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樹

《愛心樹》的英文原名叫The Giving Tree ,直譯的意思就是:一棵不斷給予的樹。也許,原文更準確地傳遞出故事那淡淡的,卻又無限延伸的寓意和韻味。

這是一本繪本,圖與文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所以自然地保持了繪本渾然一體的藝術感覺。簡簡單單的文字和畫面,沒有任何修飾與色彩,卻講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寓言,溫馨中略帶著哀傷。它使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父母、與孩子、與朋友、與世界……的關係。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給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樹幹,在樹枝上蕩鞦韆,吃樹上結的蘋果,同大樹捉迷藏。累了的時候,就在樹陰裡睡覺。

小男孩兒愛這棵樹,非常非常愛它,大樹很快樂。但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大樹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來看大樹,大樹說:「來吧,孩子,爬到我身上來,在樹枝上蕩鞦韆,吃幾個蘋果,再到陰涼裡玩一會兒。你會很快活的!」

「我已經大了,不愛爬樹玩兒了,」孩子說,「我想買些好玩兒的東西。我需要些錢,你能給我一點兒錢嗎?」

「很抱歉,」大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蘋果。把我的蘋果拿去吧,孩子,把它們拿到城裡賣掉,你就會有錢,就會快活了。」

於是孩子爬上大樹,摘下樹上的蘋果,把它們拿走了。大樹很快樂。

很久很久,孩子沒有再來看望大樹。大樹很難過。

後來有一天,孩子又來了。大樹高興地搖晃著肢體,對孩子說:「來吧,孩子,爬到我的樹幹上,在樹枝上蕩鞦韆,你會很快活的!」

「我有很多事要做,沒有時間爬樹了。「孩子說,「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著說,「我要娶個妻子,還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給我一幢房子嗎?」

「我沒有房子,」大樹說,「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拿去蓋房。你就會快活了。」於是那個男孩兒把大樹的樹枝都砍下來,把它們拿走,蓋了一幢房子。大樹很快樂。

孩子又有很長時間沒有來看望大樹了。

當他終於又回來的時候,大樹非常高興,高興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來吧,孩子,」它聲音瘖啞地說,「來和我玩玩吧!」

「我年紀已經大了,心情也不好,不願意玩兒了。」孩子說,「我需要一條船,駕著它到遠方去,離開這個地方。你能給我一條船嗎?」

「把我的樹幹砍斷,用它做船吧。」大樹說,「這樣你就可以航行到遠處去,你就會快活了。」於是孩子把樹幹砍斷,做了一條船,駛走了。大樹很快樂,但是心坎裡卻有些……

又過了很久,那孩子又來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樹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了。我沒有蘋果了。」

「我的牙齒已經老化,吃不動蘋果了。」孩子說。

「我沒有枝條了,」大樹說,「你沒法兒在上面蕩鞦韆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蕩鞦韆了。」孩子說。

「我也沒有樹幹,」大樹說,「不能讓你爬上去玩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動了。」孩子說。

「真是抱歉,」大樹歎了口氣,「我希望還能給你點兒什麼東西……但是我什麼都沒有了。我現在只是個老樹墩,真是抱歉……」

「我現在需要的實在不多,」孩子說,「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樹說,它盡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這個老樹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來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於是孩子坐下了。

大樹很快樂。

我們把這本書和孩子一起分享,是想讓孩子感受一種情感,一種他可以永遠信任的情感:來自父母的愛。但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看的。雖然它的文字非常淺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許只有飽嘗索取與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我們,是那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還是那個貪求不厭的孩子,或者兩者都是?

《兒童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