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一家英文廣播電台工作,為了給電台籌備一檔旅遊節目,我提議到中國內地去旅遊一番,然後根據自己的旅遊見聞做成每期僅兩分鐘的旅遊節目。於是,在先期完成尋找中國母親河源頭的“黃河之旅”後,我又一次踏上中國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熱土,去探訪生活在中國西南邊陲的神秘的少數民族部落。

之所以進行這次以少數民族人文地理和民族風情為主題的“彩雲之南”的旅行,是因為我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人類學時就已經對中國的少數民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我便得知在中國廣大的西南地區生活著壯族、瑤族、布朗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基諾族、彝族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

我從香港出發,經廣東、廣西到達貴州、雲南,一路上不斷探訪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及其歷史。這些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高山地區,且部落周圍的水電暖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而且通往各部落的大多是不能通車的山路,他們基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簡單的生活設施,簡樸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活動,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我每次進寨都是爬山路或者在嚮導的帶領下走小路前往,有時也會在當地少數民族家中借住一晚,通過與主人面對面的交談和對他們實際生活的體驗,以及聽他們講述本民族的歷史神話傳說深層次地瞭解這些民族的飲食起居、歷史文化與民族風情。

有意思的是,這些少數民族中(比如苗族和瑤族)他們關於本民族祖先起源的神話傳說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同的,但又各具特色。他們與漢族一樣,都認為“女媧”是大家共同的母親,但西方社會則把“女媧”異化為男人,即基督教中所說的“諾亞”這個在大洪水到來之前根據上帝指示建造方舟躲避災難的男人。

此次旅行發生在二十多年前,不知道我探訪過的那些地區的人們至今的生活狀況如何,興許我的這本遊記將成為記錄中國少數民族二十多年歷史變遷的壯麗詩篇。

Bill Porter

2013年初春

《彩雲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