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臟埋在祖國

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誕生之際,正是俄國極力向外擴張、侵吞波蘭之時。少年時代的肖邦就有著強烈的愛國情緒,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用琴聲來宣洩他的情緒。

1830年,法國爆發了革命,這極大地推動了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革命運動,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了起來。華沙動盪不安的局勢,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師和朋友都敦促他盡早出國深造,為此,肖邦一直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而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他也預感到:一旦這次離開華沙,他將再也不能回到家鄉了。離開波蘭時,友人用銀杯盛滿了祖國的泥土,送與這年輕的流亡者一生相伴。

離開華沙後不久,肖邦在報紙上看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波蘭人民奮起反抗的消息,這讓肖邦興奮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國與波蘭人民並肩作戰,可是他的父親和朋友勸阻他不要放棄自己的追求,還 要求他通過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爭得榮譽。他的作家朋友維特維茨基在一封信中寫道:「當祖國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沒有任何一個波蘭人能保持平靜。親愛的朋友,你還 記得嗎?你遠赴他鄉不是為了消沉,而是為了在藝術中完善自己,成為你家庭和國家的安慰與驕傲。」肖邦反覆思考之後還 是留了下來。在巴黎濃郁的藝術氣氛中,肖邦在音樂上大為長進,心胸和頭腦也變得更為開闊,終於成了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肖邦逝世後,他的遺體按照他的遺願埋葬在巴黎拉雪茲墓地,緊挨在他最敬愛的作曲家貝利尼的墓旁。那只從華沙帶來的銀杯中盛滿祖國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臟則被帶回到他的祖國,埋葬在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上,這個舉動非常符合這位鋼琴詩人的願望,因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與祖國在一起。

《愛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