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六本皆作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然此所謂是法。乃真性也。真性豈可謂之法哉。強名曰法耳。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一同。故雲平等。無有高下。謂色身則有高下。真性則無高下也。

【謝靈運曰】結成菩薩義也。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肇法師曰】明此法身菩提。在六道中亦不減下。在諸佛心中亦不增高。是名平等。無上菩提。

【真武說報父母恩重經雲】物不能平物。惟水不動。則可以平物。物不能等物。惟權衡之公。則可以等物。平則無高無下。等則無重無輕。

【李文會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謂佛是高。眾生是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

【黃檗禪師雲】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又雲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我彼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

【傅大士雲】水陸同真際。飛行體一如。法中何彼此。理上起親疏。自他分別遣。高下執情除。了斯平等性。鹹共入無餘。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王日休曰】所以名為無上正等正覺者。以真性中本無我人眾生壽者。此四者乃妄緣中現。而正性則平等。豈有四者之異哉。故名為無上正等正覺也。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一切善法。乃佛接引眾生悟明真性之法也。依此法修行。即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也。真性我本有之。豈可謂之得哉。蓋凡言得者。皆謂自外而得。此則非自外而得。故不可謂之得。然此則言得者。蓋不得已而強名曰得耳。

【李文會曰】修一切善法者。若不能離諸相而修善法。終不能得解脫。但離諸相而修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又雲。若人於一切事。無染無著。於一切境。不動不遙於一切法。無取無捨。於一切時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令皆歡喜。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為修善法也。

【川禪師雲】山高水深。日生月落。頌曰。僧是僧兮俗是俗。喜則笑兮悲則哭。若能於此善參詳。六六從來三十六。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王日休曰】佛又呼須菩提。而謂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謂本來無此善法。乃假此以開悟眾生耳。故但虛名為善法而已。

【顏丙曰】兩頭話有三十六對。善與惡對。有與無對。生與死對。去與來對。動與靜對。語與默對。勝與負對。高與下對。不作兩頭見。是為平等法。亦名無上正等正覺。以無四相心。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即非善法者。蓋凡夫執惡。聲聞著善。若不離善法。又落兩頭機。豈謂平等。

【傅大士頌曰】水陸同真際。飛行體一如。(子榮曰。水陸同真際者。總標四生有情之本。皆有一真之性。故雲飛行體一如。今據經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此頌亦總四生而言之也。水之所產。陸之所生。水陸雖不同。而一性之真際則未嘗不同也。有翼者能飛。有足者能行。能飛雖不一。而一性之本體則未嘗不一也。)法中何彼此。理上起親疏。(性中所有之法。曾何彼此之間。性中所具之理。豈有親疏之殊。)自他分別遣。(自者。己也。他者。人也。自己他人妄生分別者。皆當遣去。圓覺經曰。自他身心。注雲自之身心。即我相也。他之身心。即人相也。又曰。自性憎愛故。注雲。於自則愛。於他則憎。)高下執情除。(妄分高下而坐執著之情。亦當除之。)了斯平等性。鹹共入無餘。(經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有人若能了悟平等之性。則鹹共入於無餘涅槃矣。寒山詩曰。佛性元平等。總有真如性。但自審思量。不用閒爭競。)

【李文會曰】不住相故。即非善法。無漏福故。是名善法。

【法華經雲】初善中善後善者。初謂發善心時。須是唸唸精進。不生疑惑懈怠之心。中謂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著諸法相也。後謂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惡凡聖。無取捨憎愛之心。平常無事。故雲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也。

【古德雲】了取平常心是道。饑來吃飯困來眠。又雲。常平等心。如此廣大。妙觀察智。如日光明。體用及此。是佛境界。

【川禪師雲】面上夾竹桃花。肚裡侵天荊棘。頌曰。是惡非惡。從善非善。將逐符行。兵隨印轉。有時獨上妙高峰。卻來端坐閻王殿。見盡人間只點頭。大悲手眼多方便。

《金剛經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