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國王喬治三世

威爾士親王弗雷德和王妃奧古斯塔所生的長子喬治·威廉。弗雷德裡克剛12 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由於小喬治的父親弗雷德和爺爺喬治二世的關係相當緊張,小喬治是在聖詹姆靳廣場邊的一所住房裡誕生的,因為國王把他的父母從王宮中驅逐出去了。

小喬治在學校時功課較差,他顯得比他的真實年齡要小。然而,從很小時候起,他就懂得自己是帝王的後代。常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之一是未來的諾思勳爵。諾思的父母對兒子說:「諾思,見到小喬治王子時要向他鞠躬,稱呼他陛下。與他玩遊戲時,要想法讓他贏,千萬不要動手打他。兒子,只要你討他喜歡,天知道,有朝一日,你就可以謀得一個掛名好差事。你的父親也就可以從男爵升為伯爵了。」

十分奇怪,在這種環境下,小喬治竟具有一種招人喜歡的性格。他被描述成「沉默寡言,謙虛謹慎,動輒害羞」的孩子。對小喬治一生影響最大的是他那位佔有欲頗強的母親,以及母親的好友布特怕爵。小喬治把布特伯爵看成自己生身的父親,有什麼事,總是去徵求他的意見。

1759 年,當小喬治知道自己不久即將成為國王時,他愛上了薩拉·倫諾克斯郡主。她是前朝的國王查理二世的後裔。小喬治寫信給布特伯爵說:「我想,有朝一日,您會同意我將她立為王后。」而布特伯爵卻勸小喬治放棄與自己臣民結婚的想法,而到德國的公主們中物色合格的人選。

小喬治在祖父去世後立即登基。這位22 歲的喬治三世好像有很多長處。

喬治二世的首相沃波爾說他「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紅光滿面,笑容可掬」。

喬治三世還繼承了家族那種兩眼凸出、膚色白皙的生理特徵。盡避他不算十分漂亮,但按照日爾曼人的看法就很不錯了。

由於歐洲各王室之間通婚頻繁,本朝開國之君喬治一世的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安妮女王,所以喬治三世的祖父和父親都有較重的德國口音。而喬治三世卻是在英國出生並接受教育的。他完全與英國人息息相通,從未去過祖籍德國漢諾威,他是安妮女王去世以來,能說一口純正英語的君主。憎恨和畏懼外國人的英國人,是很在乎這些事情的。

喬治三世的書讀得並不好,但他卻不辭辛苦,竭盡一切努力去完成國王的職責。很少有像他那樣自覺到對上帝、對臣民應盡職責的君主。國王是個篤信宗教的年輕人,不像喬治二世半心半意做樣子,他的宗教信仰是非常虔誠的。喬治三世一輩子每做一次祈禱總要花去大量的時間。

喬治三世上台後的當務之急,是整頓祖父宮廷中聲名狼藉的驕奢婬逸風氣。登基一個月後,他就發表了一篇文告,鼓勵孝梯忠信、禮義廉恥。國王一緊張話就說得很快,而且有些口吃,並在說話的停頓聲中發出嗒嗒聲。為此,曾有人誹謗國王,說他已顯出神志不清的跡象。與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相比,喬治三世似乎是有點遲鈍,有點死板。盡避他的所作所為遭到歪曲,比任何一代英國君主都要嚴重得多,盡避他也犯過錯誤,但他是漢諾威王朝中唯一可以稱為正直高尚的人。

選取了一位門當戶對的德國夏洛蒂公主做王后以後,喬治三世便著手摧毀輝格集團的權力。這個集團自1714 年以後一直控制著政府。過去,喬治二世親自遴選大臣,但只限於在狹小的職業政客這個特權階層中遴選。喬治三世拒不接受這種限制,這並不違犯憲法。這時候,歐洲大陸各國已建立了君主開明專制,但喬治三世並不想倣傚,而是親自過問國事。他不像他的祖父喬治二世,長期住在漢諾威過著安逸的生活,而國王的大權卻旁落了。喬治三世先後免去了皮特和紐卡斯爾的首相職務,起用他的恩師布特伯爵掌權。

布特伯爵與詹姆士二世保王黨人有過瓜葛,後來雖然加入了代表新興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輝格黨,但並沒有擔任黨內要職,而且他來自仍被英國人視為化外之地的蘇格蘭,這些情況都對布特不利,因此喬治三世自然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喬治三世為了保住布特的權位,採用了一些連他自己也痛恨的手法。布特費盡心機通過議會與法國締結和約後,接著就辭職了,他不願面對全面的攻擊。

喬治三世不停地撤換首相,先後撤換了4 個。大臣們議論紛紛,說國王未對自己的大臣給以應有的支持,遇事獨裁專斷不與他們商量,而是去徵求「潛入幕後」的布特的意見。和喬冶三世關係最惡化的要數首相格倫維爾了,他在國會長篇大論地責備喬治二世忘恩負義。國王回擊他說:「當他使我厭倦了兩個小時以後,我看一看表,看他能不能使我再厭倦一個小時。」在國王和首相產生矛盾帶來政治危機期間,國王只好聽任迎台低級趣味的街頭小報詆毀自己。

喬治三世和首相的矛盾使人看清,得不到國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壽命不長。然而,同樣地,首相如果得不到議會的尊重和支持,也立足不住。

1770 年,喬治三世認為他找到了一個國王與議會都可以雙雙接受的理想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國王童年時的朋友諾思勳爵。

諾思首相在議會裡得到多數人的支持長達10 年之久。從英國的政治背景上看,喬治三世的判斷是正確的。盡避有的報紙議論說,選中諾思證明國王愚蠢——一個笨蛋被另一個笨蛋選中。甚至後來的歷史學家還認為諾恩是「英國歷史上最壞的一個首相」。其實,這位在1760 年還是「沒有經驗的娃娃」,現在已經成了一位機警的政治家。諾思是一位優秀的議會會員,一位能幹的演說家,也完全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和平時期的首相。

諾思任首相期間,美國人民在華盛頓領導下,開展了獨立戰爭,從而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此,諾恩首相和喬治三世受到了保守勢力的攻擊,他們稱諾思是「失掉美洲的那個人」。其實,首相也好,國王也好,只是在戰爭事實上已經打敗的最後一刻才改變態度,承認美洲獨立的。俄羅斯的凱瑟琳女王曾說:「與其像英國喬治三世那樣允許美洲獨立,我不如對自己的腦袋開槍。」

諾思政府在一片譴責聲中下台了。查理·福克斯與剛下台的諾恩攜起手來,成立了福克斯——諾思內閣。這個福克斯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說家,他在議會裡把喬冶三世描繪成一個獨裁的暴君,他瘋狂地追求報復,耗盡了臣民的血汗和財富。福克斯要求給國王權力加上更多的限制和羞辱。令人吃驚的是,正是這位大罵同王的政治家,卻被喬治三世遴選為首相,這足以說明國王的精明過人之處和寬容態度。

1783 年12 月8 日凌晨1 時,議會上院拒絕了政府的東印度法案。國王於是下令解散福克斯——諾思內閣。喬治三世精心選擇了這樣一個時刻,因為國家不允許非法擴大國王的權力,也不允許政府反對國王的權力。有影響的人民感到福克斯走得太遠了,又回過頭來支持國王。

下一任首相是小威廉·皮特,當時僅24 歲。皮特是喬治三世一手遴選的。

幾個月來,皮特這個新組成的政府總是在議會裡遭到失敗,但國王卻拒不接受皮特的辭呈。後來大選的時機來到了,國王拿出自己的大量財力支持皮特,結果皮特的竟選對手福克斯慘敗。喬治三世選中皮特大概是國王知人善任的絕好證明。皮特一直當首相掌權達21 年之久。在這種危險的時刻,幸虧是皮特而不是那個放蕩的福克斯治理國家。

18 世紀80 年代,是喬治三世在位期間的最好歲月。在皮特首相的領導下,英國很快恢復了繁榮和自信。喬治三世處在風華正茂的中年,由於膳食簡樸和鍛煉身體,顯得十分英武、年輕。除1765 年害了一場病外,國王的健康狀況始終良好。

喬治三世是一個善良而忠實的丈夫。盡避在女人眼中不算很英俊,夏洛蒂王后己十分知足了。她曾說,她與國王的婚姻是幸福的,結婚以來,她從沒感到一時一刻的悲哀。他倆一共生了15 個孩子,無人能說國王的天下不是繼位有人。宮廷中的氣氛是輕鬆的。國王不像剛即位時那樣故作正經,在欣賞歌舞或聽朗誦詩歌時,會和大家一樣禁不住朗朗大笑。

由於能幹的首相皮特把國事治理得井井有條,喬治三世沒有政治壓力,他就能鑽研他的植物學了。他曾用拉爾夫·魯濱遜的筆名寫作論改進農業的小冊子。從智力上說,國王起步較慢,但他趕上來了。在18 世紀80 年代,與歐洲大多數君主相比,他毫不遜色。

但喬治三世也有頭疼的問題:他與其長子即未來的攝政王之間,敵對日益嚴重。漢諾威王朝似乎有父子間不和的「傳統」。喬治一世和奧古斯塔斯不和、喬治二世和「可憐的弗雷德」之間有衝突,現在又在喬治三世和王太子之間出現了分裂。應該說,他們雙方都有錯誤。喬治三世的弱點是他太呵護孩子了,他真愛自己的兒子,但卻要王子永遠像一個孩子。宮廷中那種「脫脂棉」空氣對一位充滿了活力的青年王太子來說,太沉悶和拘束了,而為了突破這些束縛,導致他幹出種種壞事。然而,喬治三世對兒子的愚蠢行為,反應是難過多於憤怒。不過比起先前那位可憐的弗雷德來,現在的王太子幸運多了。他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1788 年夏天,國王生了一場病。

10 月16 日這天,喬治三世雨中騎馬以後,突然痙攣,隨後國王的言行舉止失常,他不停他講話。大概就在此時,據說發生了有名的橡樹事件,說國王與一棵橡樹交談,好像這棵橡樹是普魯土國王,這個故事是一名被王家開除的小廝散佈的,對此人們半信半疑。

然而,1788 年11 月5 日,喬治三世的確出現過神經失常的舉止。在溫莎城堡就餐時,他揍王太子,並企圖把王太子的腦袋往牆上猛撞。國王喃喃自語個不停,嘴裡冒白沫,兩眼充血,看起來像兩顆紫葡萄。

當知道國土能活下去但不能恢復理智時,王后下令把他轉移出溫莎城堡,送到倫敦市郊一個名叫丘的村鎮休養。御醫們用殘酷得令人髮指的方法來為國王治療。喬治三世的主治醫生是林肯郡一家私立瘋人院的老闆,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威利斯的大夫。治療主要是訓斥、威嚇、穿緊身拘束衣。假若國王拒不吃飯或吵鬧不休,就把他的兩腿綁在床上,再用一條寬布帶沿著他週身捆紮起來。後來,又用一種特殊的椅子限制他的行動。具有十足諷刺意味的是,喬治三世把這個可怕的玩藝兒稱作「加冕椅」。真正的加冕椅給他帶來的是至高無上的威嚴,這個玩藝兒帶來的只是羞辱。

庸醫不止威利斯大夫一個。還有一個叫沃倫的大夫,他堅持要把一種毒蟲和芥茉敷料塗遍國王全身。他說這樣引起的水泡苦痛難熬,就會把國王身上的「壞液體」吸引出來。庸醫們的治療方法只能延緩病人的康復。但不管怎麼搞,喬治三世居然慢慢地重新恢復了理智,並且恢復到能參加1789 年4 月23 日為他康復舉行的慶祝會。

自那時以來,醫生和歷史學家對喬治三世的病爭論不休。一派認為國王的病最好用心理學解釋,另一派則認為他患的是一種少見的內科病。假若第二種解釋正確,那麼,嚴格說來,喬治沒有患什麼「精神失常」病。另有人認為,國王操勞太重,而失掉美洲殖民地是一種外傷性的誘發因素。

喬治三世似乎本來應做一名德高望重的鄉紳,而實在當不了什麼國王。

後來研究人員在分析當年喬治三世的疾病時,從伴隨疾病而出現的症狀上,如脈搏過速,嚴重皮疹,兩眼充血,兩腳浮腫,尿帶紅色等,認為患者得的是一種不常見的、直到20 世紀30 年代才搞清楚的噗林病。

噗林病是給噗林新陳代謝混亂所起的一種疾病的名字。這個新陳代謝過程產生血液中的紅色素。假若這種紅色素過多,尿就變色,包括大腦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都要中毒。這種解釋聽起來很離奇,但完全符合喬治三世的病情。

喬治三世生病時英國人民還是愛戴他、尊重他的。1788 年11 月,人們認為國王即將死去而由王子即位時,股票市場一片混亂。國王的及時康復,大多數人民互相拱手慶賀。1789 年國王英格蘭南部之行獲得巨大成功,每個村莊都搭起牌樓,全村出來歡迎。國王洗海水浴時,當地樂隊站在海水中演奏《上帝保佑吾王》。

然而,並不是各階層人民都支持和擁戴喬治三世。

1793 年爆發的對法戰爭,給英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英國的新興資產階級和勞苦大眾,形成了要求取消君主制、實現共和的思想。由於階級矛盾激化,國王成了許多暗殺陰謀的目標。1800 年5 月15 日,喬治三世站在一家劇院的王家包廂中時,有個人站在樂池的木箱上,朝國王開了兩槍。子彈未打中,嵌入包廂的板壁上。喬治三世命令演出繼續進行。他非常鎮靜,中間休息時他還打了會兒瞌睡。

1801 年和1804 年,喬治三世有兩次舊病按發。直到超過70 歲,國王「精神失常」總共不到6 個月。只是到了1810 年,那不治的精神病才又降臨到他的身上。

喬治三世一生中的最後10 年很悲慘。他又老又瞎,白鬍鬚很長,穿一身紫色的晨衣,在溫莎城堡一套與世隔絕的房間裡,蹣跚地踱來踱去。只有胸前佩帶的嘉德勳章提醒人們,這個病得不成樣子的老人是英國國王。1820 年1 月29 日,喬治三世安息了,享年82 。他老來像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那樣仍然受人尊敬。人們知道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好國王。關於君主制為什麼在法國失敗而在英國倖存下來,人們寫了不少書加以解釋。歷史學家應該考慮:國王喬治三世為人正直可能與這很有關係。

(賀文章)

《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