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遠交近攻

153 遠十十交十十近攻 

張祿準備上宮裡去,路上碰見了秦王坐著車過來。他也不迎接,也不躲避,大模大樣地照舊走他的道。秦王的衛士叫他躲開,說:「大王來了!」張祿回答:「什麼?秦國還有大王嗎?」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張祿還在那兒嚷嚷說:「秦國哪兒有什麼大王吶?」這句話正說在秦昭襄王的心坎上。一問,他就是張祿,就挺恭敬地把他迎接到宮裡去。

秦昭襄王叫左右都退出去,向張祿拱了拱手,說:「請先生指教!」

張祿說:「哦,哦!」他可一句話也不說。秦王見他還不說話,就又說:「請先生指教!」張祿仍然不言語。秦王第三回挺真心實意地請求說:「難道先生認為我是不值得教導的嗎?」張祿說:「從前姜太公碰見了文王,給他出了主意,文王滅了商朝,得了天下。比干碰見了紂王,給他出了主意,倒給紂王殺了。這是什麼緣故?還不是為了一個信服一個不信服嗎?如今我跟大王還沒有多深的十十交十十情,我要說的話可是非常深。我怕的是『十十交十十淺言深』,也像比幹那樣自招殺身之禍,因此大王問了我三回,我都不敢張嘴。」秦昭襄王說:「我仰慕先生大才,才叫左右退出去,誠誠懇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是什麼事,上自太后,下至大臣,請先生只管實實在在地說,我沒有不願意聽的。」張祿說:「大王能給我這麼個機會,我就是死了也甘心。」說著他拜了一拜,秦王也向他作了個揖。君臣倆就談論起來了。

張祿說:「論起秦國的地位來,哪個國家有這麼些天然的屏障?論起秦國的兵力來,哪個國家有這麼些兵車、這麼些強壯的士兵?論起秦國的人來,哪個國家的人也沒有這麼遵守紀律、十愛十護國家的!除了秦國,哪個能夠管理諸侯、統一中國吶?大王雖說是一心想要這麼幹,可是幾十年來也沒有多大的成就。這就是因為秦國光知道一會兒跟這個諸侯訂立盟約,一會兒跟那個諸侯打仗,根本沒有個一定的政策。聽說新近大王又上了丞相的當,發兵去打齊國。」

秦王插嘴說:「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張祿說:「齊國離著秦國夠多麼遠,中間隔著韓國和魏國。要是出去的兵馬少了,就許給齊國打敗,讓各國諸侯取笑;要是出去的兵馬多了,國裡頭也許會出亂子。就算一帆風順地把齊國打敗,也不過叫韓國和魏國揀點便宜,大王又不能把齊國搬到秦國來。當初魏國越過趙國把中山打敗了,後來中山倒給趙國併吞了去。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中山離趙國近、離魏國遠嗎?我替大王著想,最好是一面跟齊國、楚國十十交十十好,一面去打韓國跟魏國。離著遠的國家既然跟我們有了來往,就不會去管跟他們不相干的事情。把近的國家打下來,就能夠擴張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土地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把韓國和魏國兼併之後,齊國和楚國還站得住嗎?這種像蠶吃桑葉似地由近而遠的法子叫『遠十十交十十近攻』,是個最妥當的法子。」秦昭襄王拍著手說:「秦國真要是能夠兼併六國,統一中原,全在乎先生的『遠十十交十十近攻』了!」當時就拜張祿為客卿,照著他的計策做去,把攻打齊國的兵馬都撤回來。打這兒起,秦國單把韓國和魏國當作進攻的目標了。

秦昭襄王非常信任張祿,老在晚上單獨和他談論朝廷大事。只要張祿說出辦法來,秦王沒有不聽的。這樣過了幾年,張祿知道秦王已經完全信服他了,就挺嚴密地對他說:「大王這麼信任我,我就是把我的命丟十了,也報答不了大王的情義。可是我還不敢把我整個兒的意見獻出來吶。」秦昭襄王央告他,說:「我把國家托付給先生,先生有什麼意見,只管說吧!」

張祿挺正經地對他說:「我在山東的時候,就聽說齊國有孟嘗君,沒聽見說過有齊王;可是秦國吶,光聽說有太后、穰侯、華十陽十君、高陵君、涇十陽十君,聽不見說有君王!一國的大王原本是最高的首領。太后把持著大權已經四十多年了。穰侯、華十陽十君、高陵君、涇十陽十君全是她的一十十黨十十,這四個人各立門戶,統治著秦國,稱為『四大貴族』。這四大貴族的私人勢力和財產比大王的還大、還多!大王只是拱著手當個掛名的國王。這夠多麼危險?當初齊國的崔杼把持著大權,把齊莊公殺了;趙國的李兌把持著大權,把趙主父殺了。如今穰侯仗著太后的勢力,藉著大王的名義,每打一回仗,諸侯沒有不怕他的;每逢講和,諸侯沒有不感激他的。國內國外他都有聯絡,朝裡的人全成了他的心腹。大王已經孤立了。我真替大王擔心!」

秦王一聽,汗十毛十都豎十起來了,他說:「先生說的,句句都是從心坎裡發出來的話。怎麼先生不早點提醒我吶?」

公元前266年(周赧王49年,秦昭襄王41年,魏安僖王11年,趙惠文王33年,楚頃襄王33年,齊襄王18年),秦昭襄王把穰侯的相印收回來,叫他回到陶邑去。穰侯把他歷年搜刮來的財寶裝了足有一千多輛車,其中有好些寶物連秦國國庫裡都沒有。過了幾天,秦昭襄王又打發華十陽十君、高陵君、涇十陽十君上關外去住。跟著他十逼十著太后去休養,不許她參預朝政。他拜張祿為丞相,把應城封給他,稱他為應侯。

第二年,宣太后悶悶不樂地害病死了。秦昭襄王更加可以自己作主了。他聽說趙惠文王死了,新君趙孝成王剛即位,惠太后掌握了大權,平原君做了相國,就趁著這個機會發兵進攻趙國。秦兵很快地打下了三個城,急得趙王馬上派使者向齊國求救兵。齊國要求趙國把惠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去做抵押,才肯發兵。惠太后要了她的命也不答應。大臣們再三懇求太后,太后氣得痰擁上來。她說:「再要有人提長安君做抵押,我老婆子就唾他的臉!」這一來,誰也不敢再多嘴了。

有個老大臣叫左師觸龍求見太后。太后就知道他準是為了長安君做抵押的事來的。她氣沖沖地等著,心裡想:「他一開口,我就把他頂回去,用不著多廢話。」左師挺吃力地又挺慢地走到太后跟前,一坐,連忙賠不是,說:「老臣腿有病,不便走路,好久沒來向太后請安了,又挺惦記著太后的身十子。」太后說:「我的腿也不行,要走動就得坐車。」「胃口不錯吧?」「也就是吃點稀飯。」左師又說:「老臣平時吃不下飯,我勉強自己每天走三四里地,身十子一活動,倒能夠吃一點了。」太后說:「老婆子還走不動吶。」這時候惠太后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些。左師說:「我那個舒祺孩子,歲數最小,沒多大出息。我老了,身十子骨兒又差,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喜歡那個小兒子。我希望太后能夠讓他補上黑衣隊的缺,保衛王宮。太后能不能開開恩?」太后說:「可以。多大啦?」左師回答說:「十五啦。歲數不算大,可是我總想在我沒死以前先托托太后。」大後笑了笑,說:「做父親的也疼小兒子嗎?」左師回答說:「要比做母親的疼得多了。」太后笑著說:「婦女不同了,特別疼小兒子。」左師說:「照老臣看來,太后疼燕後要比疼長安君多得多。」太后說:「你錯了,長安君疼得多。」左師說:「做父母的疼兒女,不在眼前而要顧到將來。燕後出嫁的時候,太后送她,拉住她的手,哭得真是厲害,越想到她以後怎麼過日子,越哭得傷心。燕後走了,您還老想著她。祭祀的時候,祝告著說,『千萬別退回來呀!』您這不是為了她長遠打算嗎?您不是希望她的子孫能繼續做燕王嗎?」太后說:「那倒是。」左師說:「咱們趙國君主的子孫,三輩以後繼續封侯的,有沒有?」太后說:「沒有。」左師說:「趙國沒有,別的諸侯當中有沒有?」太后說:「老婆子沒聽說過。」左師說:「為什麼君主的子孫不能繼續封侯吶?這是因為地位高的人沒有功勞就長不了。現在太后提高了長安君的地位,不讓他對趙國立上大功,太后百年之後,您叫長安君去靠誰吶?所以老臣說太后疼長安君還不如疼燕後那麼多。」太后點了點頭,說:「長安君十十交十十給您,聽您指揮吧。」

長安君到了齊國,齊國立刻發兵幫著趙國抵抗秦兵。秦兵只好退去。秦昭襄王這才服了張祿,真心採用遠十十交十十近攻了。

評:「遠十十交十十近攻」被認為是秦國統一六國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因為它從戰略的高度明確地指出了秦國擴張的方向。我們現在看這條政策好像平淡無奇,但實際在那樣一個兵戰無常的時代裡,撥十開迷霧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還是很難的。即使在十十交十十通發達的現代,管理一塊遠離本國主要領土的「飛地」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的,何況古代呢。范雎能夠總結前人的經驗,第一次明確地提出遠十十交十十近攻,步步蠶食,最後一統天下的策略,正是他對秦國最大的貢獻。

秦昭襄王和范雎也是古代君臣關係和諧融洽的典範之一,這當然起始於兩者出現見面的那次對話。同樣,本文最後兩段《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也是講的說話的重要十性十和藝術十性十。「一言興邦,一言喪國」,語言作為思想的載體,自然有著巨大的力量。可惜,如今我們的國家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充斥著各種假話、空話,說真話的人反而不被重視乃至遭到打擊,這才是我們社會的悲哀。沒有思想的語言哪兒來的力量?也不知何年何月我們能夠有一個充分發表意見的能夠說真話的社會。

最後,把《觸龍說趙太后》的原文附在下面,讓我們一起體味一下語言的藝術: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十體之有所卻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十愛十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十愛十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十愛十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十之十愛十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十愛十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況人臣乎!」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