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名句來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一首七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意為:我一個人在他鄉作為旅客,每到佳節總會加倍思念親人。在遙遠的他鄉,兄弟們在重陽這天登高時,定會感到茱萸插遍就少我一個人。

王維老家在今天的山西祁縣,他從小就多才多藝,很有名氣。後離家遊學,到長安、洛陽等地。他十七歲這年的重陽節正在洛陽,看到別人都忙著過節,自己遠離家鄉,更是加倍思念親人,想親人也一定在想自己,所以寫此詩抒懷。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有這樣的傳說:有一個叫桓景的汝南人(今河南汝南一帶),跟隨一個叫費長房的人遊學多年。而這個費長房頗有些法術。有一次,費長房忽然對桓景說:「今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大災,你趕快回去,叫家裡人每人做一個小紅布袋,布袋裡放滿茱萸繫在臂上,然後登高飲菊花酒,這樣才可以避禍。」桓景立即照費長房的說法做了。晚上回家後一看,家中的雞、犬、羊、牛全都死了。費長房對桓景說,這是他們代你們的家人受災禍了。從此便有了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習慣。古代以九為陽,九月九日兩個九相逢,所以又稱「重陽」。

重陽為佳節,此時我國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菊花盛開,因而不少詩人都留下詩篇。如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的詩句「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李白的「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等,都是佳作。

想一想:小朋友,現在不但聽了故事,學到詩詞,而且還 知道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收穫不小啦!不知你有沒有過「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啊?

《幼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