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3)

第15章 春花秋月何時了(3)
    清風推開浮雲的遮掩,月光灑向壯美的河山。那一輪明月,經朝歷代,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青山萬里,是遊子追尋的腳步;長河百代,是慈母織補的衣衫。流淌的月華,潑灑著淺淡的水墨,展開一軸無邊的溫婉畫卷。人間萬戶,在桂花香影的軒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圓月高掛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積在遠古的傳統文化,開始被清秋的蟄聲喚醒。中秋,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而中秋節,起先制定於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這種拜月祭天、祈求團圓的習俗,從風雲的唐宋至煙雨的明清,一直流轉到繁華的今日。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一輪清清朗朗的明月,讓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悅掛上桂影婆娑的枝頭,又讓多少閤家團圓的親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過千年的時光,見證了無數離合悲歡的故事,依然以純粹清絕的風姿遙掛在深邃的蒼穹,接受著世人千古不變的虔誠膜拜,將明淨無塵的靈韻付與人間大地。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依稀記得鄉間村落,家家戶戶圍坐在庭院裡,焚香拜月,對著籬畔的菊花,吃上團團圓圓的月餅。到如今的城市人家,親友良朋相聚在樓台窗下,飲酒望月,細數著寧靜溫馨的流年。絲絲縷縷的記憶,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輕淺地浮動。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蒼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湧動著蕭蕭秋意,那來自遠古的天空將目光與靈魂漂洗得瑩潔透亮。今夜,誰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間月下,獨酌一壺佳釀,相期在縹緲的雲漢。誰在風清露白的中宵,空聞淒清的雁聲,遙憶故鄉的明月。誰在那玉宇瓊樓,乘風而舞,唱一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辭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見如夢的佳期。那無聲棲落的秋思,又悄入誰人家中?
    月光下晶瑩的霜露,打濕了遠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來的是仗劍江湖的李白嗎?他飄逸浪漫的詩心在長風萬里的雲海遨遊。那飄蓬輾轉的是寄身他鄉的杜甫嗎?他憂國憂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間縱橫馳騁。那乘風而去的可是把酒問青天的蘇軾?他輕盈靈動的思緒在天上宮闕恣意揮灑。還有吟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他們帶著天南地北的風物人情,用濃淡各異的水墨將月亮點染得千姿百態,留給後人曠達溫婉的詩篇。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一曲《彩雲追月》從迢遞的古道飄然而來,弦聲撩撥起一池的秋水,餘音裊裊的意蘊在極遠極近處雋永起伏。夜已經很深了,那輪明月在很深的夜裡更加圓潤亮麗、剔透晶瑩。月光輕盈地流瀉在瓦屋、窗台、迴廊和石徑上,瀰漫著歷史的深邃無垠,也攜帶著大自然的慈愛與平和。她沉落在澄淨的秋水中,就是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這樣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秋風打濕了悠遠的時空,那輪被水墨浸染的圓月,沉澱著的千秋不改的如畫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還有萬古長存的天地人和。
    青鳥打遠處的南山飛過,穿過秋天的簾幕,落在故園的樓頭。青磚黛瓦的院牆衍生了斑駁的苔蘚,帶著時光的痕跡,帶著歲月的性靈。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寧的老者,深情地守望著一段又一段悠遠的歷史。搖曳的燈光下,慈母那雙漸漸蒼老的手,顫抖著思念的撫摸,將遠方的遊子呼喚。還有飲露的寒蟬,唱徹了夜晚的梧桐,將今秋的心事風乾。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水般明淨的風,自悠長的小巷吹來,輕輕拂過沿街高掛的紅燈籠,像一片片流動的紅雲。清涼的院落圍坐著歡聚的家人,潔淨的桌几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與精緻的月餅。他們品茶賞月,感受著團圓的幸福,一種簡單平實的幸福。
    輕盈的桂花飄落在石階上,瀰漫著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誰,臨著高樓,唱起了滿月的歌,一輪清澈,一輪明朗,徐徐地向幽藍的天幕舒展。
    那一輪明淨如水的明月,從遠古到今朝,從鄉村到城市。它沐浴過古人,又照耀著來者;它守候清風,又靜待白雲。它流淌過江南的水鄉,跋涉過塞北的煙塵,抵達了清秋的人間,將祥和與寧靜、團圓與溫馨留給天涯的旅人,留給芸芸眾生。
    霜菊話重陽
    紅楓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斕的色彩演繹著大自然的華美樂章。拂過歲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華夏文化在跳躍的音符中甦醒。而重陽節,就是秋天詩卷裡一頁雅致的風景。菊花綻放,是馨香馥郁的盛筵;秋天行來,是雲淡風清的際會。飄逸的芳菲,記憶遠遊的步履,穿越魏晉與唐宋,採集一束束霜菊與茱萸,在詩人詞客的印象裡,寫下錦繡玲瓏的辭章。
    重陽節登高,清秋時賞菊。這是華夏民族傳統的節日,它被成熟的光芒所籠罩,蘊涵了秋天深沉高遠的思想。追溯到先秦,在秋季農作物豐收之時便有了祭天、祭祖的風俗。魏晉以來,重陽日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為一種時尚。直至唐朝,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而後隨著朝代的更迭沿襲至今。九九重陽,如今又被增定為敬老節,年歲壓在雙九的日子,隱含著長長久久、延年益壽的寓意。在空曠的歲月面前,重陽這個綿延千載的佳節,不知被多少支溫潤的筆填充過。也許那些心曠神怡的片段,在翻捲的浪潮中只留存一些模糊的景象。但是憑著時光流淌的痕跡,我們仍然可以尋找出許多精緻生動的細節。
    溫暖的秋陽落在古籐攀附的城牆,那一束束金色的亮光,折射著過往時間的沉香。在這天高雲淡的清秋午後,選擇離開城市高樓擁擠的叢林,離開市井巷陌的攘攘冠蓋,輕盈地推開重陽這個古老節日虛掩的門扉。紅葉內斂的山頭,一片深秋的風景就那樣生動起來。漫步於楓樹林中,在寫意的空間撥弄流水清音,靜讀煙霞性情。流轉的山風順著季節的方向,將深深的情愫傾瀉到逶迤的峰巒,蔓延至幽深的谷底,浸潤到秋天的脈絡裡。那憑高長嘯的曠達,飲酒賦詩的閑雅,醉臥白雲的灑脫,是天空與大地的心靈對話,是古人與今人的思想疊合,讓豪邁快意的人生變得深邃悠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置身在雲煙蒼茫的山巒,俯覽著城廓的黃昏景致,那些或高聳或平和,或古典或現代的建築,靜靜地沉醉在酡紅的夕陽裡,呈現著歲月行走的痕跡。遠處飛翔的大雁,它撥開層雲,丈量故鄉的路程,將思念與祝福帶向那個遍插茱萸的地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最是這吟哦千載的詩句,給重陽增添一抹濃濃的鄉情。登高望遠,穿行在歷史的奔流中,感悟更豁達、更高遠的人生意境。那個絢麗繁華的朝代,隨著變幻的時空,濃縮成淡淡的記憶,在水墨古卷的文字中沉澱成重陽登高的典故,唱和了千古風流。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低眉遙望南山腳下,籬院故圃裡,一朵朵悄綻的黃花,洗去歲月的鉛華,以奪目的清雅,點染出重陽的色彩。那個獨倚斜陽的瘦影,守著東籬,飲一壺菊花佳釀,賦閒歸隱,形骸無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菊花,以它孤標傲世、卓然離俗的淡泊情操,融入文人揮灑的墨中,寫進我們編織的夢裡。於薄暮的風中獨醒,獨醒間猶見其悠然超逸的風骨。在有流水的地方,秋天的船筏滿載菊花的清香,它從鄉村籬捨的溪邊放逐,流經古鎮石橋,流入雪浪江濤,邁著文明的步履,載著歷史的碎片,在流淌的歲月裡漸行漸遠。行經之處,刻錄了千年的光陰,也見證了世事的風雲。
    沉醉東風·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目光越過遠方那些斑斕的秋樹,落在了蘆花飄飛的江畔。觀江濤渚影,聽沙汀雁聲,在寧靜至極的意境中感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純然清遠,也體會著秋天深邃的人生況味。“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那輪刻著“重陽”二字的秋月,宛若一塊遠離繁華的美玉,靜靜地鑲嵌在天邊。一半是明鏡曉霜,一半是歲月蒼茫。在季節如此頻繁地交替裡,有多少過往的記憶悄然地呈現?被時光閒置的靜謐空間,連文字與意念也顯得多餘。遠山的輪廓在無邊的暮色中走失,只餘下低低吹弄的簫聲,於輕漾的微風中徐徐渺渺、若有若無。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大浪淘沙,千年的存在也彷彿只是短暫的一瞬。回到盛世的天空,一種來自內心的熱流驅散了所有飄忽的思緒。“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已經遠去,風雨湮沒了硝煙戰火,銹蝕了戈矛刀槍,一切歸於和平寧靜。但我們彷彿還能看到那位開拓者在烽火連天的戰場裡顯露英雄本色、王者之風。如今,又是重陽,那些脫去征袍、回歸故里的老者,在風和日麗的午後閒坐品茗,在楚河漢界的廝殺中回憶當年的刀光劍影。唱一曲大江東去,於壯麗的山河中懷想風流人物,享受夕陽無限好的晚年時光。
    一路行走,將浮華的世事擱置,流連著重陽節於不同朝代所呈現的剪影。在追夢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深遠高曠的意境打動灼熱的心靈。擇一棵茱萸佩戴,或摘一朵菊花簪頭,抑或醉倒在青天之下,擺放一秋的思想。清風翻開許多塵封的記憶,那些被收藏的文字,像是一個沉靜了太久太久的夢。即使是傍晚的余照,也作一次璀璨的光芒,把波光灑在粼粼的秋水間,留看明日的思量。
    蟬聲漸老,低吟驛路的垂楊;大雁始飛,回看故林的落葉。那些明淨的秋水長天,飄逸的菊花夢境,都隨著重陽散落在一頁頁封存的典籍中。曾經萍聚,而後雲散,許多沉積在歲月深處的迷霧已飄然遠去,歷史還原了它本來的清晰與真相。怒放的黃花邂逅了秋天的情懷,那些古典的印象,宛如一泓清泉,緩緩地流入華夏民族的精魂。
    一葉秋風已成往事,明月在歷史長河裡悄然流淌。重陽,這個凝聚著古老文化、民間風俗的傳統節日,像一壺陳年佳釀,讓古往今來的華夏兒女們品味出濃郁的醇香。一歲韶華,雲煙過眼,趁這重陽日、佳節時,邀約兩三好友行舟泛水,登樓詠月,超然以風物,放達於人情。在江山如畫的中華大地,踏著一條浮光躍金的道路,浩歌天下,勁舞太平。

《人生何處不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