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王盧作孚

1893年4月14日,盧作孚出生於四川省合川縣北門外楊柳街曾家祠堂的一戶貧苦人家。他的父親盧茂林為了養家餬口,長年累月在外面販賣麻布,被當地人稱作"盧麻布"。盡避父母辛辛苦苦,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艱難。

盧作孚從小就酷愛學習,很想能進學堂唸書。父親因為吃夠了目不識丁的苦頭,所以咬緊牙關,一家人節衣縮食,把盧作孚和哥哥盧志林送進了學堂。小作孚非常高興,學習也很刻苦。然而不幸的是,不久以後,小作孚忽然生了種怪病,渾身發燒,四肢無力。家中無錢請醫生,母親只好自己採來草藥為兒子治病,哪知藥不對症,藥汁入口,小作孚竟成了啞巴!命運的殘酷打擊,使得盧作孚在小小年紀就懂得了生活的甘苦。哥哥十分心疼這個用眼睛說話的弟弟,每天放學回家,都要把當天學到的知識講給小作孚聽。

兩年以後,一個明媚的春日,可愛的燕子飛進了盧家來築窩。小作孚高興地追著燕子玩耍,一不小心,重重地摔了一跤,沒想到這一跤竟摔出了奇跡,小作孚居然能開口說話了!他回到了久違的學堂裡,在14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畢了業。然而,由於家庭的貧困,他只好再一次離開了學校。

第二年,家中的經濟情況稍有好轉。盧作孚向父親提出繼續讀書的請求,父親同意了。15歲的盧作孚隻身來到省城,進成都補習學校自修。他以驚人的毅力,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學完了中文版的數學;為了學習英文版的數學,他又奮力攻讀英語,從此踏入了高等數學的大門,並且將學習心得和解題方法等編輯成書,著有《代數》、《三角》、《解析幾何》、《數學難解題》等。

更重要的是,盧作孚在廣泛閱讀古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書籍的同時,還精讀了學校圖書館所藏的國內外重要書刊,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以及孫中山先生的講演。他幾乎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孫中山先生的《實業計劃》和《建國大綱》,還特別抄下了《建國大綱》中的一段話,把它貼在自己的桌上,作為座右銘。他認定只有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才能救中國,於是在18歲時,就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把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作為自己的志向。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後被袁世凱篡奪了。年輕的盧作孚感到中國的政治改革難以推行,在1914年前往上海,尋找新的救國之路。他結識了愛國教育家黃炎培,在黃先生的影響下,盧作孚得到了一個新的結論:要使祖國擺脫政治的腐敗和列強的掠奪,真正富強起來,只有喚起民眾;而要使民眾覺醒,就必須從發展教育開始。第二年秋天,盧作孚回到家鄉,先後在合川和成都擔任教師、記者和編輯。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和揮代英、肖楚女等人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還利用擔任《川報》主編的便利,發表了多篇宣傳反帝愛國的文章,在輿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當時川軍第九師師長楊森很賞識盧作孚的才華,邀請他到滬州擔任教育署長。盧作孚乘機推行他教育救國的思想,創辦了通俗教育會,並請揮代英、王德熙等進步人士任川南師範學校校長,實行教育改革,受到師生歡迎。1924年,盧作孚又被楊森聘為成都通俗教育館館長。他積極地開展群眾教育工作,辦夜校、開講座、搞宣傳,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當時的四川,還是軍閥割據、相互混戰的局面。不久以後,楊森被另一個軍閥劉湘打敗,四川又成了劉家的天下。接管成都的是劉湘的部下王纘結,此人認定通俗教育館是楊森辦的事業,所以不擇手段地進行破壞。盧作孚無可奈何,只得放棄這項工作,回到故鄉合川。

這時的盧作孚,已經不是離開家鄉時的那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了。將近20年的風風雨雨,使他對中國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能夠冷靜地思考自己所走過的道路。他終於明白了,把自己的事業同軍閥聯繫在一起,是沒有出路的。他常常對人說:"紛亂的政治靠不住,靠軍人辦教育,也無法建立穩固的基礎。"他認為,四川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落後,主要是交通的不便造成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因此當務之急是發展省內交通事業。在對當地的自然條件、社會需要和客觀可能進行綜合分析之後,他認為從事內河航運,會比修建公路、鐵路容易收到成效,而投資也相對少一些。

他決定創辦一家以經營航運為主的股份公司。

1925年10月,在朋友們的大力幫助下,民生公司誕生了。新公司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資金缺乏。盧作孚在合川召開首次發起人會議,議定由發起人分頭招募股金2萬銀元。可是,支持盧作孚的人,多半是兩袖清風的窮秀才,而那些資金雄厚的商人士紳,卻都在一邊觀望。最後還是合川縣長帶頭,才募集到資金8000銀元。盧作孚帶著這筆錢到上海,打算訂購一艘載重70噸的小客輪,可是一打聽,這樣的一艘客輪造價要3.5萬銀元!盧作孚急得一連幾天茶飯不思。但他畢竟是個有見識、有氣魄的人,經過冷靜的考慮,他大膽地決定,先用5000銀元購買發電設備,造福合川,使股東見到實惠;再用剩下的3000銀元作為定金,與造船廠簽訂造船合同。盧作孚回到合川後就著手籌建發電廠,不久,電廠開始發電,合川縣點油燈的時代結束了。這項事業的成功,為盧作孚贏得了信譽。

第二年5月,新船在上海造成。盧作孚募足資金交付了船款,新船經過試航,上溯長江,經過無數的激流險灘,安然抵達重慶。盧作孚為新船取名為"民生",表示他為實現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而努力的信念。7月23日,對於民生公司、對於未來的中國船王盧作孚,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披紅掛綵的民生輪滿載乘客,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從重慶啟航,當天下午便順利到達合川,完成了65公里的處女航。盧作孚苦心籌劃的重慶——合川航線正式開通了。

民生公司以"安全、迅速、舒適、清潔"為服務宗旨,很受乘客歡迎。公司業務興旺發達,人們看到投資航運事業有利可圖,也就紛紛入股。1927年初,民生公司增加投資5萬銀元,又添購了2艘輪船,開闢了自重慶到涪陵的新航線。從嘉陵江支線起步的民生公司,從此進入了長江主航線。

但是,盧作孚很快就發現,在軍閥割據的四川興辦實業,依賴軍閥固然要不得,可是完全擺脫軍閥同樣也辦不到。你不去找軍閥,軍閥也要來找你的麻煩!

民生公司的航線從重慶到合川,盡避只有幾十公里,卻跨越了兩個軍閥的防區,合川是28軍師長陳書農的防區,重慶則是21軍劉湘的防區。兩個防區交界處的北碚鎮,匪盜橫行,卻無人過問。航道通了,"人道"不通,民生公司同樣無法順利發展。所以,盧作孚只得著手去打通軍閥的關節。

合川這邊還好辦,陳書農為了本防區的繁榮興盛和地方稅收的增加,樂意支持盧作罕;加上盧作孚還不時給陳書農送錢送禮,所以陳書農甚至不惜派軍隊為民生輪保駕護航。可劉湘那邊就麻煩了。劉湘同楊森是死對頭,因為盧作軍曾擔任過楊森的民眾教育館館長,所以劉湘把盧作孚看成是楊森的爪牙,處處同他為難。

然而,當時的四川軍閥中,要算劉湘的勢力最大。盧作孚無法迴避這個難題。他先是請朋友從中協調,不料劉湘根本不買賬,開口就說:"楊森的人靠不住!"盧作孚考慮再三,決定親自去同劉湘談一次。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去,說劉湘這人六親不認,對盧作孚的成見又深,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盧作孚堅定地說:"為了'民生'的發展,只有這一條路了。"

劉湘當時住在重慶李子壩公館。盧作孚上門求見,劉湘故意讓他在客廳裡坐了個把小時的冷板凳,才傲慢地踱出來,久久地打量著盧作孚不做聲。盧作孚主動寒暄了幾句,就開門見山地切入了正題。他莊重地說:"自民生公司創立以來,出入貴防區,常常因為航道不安全,影響了航運事業的發展。今天我登門拜訪,就是希望劉軍長能鼎力相助,在重慶與合川之間成立峽防局,保護地方上的安寧。"

劉湘輕蔑地說:"為了兩隻破船,成立峽防局,值得麼?"

盧作孚針鋒相對地說:"劉軍長是四川人,自然瞭解四川的實情。四川政治閉塞,經濟落後,科學文化不發達,都是因為交通不便造成的。要想繁榮家鄉,當務之急在於發展交通,而公路、鐵路投資太大,一時難以見效,只有大力發展航運交通,才是四川的前途所在啊!"

劉湘冷冷地說:"我是四川人,所以我要統一四川。發展四川,首先要發展土產。我有榮昌燒酒房的泥金茶壺,有隆昌的白豬兒和川內的名貴藥材,不靠科學也能發展,閉關也可以自守!"

盧作孚對劉湘的愚昧一時也無可奈何。

後來,盧作孚打聽到劉湘不信科學,卻信迷信,對算命先生劉從雲奉若神明,拜劉從雲為"軍師",言聽計從。盧作孚靈機一動,決定以毒攻毒。他不惜重金厚禮收買劉從雲,請他設法讓劉湘轉變態度。

當時,劉湘同他的叔父劉文輝為了爭奪地盤,矛盾越來越尖銳。劉從雲乘機故弄玄虛地說:"古人道'一林不藏二虎,一川不容二流(暗指劉湘和劉文輝兩個姓劉的人)'。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湘字是水旁,輝字是火旁,水火相剋,要水盛才能滅火!因此,凡是與水字有關的事情,你要多多關心輔助。"

劉湘聽得神乎其神,懵懵懂懂地又問:"請軍師明示,什麼是與水有關的事情呢?"

劉從雲好像不在意地說:"比如盧作孚辦航運,不就是水上的事情麼!"

劉湘如夢初醒,馬上召請盧作孚、陳書農共商大事,決定合川、巴縣、江北、壁山四縣實行聯防,在合川設立峽防局,由盧作孚擔任局長。盧作孚憑著這個職務,首先以開闢航線的名義,獲得了重慶到合川、重慶到長壽、重慶到涪陵等航線的專營權;然後,又規定了大宗貨物如鹽、山貨、藥材等都由民生公司統一裝運。這些措施,使得民生公司在經營上取得了很大的優勢,盈利也大大增加。

打通了航線,只是發展航運的一個方面。當時同行中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除了民生航運公司,還有軍閥的輪船和洋人的輪船。洋輪資本雄厚,軍輪有後台撐腰,都很難對付。盧作孚分析了當時的局勢,決定採取逐個擊破的辦法,第一步先解決軍輪的問題。四川軍閥雖多,最大的是劉家,也就是劉湘和劉文輝。劉湘已採取了合作的態度,剩下的就是劉文輝了。劉文輝的五哥劉文彩,是駐宜賓的清鄉司令兼川南稅捐總辦,橫行霸道,財大氣粗,他有蜀通號、南通號、昭通號3艘輪船,並且壟斷了從重慶到滬州和宜賓的航線,不許別家的輪船行駛。盧作孚親自來到宜賓的劉氏莊園,送上厚禮,向劉文彩"借路",希望能夠得到自重慶至宜賓的通航權。劉文彩收下禮物,卻寸步不讓,狡猾地說:"我的輪船隻在宜賓到重慶一線航行,從不打算到合川,你盧作孚就在合川到重慶一線航行,不也很好嗎!"

盧作孚同他談不通,只得再去成都找劉湘。這一回竟得到了個意外的收穫。原來,就在幾天前,劉湘在自己的公館內,抓到一個刺客,審問出來是劉文彩派去的。劉湘本來就想找機會吞併劉文輝,正好抓住了這刺客事件大做文章。劉文輝此時還不想同劉湘翻臉,所以忍氣吞聲地作辯解。他知道盧作孚同劉湘有合作關係,便想請盧作孚從中調解,於是大罵劉文彩不懂事,叫劉文彩無條件地將輪船賣給民生公司。劉文彩嘴上答應了,但是拖著不辦。沒想到劉湘的大軍已經打了過來,劉文輝兄弟吃了敗仗,退出宜賓,輪船也落到劉湘手中。盧作孚乘機同劉湘商量,將3艘輪船併入民生公司。其他軍閥看見這個情況,也就樂意在劉湘面前賣個人情,將自己的輪船都賣給盧作孚。

1929年,盧作孚當上了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他利用工作之便,獲得了其它輪船公司所沒有的優勢和特權。然後,他再以比較優厚的條件,吸引其它公司和民生公司合併。由於措施得當,到1935年,民生公司共合併、收買了39艘輪船,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四川方面的航運業。

同外國輪船公司的鬥爭是一場硬仗。英國的太古、怡和公司,日本的日清公司等,都是老牌的航運公司,他們串通起來,想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擠垮民生公司。外國客輪將船票價格降到一半以下,甚至讓乘客免費乘船,還贈送一把洋傘。洋人想用這種辦法,把生意都搶過去,使民生公司無客可載、無貨可裝,只好關門。

但是,外國老闆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因為外國船員一向拿中國人不當人,隨意打罵欺凌。盧作孚就看準了這一點,教育民生公司的船員一定要尊重乘客,平等和氣,並且對船員的服務質量進行專門培訓。為了保證服務質量,盧作孚常常親自上船,和船員穿一樣的衣服,干一樣的活,以身作則,對乘客態度和藹,問寒問暖,扶老攜幼,端茶送水,甚至為乘客提行李,打鋪蓋,還熱情地向乘客介紹沿途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當人們知道這位跑前跑後的熱心人就是民生公司的總經理時,都十分感動。乘客們都感到,乘中國船不僅生活上便利,更重要的是人格上受到尊重。所以大家都願乘民生公司的船。有許多乘客寧可多住幾天旅館,也要等到民生公司的班船。

同時,民生公司也盡量降低票價。這樣必然影響到公司的利潤。但是全公司職工都憋著一口氣,一定要把外國佬的氣焰打下去!大家紛紛表示,寧可少領工薪、不要年終獎金,也不能讓公司垮掉!這使盧作孚更堅定了同外國輪船公司鬥爭到底的決心。他常常幾個月不領薪金。他一再對公司職工說:"我們要鼓足勇氣,提高信心。凡是白種人做得到的,黃種人也一定能做得到!凡是日本人能做得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得到!"

盧作孚還利用航務管理處的名義,收回了原來由洋人把持的海關巡江公司竊取的航務管理權,對外輪在川江航行採取了限制措施,規定凡是外國輪船進入四川,必須向航務管理處申報,要接受中國士兵的檢查,遇到木船要減速行駛,如沖翻中國船隻,應賠償一切損失……開始,外國輪船還想擺洋大人的威風,拒絕接受這些條件。但盧作孚強硬地表示,凡未向航務管理處申報的外國輪船,一律不准裝卸。因為碼頭工人都是中國人,都執行有關規定,所以外國輪船也就不得不服從航務管理處的管理。因為無利可圖,外國輪船終於逐漸退出了川江航運。

在這場鬥爭中,民生公司不但沒有被擠垮,反而得到了大發展。短短10年間,民生公司發展到40多艘輪船,開闢了9條航線,西到宜賓,東到上海,在長江沿線各大中城市都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情緒高漲,盧作單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中國人不乘外國船、中國船不裝外國貨"的口號,使中國的航運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民生公司更明確地提出了"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的企業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撐下,民生公司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搶救了大批國家財富;而民生公司也因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100多名員工壯烈犧牲,60多名員工光榮負傷,16條船被日軍炸沉。

到40年代末,民生公司已擁有140艘輪船,3個附屬企業和95個投資企事業,成為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民族資本集團。

盧作孚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船王"。

《富豪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