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公元1004年,北宋的統治者為宋真宗。契丹人大規模入侵北宋,朝廷上下一時間人心惶惶。新任宰相寇准力勸真宗帶兵親征,副宰相王欽若和另一個大臣陳堯叟卻暗地裡勸真宗逃跑。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今江蘇南京);陳堯叟是蜀人,勸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聽了這兩個大臣的意見後,猶豫不決,最後召見寇准,問他說:“有人勸我遷都金陵,有人勸我遷都成都,你看該怎麼辦才好?”寇准一看兩邊站著的王欽若和陳堯叟,心裡早有了數,他聲色俱厲地說:“這是誰出的好主意?出這種主意的人,應該先斬他們的頭!”他認為只要真宗親自帶兵出征,鼓舞士氣,就一定能打退遼兵;如果放棄東京南逃,就會動搖軍心,敵人也會乘虛而入,國家就保不住了。宋真宗聽了寇准的一番話,也壯了壯膽,決定親自率兵出征,由寇准隨同指揮。

宋軍兵馬剛剛到韋城,一些隨從的大臣聽說南下的遼軍實力強大,便嚇得戰戰兢兢,趁寇准不在的時候,又在真宗身邊嘮叨,勸真宗暫時退兵,避一避風頭。宋真宗意志本來就很不堅決,一聽到這些意見便動搖起來,於是又召見寇准。宋真宗對寇准說:“大家都說暫時到南方避一避風頭比較好,你覺得怎麼樣呢?”寇准嚴肅地說:“主張南逃的都是些懦弱無知的人。現在敵人已經迫近,人心動盪。我們只能前進,決不可後退!如果前進,前方將士便會鬥志昂揚;如果後退,全軍便會土崩瓦解。到那時,敵人緊緊追趕,陛下就是想到金陵去避難,恐怕也去不成了。”宋真宗聽寇准說得義正詞嚴,無話可說,才決定動身到澶州。

在寇准等文武大臣的護衛下,宋真宗渡過黃河,來到了澶州北城。這時候,各路宋軍也已經集中到了澶州,將士們看到宋真宗的黃龍大旗,士氣高漲,個個奮勇殺敵,果然大勝。

王欽若當時任副宰相一職,他本來就和寇准不和,現在看到寇准陪著皇帝親征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真是又妒又恨。於是,他便借一次陪同宋真宗賭博的機會陷害寇准。王欽若對真宗說:“皇上您知道賭博的時候最危險的是什麼嗎?”宋真宗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很想知道答案,王欽若就趁機對真宗說:“最危險的是一次將所有的賭本都押上,因為這樣一旦輸了就可能會輸得精光。上次澶淵之戰,寇准分明是將皇上作為賭本押上了,這是把大宋所有的‘本錢’都押上了。這個寇准絲毫不顧及皇上的安危啊!”宋真宗聽了他的這番話後,非常生氣,覺得自己被寇准利用了,不久便撤了寇准的宰相之職。

後來,人們根據史料記載:“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引申出“孤注一擲”的成語。

——《宋史·寇准傳》

【求解驛站】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並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後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後一次冒險。

【活學活用】有時,~是極為不明智的。

【妙語點撥】王欽若妒賢嫉能,不甘心寇准搶佔戰功,便花盡心思,用賭博設喻,在皇帝面前讒言寇准,居然論述得頭頭是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奸邪險偽的大臣,他害起人來簡直是太有才了。如果他能把一半的才能運用到正道上來,宋氏王朝的生命週期說不定還能延長一些呢。王欽若所述的“孤注一擲”,的確不可取。實際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按法則出牌和不輕易孤注一擲的道理。否則,魯莽行事,只會自食惡果。

【近義】破釜沉舟、垂死掙扎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