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謝絕宗教 有光就有影

宗教,是印度人的生命線。

似乎沒有哪個民族像印度人這樣癡迷於宗教。他們可以沒有國家,也可以沒有民族,就是不能沒有宗教。他們甚至可以不必拘泥於一定非得是某種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行。印度教分為吠陀教、婆羅門教和狹義的印度教,也行。沒有宗教,不行。

事實上,文明的嬗變,文化的傳播,政權的更迭,王朝的興衰,在印度都與宗教息息相關。孔雀王朝,是信奉佛教的。它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放下屠刀皈依佛門後,派到鄰國的就不再是軍隊,而是弘揚佛法的高僧。這讓他得到了「轉輪聖王」的稱號,佛教也因此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笈多王朝則是信奉婆羅門教的,但跟孔雀王朝一樣對所有的宗教都很寬容。結果是印度文化在這個王朝的治下達到鼎盛,堪比我們的盛唐,並產生了《沙恭達羅》那樣的偉大作品。還有外族建立的貴霜王朝,居然把佛教傳到了他們的故鄉中亞,然後又傳入了中國。

突厥人的德裡蘇丹王朝,蒙古人的莫臥兒王朝,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但莫臥兒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克巴大帝不但政策寬鬆,還娶信奉印度教的女子為妻,這又怎麼能不天下歸心?相反,採取高壓政策的德裡蘇丹王朝,就遭到了南部印度教王公的反抗;莫臥兒王朝第六代君主強制推行伊斯蘭教,則加速了王朝的滅亡。他的宗教政策,只不過給鄰國和西方人的侵略留下了可乘之機。[6]

阿克巴大帝曾經說,一切宗教都有光,有光就或多或少會有陰影。顯然,這位皇帝是英明的,他看得很透徹。

也許,還可以說說猶太。

猶太堪稱世界民族史上的一個奇跡。沒有誰能像他們那樣,失去祖國一千八百年,流散世界十萬八千里,而民族猶存。這只能歸功於他們的文化,尤其是他們的宗教,那個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事實上,只要相信自己的上帝雅赫維是「唯一的主」,相信先知的教誨,恪守教規,嚴守禁忌,那麼,無論他身處何地,也無論貴賤貧富、膚色黑白,他就是猶太人。猶太教的凝聚力,毋庸置疑。

可惜,印度人和猶太人的經驗,對我們都不適用。

我們也是文化力量特別強大的民族。中華的歷史,是國家可以分裂,但文化依然如故;外族可以入主,但文化必須認同。因為「亡國」只關乎一家一姓一政權,文化的毀滅才是天大的事。因此,秦變成漢,隋變成唐,甚至宋變成元,明變成清,只要文化或文化精神不變,天下還是那個天下,中華還是那個中華。中華文明中斷論,不能成立。

但,我們的文化力量與宗教無關。

中國人,大約是世界上最沒有宗教意識、宗教觀念和宗教信仰的民族。佛教傳入前,中國人竟不知宗教為何物。佛教傳入後,最初也被看作「方術」。沒錯,中國人也曾崇拜鬼神。但很快,我們的態度就是非宗教的了。孔子的說法,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民間的觀念,是「信則靈,不靈則不信」。說到底,是實用主義的中庸之道。上帝存在嗎?鬼神存在嗎?冥冥之中確有神秘力量嗎?如果你覺得管用,那就只當他存在好了(請參看本中華史第九卷《兩漢兩羅馬》)。

這,難道也是信仰,也是宗教?

信仰對於中國人,從來就不是必需。宗教也一樣。

這就有了三個問題:第一,宗教是從哪裡來的?第二,人家為什麼要有?第三,我們為什麼沒有?

[6]莫臥兒王朝第六代君主叫奧朗則布,號「阿拉姆吉爾」(意為世界的征服者)。其父為建造著名泰姬陵的沙·賈汗。

《易中天中華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