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被迫抉擇

隋唐兩國都是一脈之源,對於彼此的大臣都比較寬容,只要不是侍奉過其他亂匪勢力,或者宇文化及、王世充那樣的逆賊,名節有污,一般都會給予重用。

對於屈突通這種經驗豐富的名將,楊元慶首先是盡量拉攏,即使不放在軍中,也可以放在國子學教授生徒,培養後備人才。

楊元慶注視著他緩緩道:「第一條路,你本是隋將,因形勢所迫而不得已降唐,我不計較你走了彎路,如果你肯歸隋,我會繼續重用你。」

屈突通歎息一聲,「我背隋降唐已是不忠,如果我再背唐降你,那就是不義了,不忠不義之人,我屈突通何以面對先祖。」

「你這不是不忠不義,而是幡然醒悟,只有這樣你先祖的在天之靈才會原諒你。」

屈突通苦笑一聲,「南北兩朝十幾國,先祖何以責我?」

他又深深看了一眼楊元慶,「唐帝待我不薄,我不會背叛他,你不用再勸了,說第二條路吧!」

楊元慶歎了口氣,「我不想讓你走第二條路,你再好好考慮一下吧!我給你三天時間。」

說完,楊元慶吩咐左右親兵,「不可再捆綁。好好厚待屈突公。」

他轉身向帳外走去,儘管楊元慶也知道勸服屈突通的可能性不大,但他還是想盡力而為。

回到中軍大帳,謝思禮迎了上來,關切地問:「殿下,他願意歸降嗎?」

楊元慶搖了搖頭,「他說李淵待他不薄。不想背叛,願意一死殉唐,哼!先帝待他也不薄。他為何不一死殉隋?」

「或許他覺得還有回唐的希望,畢竟他是唐朝兵部尚書,卑職認為唐朝一定會出重金贖他。不知殿下......」

謝思禮有些有點偏向於從唐朝那裡獲取足夠的贖金,他知道屈突通對於唐朝的重要。

但楊元慶在這個問題上卻毫不含糊,「如果天下第一猛將李玄霸也在我手中,那我寧可把李玄霸給他贖走,也絕不放屈突通,李玄霸不過是一勇匹夫,能傷我隋軍最多百餘人,但放走屈突通,卻會成為我數萬弟兄的噩夢,他若不降。我必殺之。」

謝思禮及時閉上嘴,不敢再勸楊元慶用屈突通換取贖金,楊元慶走到沙盤前,此時他倒並不關心屈突通怎麼樣,他關心的是東線戰役。

襄城郡之戰是整個戰役的轉折點。這一戰的勝利便意味著他可以收網了。

楊元慶伏案寫了一份收令,遞給旁邊親兵,「以十萬火急方式,立刻把它送給李長史。」

。。。。。。。

一種不安的情緒籠罩長安皇宮上空,武德殿廣場另一邊,兩名宦官走在前面引路。在他們身後,四名身材健壯的侍衛抬著一架乘輿快步走過廣場,向武德殿前的台階前走來。

李建成坐在輿上,眉頭微皺,父皇有緊急事情召見他,儘管宦官也不知是什麼事,但他們卻知道聖上的情緒很低沉,這便使李建成的心中有些不安,他隱隱猜到,應該是中原戰局的情況不利。

走到台階前,侍衛將乘輿小心放下,「殿下請小心!」

李建成站起身快步走上台階,一路向殿內疾步走去,一名老宦官迎了上來,「請殿下直接去御書房,聖上正等候殿下覲見!」

李建成見侍衛們都遠遠站著,他也不回頭,直接不露聲色問:「是哪裡出事了?」

老宦官進近兩步,低聲道:「好像是襄城郡出了什麼事。」

李建成一顆心稍稍放下,只要不是新軍出事,他就不用那麼緊張。

走到御書房前,有宦官替他稟報,「啟稟聖上,太子www.tianyashuku.com殿下已到。」

「讓他進來!」

房間裡傳來李淵的聲音,聲音裡透出無盡的疲憊,聽聲音,事態很嚴重,李建成深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走進了御書房內。

房間裡,幾名宦官正忙碌地收拾一地的瓷片,水跡也已擦乾,李淵正負手站在窗前,背對著門口,李建成嚇了一跳,父皇竟然摔杯子了,這裡面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他心中有些緊張起來,快步上前躬身施一禮,「兒臣參見父皇!」

「你們都退下!」李淵沉聲道。

幾名宦官慌忙退了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問:「父皇,是中原出什麼事了嗎?」

半晌,李淵才長歎一聲,「剛剛得到消息,襄城郡再遭慘敗,兩萬唐軍全軍覆沒,連屈突通也被俘了。」

李建成一驚,「是東線軍隊嗎?」

「是東線唐軍,李孝恭的報告還沒有收到,朕是收到了秦王的鷹報。」

「父皇,這樣一來,孝恭那邊的軍隊就只有五萬人了。」

李淵的心情十分沉重,自從尉氏慘敗後,李淵便意識到,雙方的軍隊之比已經到了極為微妙的時刻,他們不能再經歷一場失敗。

他們必須要一路勝下去,才能最終取得中原戰役的勝利,可是他沒有盼到勝利,卻得到了再一次慘敗的消息,這使李淵暴怒,砸碎了他最心愛的茶杯。

暴怒之後,是深深的失落和疲憊,李淵走到沙盤前,凝視著穎川郡一言不發。

李建成卻極為不滿道:「他怎敢擅自進攻襄城郡,父皇准許了他了嗎?」

李建成指的是李孝恭,他對李孝恭支持二弟秦王一直不滿,上次尉氏縣之敗,他怕自己的情緒影響大局,便隱忍不發,沒有指責李孝恭。

但這一次李孝恭竟然違反了事先定好的計劃,擅自去攻打襄城郡,導致慘敗,這使李建成再也克制不住內心的不滿。

李淵搖了搖頭,「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朕找你來,是想和你商議一下,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辦?」

雖然傳統的說法是『知子莫如父』,但也可以反過來說『知父莫若子』,李建成很瞭解自己的父皇,本來二弟和李孝恭都提出撤軍,但父皇堅持不肯,才導致襄城之敗。

現在父皇后悔了,但他又礙於面子不好主動提出撤軍,這會顯得他上一次決策的愚蠢,所以父皇把自己找來,讓自己提出撤軍,然後對大臣宣佈,是太子堅持要撤軍,他沒有辦法才被迫同意撤軍。

這時,李淵又意味深長地看了李建成一眼,歎息道:「哎!上次朕若堅持撤軍就對了。」

這聲歎息使李建成一愣,上次明明就是父皇不肯撤軍,怎麼又變成他『若堅持撤軍?』

心念一轉,李建成忽然恍然大悟,原來父皇是想讓自己替他承擔上次不撤軍的責任,否則這麼重大的事情,他不把相國們召來商議,卻把自己先找來做什麼呢?

明白了這一點,李建成便知道自己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了,儘管這責任他並不願意承擔,但身為太子,他一樣身不由己。

李建成立刻歉然道:「父皇,上次兒臣不該堅持再戰,兒臣有責任,兒臣建議父皇立即下旨撤軍,保存實力。」

李淵眼中露出一絲讚許的笑意,還是太子明白事理,肯替自己把這個責任擔起來,作為一個皇帝,他當然不能承擔任何失敗的責任。

李淵沉吟一下道:「朕馬上召開軍國會議,正式商議撤軍,你也一同參加吧!」

「兒臣遵旨,另外屈突尚書之事,也希望父皇不要放棄。」

「這個朕明白,朕已經下令秦王,讓他不惜一切代價救回屈突尚書。」

。。。。。。

時間已經到了第三天,天還沒有完全亮,天光微明,給隋軍大營抹上一層淡淡的青色,點卯已經結束,大將們各自回營,士兵也開始了一天的訓練,這時,一名營門守衛士兵匆匆跑到中軍大帳前,對親兵道:「請稟報總管,唐軍使者在營門外求見。」

他取出一份名狀,交給親兵,親兵立刻進了大帳,中軍帳內,楊元慶正在批閱幾份剛剛從太原送來的加急奏疏,親兵在門口稟報,「啟稟總管,營門外有唐使求見,已投下名狀。」

親兵將名狀呈上,楊元慶見上面寫著『唐驃騎將軍,天策府記室參軍宇文士及』,原來是他,楊元慶便點了點頭,「帶他來偏帳候見!」

。。。。。。。。

偏帳內,宇文士及背著手來回踱步,他心中感到十分焦慮、

宇文士及是受秦王李世民之派遣,來隋軍大營找楊元慶商議贖回屈突通和史大奈之事。

李世民給他施加的壓力很大,讓他務必說服楊元慶,把屈突通和史大奈放回,他願意開出豐厚的條件。

宇文士及心裡很清楚屈突通對於李世民的重要,屈突通是兵部尚書,是朝廷中少數支持秦王的重臣,如果失去屈突通,對李世民而言,不僅是軍事上的損失,更是政治上的重大損失。

至於史大奈,李世民也需要這名對他忠心耿耿的大將。

只是他怎麼才能說服楊元慶,宇文士及沒有一點頭緒,楊元慶又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

這時帳外傳來楊元慶的聲音,「宇文參軍在帳中嗎?」

「回稟總管,宇文參軍已經等候多時。」
《天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