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二章 四十一心和四加行地(上)

第八卷 第二章 四十一心和四加行地(上)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能。慧性明圓瑩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欲習初干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瞭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能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瞭。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既游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佛接著說:“阿難,經過上述三個階段的不斷修行,這個善男子,這個修行人,就會滅除了慾念和貪愛,六根和外部六塵之境就不會像普通凡夫那樣地相互作用了,自己現在的這個殘存的五蘊色身,就不會在死後再次投生了。如果這個時候,執著在真心的清明上的話,就能夠發揮純粹的自在智慧的作用,而且這個智慧還會不斷地趨於光明圓滿,乃至十方世界都會變得光明,因為這個時候僅僅只有智慧,因此也就被稱作‘干慧地’。”

“因為這個時候的慾念和習氣,只是剛剛開始乾涸,還沒有和諸佛的法水相匹配,還需要諸佛法水的滋潤。只要這個時候不斷地引入諸佛了義的法水,不偏干慧,也不偏實執,而是堅持中道,進入這個時候的自心當中,那麼這個時候的真心本性,就會更加圓滿地鋪展開來,就會更加完滿徹底地展現出真心玄妙圓滿的特性來。也就相當於重新認識了真心的玄妙一樣,也就會對本來常駐的如來藏真心產生堅定的信心,一切的妄想全部都會滅除,不會有任何的殘餘。這個時候的中道,就會愈加地純真,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信心住’。”

“當已經能夠出現非常堅定的信心,並且清明覺了越來越圓通的時候,所謂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就根本障礙不了這個修行人了。而且這個修行人的過去未來無數無量劫當中的入胎受生和死亡脫身等情況,連同一切的習氣等,全部都會清楚明白地展現在這個修行面前,全部都會被這個修行人清晰了知,全部都會被這個修行人憶念起來,並且永遠都不會遺忘,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念心住’。”

“這個時候的玄妙圓滿的真心就會愈加的純真,而且本來真性也會發出清楚的作用,這個修行人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習氣,也會和本來真精相互融通(其實是明其虛妄融歸本來而已),而且還會在這個基礎上更加通過這個真精來求取本來的清淨,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精進心’。”

“這個時候就會展現出來心精,而且其表現形式純粹就是智慧,此時也就可以稱作‘慧心住’。”

“利用這個純真的智慧,周遍了知一切澄明和寂靜,並且恆常地安住在這個寂靜玄妙之中,這就可以稱作‘定心住’。”

“隨著這種定的愈加深入,就會展現出光明,隨著光明性的不斷深入,就會勇往直前,毫無退轉的可能,此時就可以稱作‘不退心’。”

“此心不斷地繼續前進,而且能夠安然無恙地保持著,不出現任何的變化和退轉,逐漸就會和十方一切諸佛氣息交接涉入,此時就可以稱作‘護法心’。”

“在不斷地保持著這種覺了和光明的情況之下,逐漸就會通過妙力作用,作用到佛對自己的慈悲光明照耀之上,會向著佛光而安住不動,就好像兩面相對放置的鏡子當中的景象會互相映照一樣,佛和自己的光明妙影會互相涉入和映照,此時就可以稱作‘回向心’。”

“當這個修行人的心光經過秘密玄妙地回照佛光之後,就會得到佛光的映照,就會越來越恆常凝重,而會表現出來無上的清淨,表現出來更加如意的任運安住,清淨無為,並且這個證悟功德,將不會有絲毫的遺失,此時就可以稱作‘戒心住’。”

“在得到了戒心住之後,就會逐漸地保持著清淨的心戒,而能夠毫無障礙和影響地暢遊十方世界,能夠隨心所欲地到達任何的地方,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願心住’。”

“阿難,如果這個修行人,能夠真正地發出上述這十種心,就能夠展現出心精的作用,而且十種功用都會相互涉入影響,完全融合而成為一個真心,這就可以稱作‘發心住’。”

“這個融會而成的真心,越來越光明潔淨,就好像在清淨透明的琉璃中,自然會清楚地看到內藏的精金一樣,以前所表現出來的妙心,就會成為進一步發展的台階和地基,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治地住’。”

“真心和心地,相互涉入,相互明瞭覺知,從而就會變得統統光明覺了,能夠隨時足蹈十方而毫無障礙,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修行住’。”

“這個時候的這個修行人,一切的所作所為,所修所行,就會和佛一樣,因為已經到了佛的氣分一致的地步,就好像死後中陰階段的眾生,自然可以冥冥中自然來到有緣父母跟前一樣,這個修行人自然就可以成為如來種,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生貴住’。”

“既然已經成為了佛種,已經結成了道胎,自然就會不斷地受到佛陀覺性的滋養,就好像胎兒不斷地發育肢節內臟五官等都逐漸會發育完全一樣,這個時候的修行人,已經逐漸具足了佛相和方便,因此就可以稱作‘方便具足住’。”

“當這個修行人的容貌已經好像佛陀一樣的時候,其內在的真心也會和佛陀一樣,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正心住’。”

“身心日益的完滿,日益的成長,也就可以稱作‘不退住’。”

“終於會到達十身相好莊嚴全部具足的那一天,而這也就可以稱作‘童真住’。”

“當道胎完全發育成熟的時候,就會出生出來,成為佛前的法王子,也就可以稱作‘法王子住’。”

“為了表示法王子已經真正地成為了佛子,堪受佛法教化眾生,就好像國王為了傳承國事給太子,而會在太子成年的時候賜予國土灌頂一樣,這個時候的法王子位真實不虛,也可以被稱作‘灌頂住’。”

上述的十心、十住,看起來非常複雜和難以理解,其實說的都是在一個修行人真正地進入了持戒、護身、反觀、定心的時候,會逐漸經過的心態變化次第而已,而且這些變化次第,並不是截然明確的清晰分割的,只是為了幫助說明問題而提出的種種名詞而已,就好像我們人身體的逐漸生長發育,並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階段分割,只是為了方便,我們區分成為胎兒、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階段是一樣的道理。

同樣,緊接著後面的十行、十一回向、四加行地等,也都是這樣的道理。大家瞭解瞭解就可以了。

《楞嚴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