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個看牛的

20 一個看牛的 

公元前680年(周僖王2年,齊桓公6年),齊桓公打發使臣上周朝報告宋桓公御說不聽天王命令的事,央告天王出兵去征伐宋國。天王就出兵去會齊桓公。陳國、曹國也出兵幫忙。齊桓公派管仲先帶著一隊人馬去接他們,自己在後頭帶領著大隊兵馬往前走。

管仲到了峱山[在山東省臨淄縣;峱nao二聲]瞧見一個看牛的,穿著短衣短褲,光著腿,戴著一頂十破草帽,唱著山歌,看起來一點不像個粗人。管仲想:「這個人瞧著好像挺有本領。不說別的,光他那對眼睛就夠聰明的。」他就叫人找他來聊聊。那個人拴了牛,整一整破衣裳,來了。管仲問他叫什麼。他說:「我叫寧戚,衛國人。聽說齊國的相國挺了不起,我就離開了本國,想在相國手下找個出身。就是沒有人引見,自己又窮,沒法子,只好給人家看牛。」管仲問了好些話,他對答得好極了。可真是個人才。管仲對寧戚說:「我就是相國,我們的國君在後邊。我給你寫一封信,你拿著去見他,他準會重用你。」他當時寫了一封信,走了。

寧戚在峱山底下等著齊國的大軍。過了三天,他瞧見前面來了好些兵馬。臨近的莊稼人都躲開了。他可拿著破草帽,站在大道旁邊等著。等到國君的車馬過來,他就提高嗓門唱開了,唱的是:

滄十浪十水,白洋洋,

有鯉魚,尺半長;

恨堯舜,碰不到,

肚中饑,身上涼,

路難行,暗摸索,

哪時候,天才亮?

他唱了一遍又一遍,齊桓公聽見了,叫他上來,問他:「你是什麼人?敢在這兒諷刺朝廷?」他說:「我叫寧戚,衛國人,是個看牛的。光知道唱歌,不敢諷刺誰。」齊桓公仰著鼻子,說:「這會兒上頭有天王管理天下,下頭有我會合諸侯,大夥兒相幫相助,老百姓全都安生。堯舜的時候也不過如此。你怎麼說『恨堯舜,碰不到』,還說『哪時候,天才亮?』難道說這會兒天還黑著嗎?你說說!」說著,挺橫地瞧著寧戚。寧戚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您要我說,我就說吧!北杏開會,宋國的君臣半夜偷著跑了。柯地會盟,曹沫行刺。堯舜的時候是這樣的嗎?年年打仗,鬧得老百姓妻離子散,叫苦連天。您還當『老百姓全都安生』嗎?您藉著天王的名兒,打了東邊打西邊,對弱小的諸侯就嚇唬他們,欺負他們。這算是天亮了嗎?您說說!」齊桓公聽了,一肚子的火往上冒,太十陽十穴十旁邊的青筋都直跳,嚷著說:「反了,反了!來人哪!把這個看牛的給我殺了。」武士們一窩蜂似地把寧戚綁了。寧戚臉色不變,還挺得意地笑著說:「桀王[桀jie二聲]殺了關龍逄[pang二聲],紂王殺了比干,今天您殺了我,我寧戚當上第三條好漢了,哈哈!哈哈!」齊桓公想了一下,叫人把他放了,說:「我怎麼真能把你殺了吶?我試試你的膽量啊!你夠得上個好漢!」

到這會兒寧戚才把管仲寫的那封信拿出來十十交十十給齊桓公。齊桓公瞧了,骨嘟著嘴,翻了一下白眼,說:「真有你的!怎麼不早點拿出來呀!」寧戚笑著說:「國君用人得挑選挑選,還得試試他的膽量。我幫國君也得挑選挑選,試試他的度量啊!」齊桓公笑了一笑,把他拉上車,走了。

到了晚上,兵馬駐紮下來。齊桓公趕緊叫人找衣裳、帽子。有個臣下說:「是不是要給寧戚拜官?」齊桓公說:「不錯,你去把官衣官帽拿來吧!」那個臣下說:「幹麼這麼急?他說他是衛國人,咱們也得去打聽打聽。他要真是個能人,再叫他做官也不晚!」齊桓公說:「打聽什麼?相國推薦的還能錯嗎?要用他就得相信他。」就連夜在燭光底下拜他為大夫。

寧大夫跟著齊桓公的大軍到了宋國的邊界上。陳國、曹國和管仲的兵馬都等在那兒了。天王的兵馬也隨著到了。齊桓公就準備進攻。寧戚說:「主公奉了天王的命令會合諸侯,頂好是講理不動武。實在沒有法了要用武的話,也得先禮後兵。讓我先去見宋公,勸他跟咱們和了,好不好?」齊桓公拍著他肩膀說:「你真行!」

寧戚見了宋公御說就說:「宋國真危險哪!」宋公說:「怎麼?」他說:「天王失了勢力,上頭沒有人管,諸侯大夥兒亂打,謀君篡位的事連著不斷。哪一個國君不想找個辦法好好地管理國家?齊侯奉了天王的命令,在北杏開會,確定了您的君位,訂了盟約。這對宋國、對天下都有好處。您可不守盟約,半道走了。這已經不對了。這會兒天王帶著各國諸侯來責問您,您怎麼還想回手吶?天王責問您,名正言順;您要還手,可就沒有理了。哪一邊理長,哪一邊理短,哪一邊能打勝,哪一邊要打敗,您這麼賢明的君主還能瞧不出來嗎?得趕快想法子,別跟著糊塗人,您也糊塗起來了。」宋公一直聽著他,聽得只能連連點頭,插不進嘴。等他說完了,他才低著頭,問:「大夫有何高見?」寧戚說:「依我說,不如送點禮表表心意,再跟齊國訂個盟約。這麼著,天王和各國諸侯都跟您十十交十十好,宋國就穩了。」宋公怕沒有這麼容易,就說:「這會兒齊國的大軍已經到了這兒,還能隨隨便便地收我的禮嗎?再說厚禮送不起,薄禮又拿不出手去。送什麼才好吶?」寧戚說:「齊侯多寬大啊,一點不記仇。您瞧管仲放過冷箭,這會幾還當著相國吶。魯國不也跟您一個樣兒嗎?齊侯怎麼待他來著?柯地一訂盟約,連汶十陽十之田都退還了。我說的禮,只在心意,不在值錢不值錢。」宋公就托他先去跟齊桓公說情,接著派人帶了禮物,上齊侯跟前認了錯。

齊桓公把那份禮物奉給天王的使者,答應宋國再加人盟約。大夥兒這才高高興興地散了。這麼一來,當初北杏開會通知的九個諸侯,已經有了八國(就是齊、宋、魯、陳、蔡、衛、曹、邾)訂了盟約,只剩下一個鄭國還站在「南蠻子」那一邊。

評:寧戚離開衛國想要在齊桓公手下做事,又自比關龍逄和比干,確實是有膽有識,是一等一的人才;齊桓公用人不疑,燭光下拜官,更是用人的一段佳話。這裡想引申兩點:一是有見識的人才必然是有獨立思考十精十神的人,因為只有獨立思考才能拿出真知灼見,那些為上司馬首是瞻的人是永遠成不了一等一人才的;二是人才國際化的問題,往往人才越是國際化的企業或是機構,其效益和效率越是高,這也是易於理解的,因為這樣選材的範圍更為寬廣,更容易選出最合適某個職位的人。(當然這兩點對某個組織的內聚十性十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如何處理相應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大的課題。)

終桓公之世,其出兵往往是糾集了多國的部隊,很少獨自出兵;加上他往往是先禮後兵,通過大兵壓境的氣勢取得想要的政治目的,充分地體現了「上兵伐謀其次伐十十交十十」這句話。此事之後,「(齊桓公)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甄地的會盟往往被認為是桓公稱霸的開始,之後就看這位霸主如何作為了。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