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疑兵之計

一隊騎兵在黑咕隆咚的夜裡縱馬疾駛,風在耳邊呼呼作響,兩邊景色不斷地變化著,騎兵隊衝過原野、淌過河流、穿越森林,戰馬風馳電掣,不知疲憊,只有一輪獨孤的圓月在夜空中凝神著他們,陪伴他們一路奔馳。

晨曦初露,一輪朝陽噴薄而出,將絢麗的霞光灑向大地,騎兵隊衝上一座山崗,停下了奔馳的戰馬,紫紅色的霞光映照著他們每一個人的臉龐。

楊元慶凝視著遠處的森林和城池,經過四天四夜的奔馳,他們已經到了盧龍縣。

「走!」

楊元慶一聲令下,縱馬衝下山崗,一千親衛跟隨著他,向山崗下疾奔而去……次日中午,楊元慶又一次人口聚集,一座新城矗立在濡河口,這是新建的縣城,叫做濡口縣,包括周圍的兩個小鎮,已經有人口近三千戶,大部分都是船匠的家眷。

楊元慶率領千餘騎兵到來,早已驚動了縣城和造船所的官員,年輕的新任縣令、縣丞,造船所署丞趙廣才,鷹揚郎將虞振伍,匠頭張龍、張虎兄弟,十幾名官員紛紛迎了出來。

楊元慶微微一笑,「各位請免禮,我已不是這裡只是造船所,而隋軍的戰船都集中在河間郡和涿郡交界處的潞水河口,可以通過運河直接抵達,那個河口也就是今天的天津位置。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造船所的工匠又陸續修復了從各地拖來的數百艘大海船,又改造了部分內河大船,使它們能承受海上風浪。

此時隋軍海上戰船達到八百餘艘。但楊元慶的目標是千艘戰船,他來這裡就是要視察造船所還有多少戰船即將修復。

「在一個月內,還可以修復多少艘戰船?」楊元慶回頭問署丞趙廣才。

趙廣才連忙上前答道:「自從接到殿下的命令,船匠們便分為兩班,晝夜不停修船,一個月內,我們可以保證再交付兩百艘大船,」

楊元慶點了點頭。又對張龍張虎兄弟道:「讓所有船匠在修完船隻後,一起跟隨大船去潞河口,和上次一樣。我需要他們做船員。」

停一下,楊元慶又問:「可以召集多少有經驗的船匠?」

張龍躬身道:「回稟殿下,約三千人左右。」

楊元慶一顆心放了下來,他手指一艘大船笑道:「上船去看看……太原,紫微閣通過了楚王楊元慶的建議,備戰青州,一舉殲滅竇建德部,這個消息傳出,頓時震動了朝廷,不少大臣紛紛表示發對。

隋軍奪取河北和中原已經給隋朝帶來了巨大的包袱。眼看秋糧歉收已成定局,在這種局勢下,紫微閣竟然決定攻打青州,無異於雪上加霜,朝野上下反對聲一片。

但也有贊成之聲,主要是河北派系官員。青州民眾生活困苦,正渴盼隋軍前去解救,如果收復青州,那麼難民就不會湧入河北,能夠就地賑濟。

消息很快從朝廷流向民間,在太原城內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論,到處是在議論這次戰役的人們,這甚至比中原大戰還要引人矚目。

不管是反對還是贊成,都改變不了紫微閣作出了決定,軍隊開始大規模集結,太原糧倉的糧食搬上了船隻,一艘艘滿載糧食的大船向河北方向駛去,經過汾水、黃河和運河,駛往河間郡。

中午時分,太原北市外的一座酒肆內客人盈門,熱鬧異常,一張張桌前都在熱議這次征伐竇建德的戰事,爭論已從朝堂蔓延到了民間。
www.tiaNyashuku.com
「河北災情解決了嗎?中原的饑民安撫了嗎?兩大負擔還不知該如何解決,現在又要把青州拉進來,這就麼個小小的河東,能負擔得起這麼大的包袱嗎?」一名老者痛心疾首,斥責朝廷的這次決定。

另一名中年男子脾氣和緩,勸說老者,「戚翁,話不能這麼說,青州不拿下就沒有負擔嗎?眼看秋糧歉收已成定局,到時大量的青州饑民必然會湧入河北或者中原,與其背井離鄉來討飯,不如就把他們安置在家鄉,我覺得隋軍攻打青州就是這個目的。」

另一名酒客歎道:「關鍵是我們有多少糧食?戰爭打響,軍隊調動,錢糧嘩嘩地就要出去了,如果糧食不多,一場戰爭就耗完了,還拿什麼賑災?」

「糧食應該多的是,聽說上次和唐朝談判,狠狠宰了唐朝一刀,應該糧食充足,否則楚王殿下不會做出這個決定……到處都是議論聲,其中一名中年酒客慢慢喝著果酒,耳朵卻豎得筆直,將眾人的議論全部聽進耳中。

他不露聲色地結了帳,迅速離開了酒肆,此人走進北市,來到一家藥鋪前,一名夥計迎了出來,「掌櫃回來了!」

中年男子點點頭,走進了藥鋪中。

正如隋朝將情報堂設在了平壤,高麗人也同樣將觸角伸進太原,半年前的王妃遇刺事件後,高麗堂被一網打盡,但兩個月前,蓋蘇文又派來一批高麗堂成員,繼續收集隋朝的情報。

和上次殺手型情報人員不同,這一次換成了商人風格,中年男子叫高文景,是一名平壤有名的醫生,他成為了這批高麗堂情報人員的頭目。

他帶領十幾名手下,以位於北市的這家藥鋪為據點,花費高價搜集各種情報,然後用鷹信中轉到遼東,最後送往高麗國內城,送到蓋蘇文手中。

高文景約四十歲左右,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僅從外表上,完全看不出他是一名高麗人。

高文景匆匆走進後院,走進一間屋子,他在桌前坐下,鋪開絹紙,用細筆一點點寫著最新的情報,『隋軍將發動對青州的戰役,引來民間普遍不滿。』

當然,這種重大情報,他不可能在酒肆裡聽幾聲議論就當真,事實上他已經從朝廷內得到確切消息,隋朝要進攻青州竇建德,在秋收前完成戰役。

他去酒肆,只是想聽聽民意。

寫完情報,等墨跡乾透了,這才小心捲起,裝進一隻細竹筒中,這是他們向隋軍學來的通信辦法,訓練信鷹來傳遞消息,他們的放鷹點在城外,先送去遼東,再從遼東送去高麗國內。

高文景走出房間,將竹筒交給一名夥計,「速將此信送出,不可耽誤!」

夥計接過信筒便匆匆走了,高景文這才不緊不慢向藥鋪前堂走去……在隋朝紫微閣做出決議次日,長安李世民也得到了唐風的緊急情報。

秦王府內堂,李世民背著手在堂上來回踱步,在桌上放著唐風的緊急情報,另一旁坐著李世民的軍師房玄齡。

「殿下,我覺得很奇怪,隋朝的軍事行動從來都和紫微閣無關,由楊元慶直接部署,這是隋朝的軍政分家原則,一向如此,怎麼這一次居然要紫微閣批准?」

「或許這是隋朝開始改制也說不定。」另一邊的長孫無忌接口道。

「不可能!」

房玄齡毫不猶豫否定了長孫無忌的想法,「就算楊元慶登基,他也絕不會把軍權分給紫微閣,更何況現在他還是楚王,王緒的前車之鑒剛剛不遠,他絕不可能把軍權交給紫微閣。」

李世民停住了腳步,房玄齡的判斷確實有道理,其實他也覺得不太可能,居然由紫微閣批准,就算是走形式,楊元慶也不會在軍權上有半點含糊。

「那先生認為是為什麼?」李世民注視著房玄齡問道。

房玄齡沉思半晌道:「我覺得這樣做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根本沒有這回事!」

李世民一驚,「此話怎麼說?」

房玄齡冷笑一聲,緩緩道:「說實話,我不相信楊元慶會在這個時候攻打青州,青州大旱,他這時攻打青州只會惹來民怨沸騰,隋朝民眾恨他又添負擔,青州民眾恨他兵災勝旱,如果他聰明一點,利用青州大旱賑濟災民,那他得到的是青州民心,把賑災不力的惡名留給竇建德,我相信楊元慶心裡也明白。」

旁邊長孫無忌贊同地點了點頭,又補充道:「如果真要攻打青州,應該無聲無息,用雷霆手段結束戰役,等我們得到消息,戰爭便已結束,這才是楊元慶該採取的方案,而不是這樣大張旗鼓,讓我們抓住機會。」

「那楊元慶這樣做,又是什麼用意呢?」李世民不解地問道……
《天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