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往生極樂的條件 (一)念佛正行

(一)念佛正行

念佛法門的正行,可分為往生的資糧,念佛的類別,以及念佛的方法,三點來說明。

(1)往生的資糧

往生的資糧,是信、願、行。求生極樂世界,必須具備深信,切願,實行三種資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1.信:信是信受,佛法大海,非信莫入。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特別是念佛法門,更要深信。

深信十方諸佛,所稱讚的極樂國土,真實存在,並非假設,應當發願,求生彼國。

深信一心念佛,決定可以往生;雖然極樂國土,遠在十萬億佛土以外,但憑佛力慈悲攝受,一稱佛號,發願求生,佛必來迎,接引往生。

深信往生極樂國土,即得不退轉,因為極樂國土,環境特別,助緣殊勝,不止常得見佛聞法,而且水鳥行樹,皆宣法音,晝夜六時,耳濡目染,無非佛法;恆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互相策勵,唯進無退,加以壽命又長,一生即可以成辦佛事,蒙佛授記,補佛之處。

2.願:願是志願、發願、願力,信心既深,還要立志發願,無願不生。釋尊在阿彌陀經中,再三勸導我們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願貴在志誠懇切,更要堅固。悟徹大師說:『修習 淨業,信貴深,願貴切,以信深願切,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因此,念佛求生極樂國土的人,一定要發願深切。願離娑婆世界,願生極樂國土;願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願佛慈悲攝受,親來接引;願生淨土,即得見佛聞法,悟無生忍;願再來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靈峰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得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可見深信切願,對於求生淨土,是非常的重要!

3.行:行是實行,既深信佛語,決意發願,求生淨土,就要繼之以實行,一心念佛。念佛可以分為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以及實相念佛等四種。

持名念佛:一定要三業清淨,口念佛號,心止散亂,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日夜無間。如是心口相應,淨念相繼,必得一心不亂。

觀像念佛:是用恭敬志誠的身心,面對佛像,口稱佛號,眼觀佛像,意想佛的相好莊嚴,功德殊勝;如是三業專精,稱念不已,日久功深,亦得一心不亂。

觀想念佛:是依照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修十六種觀,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九品往生,種種勝境,令心專注堅住觀中,想念不移,開眼閉目,勝境不失,即得一心不亂,決定往生。

實相念佛:是心口相應,唸唸無間,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如是即心即佛,心佛一如,心佛無二。由於稱性起念,深知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的佛,亦不可得,而不執著有;但能念之心,靈明覺照,所念的佛,歷歷分明,亦不落於空;空有都不著,能所兩相亡。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可以由事相一心不亂,進入理性一心不亂,是名實相念佛,此即是大勢至菩薩所修的念佛三昧。

至於念佛的方法很多,綜合而言,大概有以下十種:

一高聲念:持名念佛,可以高聲唱念佛號。業報差別經說: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除睡障,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心不散亂,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但高聲唱念,會導致喉痛瘖啞,不宜久持。

二低聲念:當精力疲倦,或人地有障礙時,可以改用低聲念,但必須口念清楚,耳聽明白,心意至誠懇切,唸唸無間,持之以恆,亦可以達到一心不亂。

三默念:如果環境上高聲低聲都不適宜,或在不淨之處,唯有心中默念。默念佛時,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口移,聲不出口,但音聲歷然,耳根內聞,句句分明,日久功深,自然證得念佛三昧。

四定時念:念佛最好是日夜無間,終身稱念。但在家佛弟子,每為事業家務困身,未能萬念放下,一心念佛,唯有自己安排在早晚定時念佛,作為日常必修的功課。慈雲懺主,曾為國王大臣,立十念法門。至於佛教道場,為接引大眾,或自己求生淨土的大德們,每定時舉行佛七念佛,於七日中,或於七七四十九日,行般舟三昧,希望在一定的時間裡,能夠做到一心不亂。

五閉關念:為了剋期取證,可以謝絕應酬,萬緣放下,閉關念佛;但時間長短,要視各人發心及其因緣環境而定。在關中應該不捨早晚課誦,尤其是楞嚴咒與十小咒,其餘時間,行住坐臥,皆以佛號是念,心不外馳,唸唸與佛相應,決定證得念佛三昧。

六攝心念:心念佛號,字字分明,即攝意根;口稱佛號,句句清楚,即攝舌根;耳聞佛號,明明白白,即攝耳根;眼不東張西望,即攝眼根;鼻不扳緣香塵,即攝鼻根;身不懈怠放逸,即攝身根;如是六根都攝,不捨晝夜,精進念佛,必得一心不亂。

七隨時念:隨時隨地,不擇時間,不拘埸地,不問淨穢,行住坐臥,悉皆念佛;迎賓送客,開會集眾,運動跑步,開車坐船,乘搭飛機,出入作息,甚至穿衣吃飯,大小二便,無不念佛。如是二六時中,唸唸彌陀,聲聲佛號,朝朝暮暮,無時或忘,必與自性彌陀相應,即心即佛。

八記數念:為了提起正念,不忘佛號,可以手執念珠,口稱聖號,念一句佛,手過一粒珠,念得分明,記得清楚,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現在,不僅香港流行手帶佛珠,連美國各大公司,都有各式各樣的手珠出售,而外國人,亦喜歡手帶一串或兩串手珠,作為裝飾品。其實佩帶念珠,是有功德的,更可以辟邪,但只限於菩提珠。

在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說:若用菩提子為數珠,用作誦經念佛記數,或但手持,其福無量,…。原來過去有佛,在菩提樹下成道。當時有一外道,兒子被鬼神害死,自己心想,我因邪見不敵鬼神,不知佛有何神力?佛既然在此樹下成道,若聖樹有靈,當救我兒。於是抱其兒子的屍體,放在菩提樹下,一心念佛。七日後,其兒子生還,外道歡喜,贊佛威德神力不可思議,自此捨邪歸正,學佛修行,而此菩提樹,亦被名延命樹,此樹所結的菩提子,及其樹根,用來製造念珠,能卻邪降魔,功德最勝。

九調息念:將一句佛號,繫於呼吸間,吸氣時念南無阿,呼氣時念彌陀佛,一呼一吸,念佛無間,心不外緣塵境,六識不起,自然三業清淨,日久功深,必得念佛三昧。當知人不可能沒有呼吸,平時隨著呼吸念佛,習慣了,即使將來病危命終,有呼吸時仍然念佛,直至最後一口氣,也在念佛,實在太好,太美妙了!

十臨終念:求生淨土的人,能否如願往生,關鍵在乎臨命終時,能否萬緣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若是平日深信、切願、實行念佛,出入作息,行住坐臥,都不離佛號,則臨命終時,一定自知時至,不忘念佛。不然,人之將死,種種業境現前,即使平常精進念佛的人,亦難免被業力所牽,迷失正念。何況平常疏懶念佛,或不懂念佛的人?往往為病苦所逼,為業障所纏,以至隨業受報,墮落輪迴。所以在臨命終時,能夠提起正念,是人生最後的重要大事。身為眷屬,誠應該設法提起親人臨終正念,或請高僧助念,令親屬最後一口氣都在念佛,一定感佛來應,隨佛往生;所以發心為臨命終人助念,功德最大。

《念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