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釋義】命運不濟,多次瀕臨絕境。也用來形容歷盡艱險,死裡逃生。

【出處】楚·屈原《離騷》。

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一生憂國憂民,牽掛百姓疾苦,即使遭到奸人陷害而被流放時,仍為國家的命運而擔憂,在他的不朽之作《離騷》中,有一節是這樣寫的: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馳以馺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馻兮,又申之以攬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大意是:“我經常深深地歎息,用袖子擦去滿眶的眼淚,因為我時刻思念著楚國百姓,他們是那樣艱辛、勞累!我只不過是追求美好的德行,卻招來辱罵,竟然丟掉官位。

流放我、迫害我、侮辱我,因為我身上戴著蕙草,因為我採集了芳草、佳卉!怕什麼!只要是我真心喜愛的,即使為它死亡九次,也決不後悔!”

成語是由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演變為“九死一生”。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