨朐縣朱封1號墓出土的陶器。這些隨葬陶器與墓主的社會階層關係對應。隨葬品由上至下遞減,直至完全沒有隨葬品。據許倬雲《西周史》。

名分,決定著待遇、規格、譜。

所以,傳統社會的中國人極其看重名分。妻們固然會嚴防死守,小老婆也不能「妾身未分明」。比如《紅樓夢》裡的花襲人,是最早跟賈寶玉上床的。但因為沒有「走程序」,結果便連妾都不是,只能嫁給別人。

名分,簡直就是命根子。

沒有人可以不要名分。沒有名分,就沒有面子。面子是名分的標誌,也是人的臉面,或臉譜。擺出來,就叫「擺譜」;有了它,就叫「有譜」。有譜就靠譜。這就可以交往,可以「面對面」。否則,就「對不起」。

對不起的意思是:雙方面子的尺寸差距太大,面子小的一方即便想「面對」,也「對不起」。

難怪我們「死要面子」。

其實,面子可以要,也可以給。小妾扶正,副職轉正,是實實在在地給;稱小老婆為如夫人,管芝麻官叫大老爺,是客客氣氣地給。但無論虛名還是實惠,也無論是贈送抑或索要,前提都是你得認同倫理,看重名分。只要你把名分當回事,所有程序便會啟動。從此,你就成了電腦裡的數據,任由綱常倫理的軟件處理。

這是一張蜘蛛網,而且彈性很好。

能夠逃出這張網的人很少。你出家?廟裡有師父。你落草?山寨有頭領。你自主擇業?業內有行會。你浪跡江湖?江湖有門派。你不可能絕對一個人生存。只要歸屬於某一群體,那就要有名分。只要接受名分,那就仍在五倫。所以蘇東坡「長恨此身非我有」,但發完牢騷,照舊回家睡覺。什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根本做不到,也沒當真想過。[2]

這可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宗法倫理,將傳統社會的所有人都「一網打盡」。

得了便宜又賣乖的,是那只蜘蛛。

因此,儘管秦始皇憎恨封建,漢高祖厭惡儒家,卻都不反對倫理治國。秦始皇的政策,是既要依法治國,又要道德禮儀,只不過把德和禮都納入法。因此,他除了推行「車同軌,書同文」,還要求「行同倫」。

漢高祖也一樣。他在登基不久立足未穩時,便讓儒生叔孫通重新制定了禮儀,以此作為君臨天下治理帝國的工具和手段。於是,以綱常倫理為核心的禮樂制度,便不但沒有因為邦國變成帝國而被廢除,反倒一直延續到清。

這絕非偶然。

[2]關於這一點,李澤厚先生《美的歷程》有非常精彩的論述。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