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西秦內訌

李建成跟隨父親多年,一直是作為父親的助手存在,他很少有自己的見解,大多時候是執行父親的指示,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獲得了李淵的信任,這是李建成的處世之道,掩飾個性,表現順從,他希望能夠平平安安接父親的皇位。.

但兄弟世民在四弟李元吉一案表現出的強勢,使李建成感受到了一種威脅,儘管世民還沒有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但如果他任憑這種勢頭發展下去,世民遲早會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

更讓李建成擔憂的是,他的父皇似乎對世民的強勢並不反感,反而有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李建成心中開始警惕起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從前一樣,一味順從,他必須表現出他的能力,李建成也知道父皇現在處於一種被動頹勢之中,急需擺脫不利的局面,李建成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這次科舉他抓住了機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贏得了父皇的讚許。

但一個科舉的建議還不夠,他還需要再提出更有力的建議,能夠擺脫困局的具體方案。

李建成見父皇在全神貫注聽見自己的建議,他便不慌不忙道:「父皇,兒臣的第二個建議,便是兒臣主張和北隋講和,消除我們和北隋之間的敵視狀態。」

這個建議李建成考慮了很久,他幾次都想提出來,但時機不對,弘農郡慘敗,他更不能提出,那會刺激到很多人的心,會被人視為軟弱投降,現在隨著時間推移,弘農之敗的陰影已經淡去,李建成便認為時機成熟了,今天趁這個機會,他鄭重向父皇提出了這個重大建議。

李淵神情十分凝重,和北隋講和。這無疑就是承認北隋對河東的佔據,讓他感情上有點難以接受,李淵背著手走到窗前久久不語。

李建成又繼續道:「父皇,弘農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為我們的戰略失誤,或者說我們的戰略不清晰,到底是要東進,還是恢復河東,我們自己都沒有弄清楚,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東進,那就不該在蒲津渡屯下重兵。威脅河東,這便使楊元慶以為我們東進的目的是為了奪回河東,所以他才和王世充聯合,使我們大敗,可如果我們真是為了奪回河東,那就不該佔領弘農郡,只要從蒲津渡進軍便可,偏偏我們佔領弘農郡。讓王世充感覺到了威脅,父皇,這就是我們弘農之敗的根本原因。」

「我也知道!」

李淵的聲音十分低沉。雖然他從不承認,但他心裡明白,正是他的戰略失誤導致弘農慘敗,使大唐東進的計劃遭遇極大的打擊。.

「父皇,楊元慶的戰略已經很明確了,他要爭奪河北,所以他和王世充結盟,安穩住南方,最近兒臣也聽到一些說法,不少人認為可以趁楊元慶進攻河北之際。我們從背後進攻河東,兒臣以為,這是極其危險的想法,如果我們不面對現實,繼續和楊元慶交戰,那最後必然是兩敗俱傷。我們的基業將毀之一旦,而成全了別的勢力。」

李淵半晌沒有說話,李建成所說的不少人中,也包括他,不過那是過去,自從弘農慘敗後,他這種想法越來越淡,自從北隋建立後,他已經意識到他暫時還沒有能力摧毀這個和唐朝並駕齊驅的新王朝,同樣,北隋也沒有能力滅亡唐朝,兩個政權將會在一段時間內並存下去,那麼以什麼方式並存,是冷戰敵對,還是像李建成說的這樣,暫時和解,李淵確實還沒有拿定主意。

李建成看出父皇的猶豫,他又勸道:「和楊元慶達成和解,我們便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內政,剿滅薛舉,父皇,我們也需要時間。」

「可是.....他必然會提出不准涉足弘農郡的要求,我們東進計劃怎麼辦?」

「父皇,這實際上只是一個停戰和解,並不是什麼同盟條款,只要我們的時機成熟,我們便可以隨時丟掉這個和解,不用被它所束縛,事實上,楊元慶也是一樣,等他河北的事情完成,他同樣會掉過頭對付我們,只是在這期間,大家保持一種心照不宣的和解,這樣,有利於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誤會,至於東進,我們可以走武關進南陽,其實也是一樣。」

李淵沉思良久,輕輕歎息一聲,「你說得有道理,現在我確實不想和楊元慶為敵,潼關事件對我們軍隊打擊太大,我需要時間修補,這樣吧!先派人出使太原,和楊元慶接觸一下,看看對方的態度,然後再確定有沒有和解的可能.....」

說到這,李淵回頭看了長子一眼,「你認為派誰去比較合適?」

李建成對這個人選問題早胸有成竹,他連忙道:「這件事還沒有成為朝廷決議,最好能隱秘一點,不能派朝臣去,同時為了表示父皇對此事的重視和誠意,兒臣建議由神通叔父去最為合適。」

李淵想了想,由族弟李神通去,確實最為合適,他便點頭答應了,「好吧!就由他去太原。」
《天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