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陽雖然還沒有升起,但天已透亮了。驢車又過了一座水泥預制板的小橋,就上了通往魏家橋的大道。東邊的沙坡,被陰森的樹林所遮掩,現在還沒有絢麗的霞光,陰森的林木上方是一片迷濛的、灰白色的薄霧。這條朝東的大道緊挨著靈渠,和渠堤平行。渠上植的柳樹和靈渠一樣古老,有人說它們是某人某年某月栽的,有人說不是,總之,它們和岸邊的水車、和它們腳下的水渠都有一段不可追溯的歷史。現在,它們彎著腰、駝著背,把長長的柔軟的柳絲垂在行人的頭上,彷彿以恬靜淡泊的姿態在觀察不斷變遷的人世。

  路上,還闃無人跡。厚厚的塵土上灑著曉露的濕潤,只有一群群早起的喜鵲在上面尾巴一翹一翹地跳躍,在濕潤的塵土上留下它們雜亂的爪跡。原來,大道上哩哩啦啦地擺著一串串牲口糞:有驢糞,也有馬糞;有的摔裂成幾瓣,黑褐色的外皮下露出新鮮的暗綠色的草渣,有的還很完整,蒙著一層油彩似的光澤。不在昨天夜裡,就在今天凌晨,準是有牲口販子從河東販來了牲口。

  渠和土路的兩邊,在漸漸開朗、漸漸高去的天底下,展開著一片綠油油的美麗得像清晨的夢一般的田野。這一帶,他當然非常熟悉。原先,這裡是一片沼澤,水中蕪生著蒲草、水韭和蘆葦,濕地上長滿「爬地虎」和三稜草。開春,一對對灰白的水鷸就「呷呷」地飛來,在水面上翻上衝下。入夏,灼熱的陽光把沼澤的水曬得跟鼻涕一樣,到處浮著一層墨綠色的鹼苔。蚊子、小咬和牛虻,成群結隊從這裡飛起,隨風散向四面八方。而現在,這塊本來放牲口的都不來的地方,已變成一檔檔往河邊排列開去的條田了。

  田是從「大躍進」直到「學大寨」那些年間開的,回答了老賀說的「咱們搞了二十多年的集體化就白搞了麼?」是的,在集體的力量下,大自然畢竟改變了面貌。但是,前些年,田里長的是啥樣的苗啊!田是莊戶人開的,而莊戶人卻不愛自己辛辛苦苦開的田地。那時候,這裡的隊年年是「三靠隊」,每天打了鐘,書記隊長們就捧著一碗麥子,挨家挨戶地敲門打窗:「誰出工?誰出工現給糧食!」要不,就提著根柳木棍,指爹搗娘地把賴在屋裡的社員罵個狗血噴頭。

  現在呢,田里齊刷刷的小麥正在灌漿,在欲亮未亮的晨光中更顯得黝黑茁壯。往年,縱橫交錯的、寬大的田埂兩邊,這時節早長出了一叢叢肥大的豬耳菜、頎長的灰條、黃花的蒲公英和紫花的馬蘭草,斑駁陸離,五彩繽紛,比田里的麥苗還高。而眼下,莊戶人千方百計地擴大自己承包田的面積,把田埂修得就像一條條細長的金屬管道,埋在茂密的麥苗底下了。

  他是行家,他從苗裡行間、田邊地頭,處處看到了莊戶人粗糙而細心的手愛撫過的痕跡。他不由得產生了妒意,這種田,是魏家橋大隊也沒有的。

  他又想起他老婆,他老婆窩囊了一輩子,糊塗了一輩子,但鳥之將死,其鳴亦哀,人之將亡,其言亦善,臨終的時候終於說了句很有見地的話,是的,如果莊戶人連一巴掌地都沒有,你叫他咋愛農村?田地名義上是集體的,但莊戶人卻毫無支配它、使用它的權利。這樣,莊戶人幹起活來就跟算盤珠兒一樣,撥一下動一下;有的,甚至連地也不會種了,還要隊長、老農掰著手教他。種田的跟土地沒有感情,常常使他痛心疾首。

  他三叔已經七十歲了,平時少言寡語,前些日子突然問他:

  「我說,天貴哩,你說說古時候,拿鍬把子的莊戶人有沒有合在一起幹活的?」

  「古時候?沒有。」

  「那為啥我們非合在一起幹不行?」

  「那是……社會發展就是這樣。」他把過去學過的道理告訴他三叔,「個體勞動總要變成集體勞動。」

  「嘿嘿!」他三叔笑他,「那是古時候有能人哩。那能人知道這麼幹不行,才不這麼干哩,都拿鍬把子、鐮把子,家什攥在自家手裡,合起來,就像鴨蹼蹼上樹哩。你看人家分了的隊,哪一個都比過去翻了一番。分,合道理哩,我看現時中央也出了能人。吳尚榮的機修廠為啥沒人叫喚分,那是那些工人分開來干就不行,非得合在一個工廠裡。我看啦,要叫咱莊戶人合起來幹,就你說的那話,等能用空氣造大米的時候,咱魏家橋成了造米工廠還差不離!」

  「黃毛鬼」的兒子,老大在礦上當工人,老二在大隊開拖拉機,下面三個在莊子上當社員。那老五,就是六○年掏他口袋要饃的小「黃毛鬼」,從小在他面前沒大沒小,大了也是如此。有一天,繃著臉這麼質問他:

  「喂,小爹(這兒的人把叔稱為爹),你還要掌權掌到啥時候?別的地方都包干到戶了,你為啥不搞?」

  「我『為啥不搞』!」他也有點生氣,「搞了,怕你娃娃連口糧都掙不上哩!你現時一個勞動日拿兩塊多錢,還想咋的?」

  「算了吧,你那兩塊多錢不就靠機修廠麼?你包給我!我不要機修廠貼錢,哪怕我賣褲子哩!」小「黃毛鬼」最像他爸爸,兩肘一抱,眼睛瞪得溜圓。「我聽隊長的呵斥聽夠了,我也該當家做主了!」

  啊!在很遠很遠的那邊,在河的對岸,出現了一片深紅色的朝霞,陰森的樹林歡快地明亮起來,像盼著了期待已久的戀人,泛出了鮮艷的紅暈。無數隻鳥——有成群的麻雀、家燕和水鷸,也有不成群的白頸鴉,在樹林上空驚喜地迴旋,使微弱的霞光也令人眼花繚亂。太陽快出來了,今天是個好晴天。前面,在柳樹、榆樹、槐樹和沙棗樹的縫隙裡,已經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他的莊子了。

  他是個很敏感的人,他已經感覺到莊子上的鄉親對他的尊重不如以前了,感覺到自外面實行包干到戶以後,莊戶人的精神有了一個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小「黃毛鬼」叫喚的:「要當家做主!」他們是非常現實的,他們並不希冀法律上的所有權,他們只要求一塊在集體與他們簽訂的合同下全包給他們的土地,他們能夠在上面自由地施展壓抑了多年的體力和智力,他們能夠自主地在上面安身立命。過去,他們需要他,因為他是從他們平凡的莊戶人中間產生的,而能適應那種特殊情況的人物。現在,那種特殊情況過去了,他在他們眼裡又成了一個平凡的莊戶人。他們自己,要像這一片朝霞中的鳥兒,扇動起收折了一夜的翅膀翱翔了!

  那麼,他應該怎麼辦呢?這一夜,他想了郝三,想了韓玉梅,想了賀立德與尤小舟的過去和今天,甚至想起了他死去的母親和弟弟;回憶了他一生中的生離死別、悲歡沉浮,檢視了那些只有他自己——或許還有韓玉梅——知道的秘密,他是個什麼人呢?他真是「半個鬼」麼?他覺得並沒有為自己去謀取什麼,莊戶人常說:「籽種好,一半谷;婆姨好,一半福。」這話不假。他的婆姨是那樣的婆姨,「一半福」從結婚那天起就注定報銷了;另一半呢,也只是在為鄉親們的生活而奮鬥的過程中嘗到了點人生的樂趣;韓玉梅也就是從這點上愛上他的。要不,憑啥她要愛一個比她大十四五歲的老漢?

  平心而論,他雖然沒有像尤小舟那樣拍案而起,秉公直言,但作為一個黨員,一個農村基層幹部,在那不正常的歷史時期也盡了自己的努力。過去的半輩子固然驚心動魄,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覺得自己沒有白活。

  這時,他又想起了上個月小麥淌頭水時尤小舟跟他講的話。

  「你看這黃河水,」他們倆蹲在渠堤上,尤小舟似有所感地告訴他,「不管一路人家扔了多少髒東西在裡面,什麼糞便啦,血污啦,死狗爛貓啦,流失的肥料啦,可只要它不停地流,不停地運動,它總能保持乾乾淨淨的,這在科學上叫『流水的自淨作用』。我們中華民族也是這樣,千百年來人家扔了多少髒東西在裡頭!可最終我們還是建成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儘管我們的制度還很不完善,不可避免地還有人要朝裡頭扔髒東西,但我們是能『自我淨化』的!一切扔在裡頭的髒東西,在我們民族的不停的運動裡,都會沉澱下去的!」

  尤小舟看他不甚明白,又說:「比如我們的黨和國家吧,從五七、五八年開始,就被人朝裡頭扔髒東西,我們自己呢,又做了不少蠢事、傻事、錯事,可我們畢竟還是取得了偉大的成績。這是怎麼搞的呢?坦率地說,我一直認為極左的那套東西,並沒有像他們誇張的那樣貫徹到底;他們的『無產階級全面專政』其實並沒達到『全面』,要是真一竿子捅下來,趕盡殺絕,斬草除根,恐怕我們的黨和國家還維持不到一九七六年。正是因為上面,有周總理這些老一輩的革命家在自覺地抵制、緩衝,盡可能減少極左的危害,下面,有千千萬萬幹部群眾,包括你這樣的農村基層幹部,從一種健康的本能出發,不自覺地在過濾這些髒東西,我們才能有所進步,有打倒『四人幫』這一天,有三中全會的勝利。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自我淨化』。骯髒的東西總會被過濾掉,被沉澱下去……所以,現在咱們縣推行生產責任制的時候,我決不強迫命令。我相信,除了文化大革命裡躥上來的那些人,大家都能從自己的經驗裡發現什麼好,什麼不好,把不好的東西過濾掉。是不是,你說呢?……」

  他當時沒有說什麼,現在,他從自己回憶的深井裡提取出了什麼來呢?

  現在,賀立德還把他拿來做「我們過去的辦法還是正確的」例子,彷彿「過去的辦法」真能讓莊戶人都富起來似的;還有那些文化大革命裡躥上來的人把他當成抵制包干到戶的擋箭牌……

  「熊!」這個桀驁不馴的漢子啐了一口,「拿你們愛用的話說,我要跟你們那一套『決裂』了!」

  沒有誰比他更熟悉農村,比他更敏銳地感覺到莊戶人精神的變化。包干到戶體現的不僅僅是莊戶人的責任,更重要的是體現了莊戶人的權利。過去他們沒有權利,只有依附在他的羽翼之下苟且活命。他對上面承擔責任,他在上面「過濾」,而莊戶人則是被動的,既沒有權利也不承擔責任。

  「就是應該把地包給個人!莊戶人有了權利,才有責任心。每個人都承擔責任,都來『過濾』,咱們國家的『自我淨化』才能更快點!」他想,「可話說回來,集體還是有集體的好處。該包給個人的包給個人,該由集體管的還得抓起來,比如吳尚榮的修理廠……」

  太陽升起了,家畜開始吼叫起來,什麼地方傳來鐵器的撞擊聲,聽起來莊嚴而洪亮。

《河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