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講 佛教的稱謂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四眾弟子是佛學上的專有名辭。廟子上常說四眾弟子,佛的四眾弟子也是佛教所稱的四眾弟子。所謂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出家的男眾比丘,普通稱為和尚。『和尚』兩個字很大喲!佛教流傳了幾千年,現在大家都搞不清楚,把和尚兩個字當成笑話了。其實,『和尚』就是上師、法師、大師。真正佛教的大廟子、大叢林,只有方丈一個人可以稱為和尚,其他的不能叫和尚,也不能隨便叫法師。過去幾十年在大陸 上的佛教,始終還保持這個傳統,我們到了大叢林,只稱方丈一個人為『和尚』,其他一般的出家僧眾,我們稱『某某師』,一個『師』字就含有很恭敬的意義。通常大陸 上的在家俗語,把廟子上的大和尚、男眾出家比丘,稱為『大僧』;把女眾出家的比丘尼稱為『二僧』,也是僧,很少稱法師的。法師不論在修持方面或教理方面都相當有成就。所以過去有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圓瑛法師等,全國沒有幾位被稱法師的。

可是三十八年到台灣以後,很多名稱都變了,尤其現在,今天出家,明天就稱法師,而且男眾比丘、女眾比丘尼都稱法師,這對傳統佛教而言,很不習慣。不過天下事有時將錯就錯,現在不那麼叫,變成我們不對了。所以天地間的是非善惡很難講。

過去在大陸 上,對年齡大的比丘尼尊稱為『師太』,非常恭敬。其實『尼姑』兩個字在中國佛教之初,毫無輕慢之意。『尼』是印度『女性』的譯音,等於中國文字『女的』意思。『姑』,稱出家的女性為姑姑,等於父親的姊姊或妹妹,我們叫姑媽一樣,合稱為『尼姑』。現在『和尚』、『尼姑』兩個名稱變成不好聽的名辭。

真正佛教的大叢林,只有一個方丈才能稱為和尚,和尚代表了佛法僧三寶,從密宗觀點來看,更代表了肉身佛、現在佛。對於比丘尼,我們在家人看到年齡大一點的稱師太,一般的就稱某某師,極為恭敬。

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是講真正的男居士、女居士,受了三皈五戒的居士。廟上稱普通在家人為居士。

以前在大陸 人家叫我居士,我不大接受,為什麼呢?不敢當,真正的居士也同法師一樣,很難當,年高、有道、有德,而且能真正為佛教做弘法工作,能真正供養三寶,能真正作在家出家人的善知識的,才有資格稱居士,不是普普通通一個在家人就稱居士。女居士亦然,甚至更嚴格。

現在這裡的宗教形態,對皈依的信仰者稱為『信徒』,我非常反對。過去在大陸 上,真正的佛教沒有用這個字眼的。『信徒』二字是日本佛教亂用傳過來的,其他宗教也用。『徒』有奴役性、控制性。大陸 上對四眾弟子,尤其對在家弟子稱『信眾』。信眾多好!為什麼要稱信徒呢?我的信徒,你的信徒,變成黨 派了,非常犯忌諱。如果嚴格研究宗教管理的話,這個名辭就要修正。

我們看舊的小說上,可以看到『檀越』二字,就是居士、大護法的意思。『檀』是六度的佈施波羅蜜,叫檀波羅蜜,大護法就是佈施者。『越』是梵音的稱呼,是很恭敬的長者的意思。所以,在唐宋之間,出家人稱在家的道友為『檀越』,就是愛佈施、有功德、有道的長者。到了明清以後,習慣上稱『大護法』。

關於這些道理我們要瞭解,還有一點要留意,出家同學將來寫信給信眾,以很恭敬的心稱年紀大的為居士;如果年齡更大的稱某公居士,並不失禮,也很合戒律。但是我曾發現出家同學寫給居士的信,有稱某某維摩的,這是絕對不可以、不通的。維摩是維摩居士,在邏輯範疇上屬於特稱,其他的居士縱然到達與維摩居士一樣的境界、程度,也不能叫他某某維摩。你們不要犯這些錯誤,否則被人家笑文化程度低落。

『淨信善男子、善女人』,有些經典,尤其玄奘法師翻譯的經典,稱近事男、近事女。普通沒有受過三皈五戒的,也天天跑廟子拜拜,充其量也只能稱近事男、近事女,慢慢接近,慢慢向佛道這個路上走。

佛的弟子有七眾弟子,比丘、比丘尼、沙爾、沙彌尼、學法女、近事男、近事女。如果說今天廟子四眾弟子都來了,我們一聽就知道有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如果說今天法會七眾弟子都來啦!那就很盛大了,乃至剛剛對佛教、佛法有一點印象的都來了。

《藥師經的濟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