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漢哀帝劉欣是漢成帝的養子。成帝死後,十九歲的劉欣於綏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即位稱帝,翌年改年號為「建平」,此即歷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漢哀帝。

即位初期,面對漢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為。他為此曾躬行節儉,勤於政事,又啟用龔勝、鮑寅、孫寶等有識之士,頒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試圖抑制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然而哀帝生不逢時,當時漢家王朝根基已動,無論何人也無力回天。哀帝的革新政策也因受到大貴族官僚的反對而失敗,而長於權術的祖母傅太后的干政,使哀帝辦起事來力不從心,結果導致權力外移,朝風日壞。

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親丁太后得病去世。擔任「黃門待詔」的顧問夏賀良向漢哀帝上奏說:「漢朝的曆法已經衰落,應當重新接受天命。成帝當時沒有順應天命,所以他沒有親生兒子。現在,皇上您生病的時間已很長了,天下又多次發生變異,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馬上改變年號,才可以延年益壽,生養皇子,平息災禍。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不照著做,各種災禍都會發生,人民就要遭受災難。」

哀帝聽了夏賀良的一番話,也盼自己身體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後的第四天,發佈詔書,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改帝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把計時的漏上的刻度從一百度改為一百二十度。

改變年號以後,哀帝還是照樣生病。夏賀良等人想趁機干預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哀帝也因夏賀良的話沒有應驗,派人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作了調查,知道他們實際上是一夥騙子,於是在八月間又下詔書,說道:「黃門待詔夏賀良等建議改變年號和帝號,說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國家永遠安定,我誤聽了他們的話,希望給天下帶來安定,但是沒有應驗。夏賀良等說的做的,都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日的詔書,除了大赦一項之外,全部廢除。」

這次改元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夏賀良等人因妖言惑眾,被處以死刑。——《漢書·哀帝記》

【拼音】 [bu he shi yi]

【五筆】 GWJP

【繁體】 不合時宜

【解釋】: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出自】:《漢書·袁帝紀》:「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示例】:聞得他因~,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與時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用 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與時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反義詞】因時制宜

【例句】中國古代的教育方法,有不少東西值得借鑒,但如不加分析地照搬,那就~了。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