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出自荷馬史詩

大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之間,古代希臘產生了兩部偉大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這兩部長詩進行最後加工整理的作者名叫荷馬,這是個到處演唱的盲人歌手。因此後人把這兩部史詩統稱為荷馬史詩。荷馬史詩取材於古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的戰爭故事,它情節生動,結構完美,是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3000 多年來,它的藝術魅力迷倒了千百萬崇拜者,從古希臘的柏拉圖到古羅馬的西塞羅,從意大利的但丁到俄羅斯的普希金,都是它的忠實讀者。然而,對荷馬史詩崇拜得五體投地,而且對它幾乎每句話的真實性都篤信不疑的,則要數十九世紀的德國商人亨利希·施利曼。他認為荷馬史詩中描寫的有關特洛伊戰爭的場景並非完全是藝術想像,而是有其歷史根據的。依據史詩的指點,他在小亞細亞半島發掘出湮沒兩千多年的特洛伊古城遺址,找到了「普裡阿蒙寶藏」,又在伯羅奔尼撤半島發掘了邁錫尼王族的陵墓,打開了「阿特柔斯寶庫」,從而發現了一個被人遺忘兩三千年的新世界,填補了歐洲古代史的一大空白。

「書中自有黃金屋」,施裡曼憑借荷馬史詩發掘寶藏的傳奇經歷,無疑成了這句名言的最好佐證。

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怎樣?讓我們慢慢道來。

施利曼出生於德國北部麥克倫堡的新布闊夫鎮,父親是個窮牧師。由於家境貧寒,父親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但他卻酷愛古代歷史,經常繪聲繪色地給他的6 個孩子講敘荷馬史詩所記載的有關希臘人和特洛伊人戰爭的故事。

那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搶走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倫。於是,墨涅拉俄斯的哥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鼓動所有的希臘首領去討伐特洛伊人。他們乘坐1000 條大船到達特洛伊,對這座城市圍攻達10 年之久,仍未成功,最後還是巧施「木馬計」才攻進城門,打敗了特洛伊人,搶回海倫,並縱火焚燬了特洛伊。對這個故事,孩子們百聽不厭,尤其是亨利希更是瞪著小眼,聽得入神。

1829 年的一天,牧師特地從街上買來一本葉勒爾編的兒童版《圖說世界史》,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7 歲的兒子亨利希。小施利曼坐在桌邊,聚精會神地看著這本引人入勝的圖書,一幅描繪大火籠罩特洛伊城,達爾達尼亞王埃涅阿斯背著年邁的父親逃難的插圖,激發起他強烈的好奇心。他問父親:「爸爸,您講特洛伊城完全不存在了,可是葉勒爾卻肯定看見過特洛伊,要不他怎麼能把它畫出來呢?」老施利曼解釋道,「亨利希,這是一幅想像的畫啊。」亨利希並不滿意父親的回答:「爸爸,特洛伊的高大城牆和畫上的一樣嗎?」老施利曼心不在焉地說:「也許一樣吧!」亨利希喜出望外地說:「那麼,這座城不可能全都不存在了,肯定還有一部分埋在地下。我長大了一定要把它挖出來。」從此,要找到特洛伊城,這個童年的夢想,便深深地印在亨利希·施利曼的腦海裡。

14 歲那年,小施利曼便中途輟學到佛爾斯騰堡一家雜貨店當學徒。他每天從早干到夜,沒有時間讀書。但童年的記憶是終身難忘的,他沒有忘記荷馬,也沒有忘記特洛伊。一天晚上,一位鄰居到店裡喝酒,灌了兩瓶酒以後便醉醺醺地倚在櫃檯邊,用希臘語抑揚頓挫地背起了《奧德賽》。

小施利曼雖然還不懂希臘語,但那鏗鏘悅耳的詩句卻使他著了迷。他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積存下來的錢為醉漢付了帳,並清那人從頭到尾再朗誦一遍。他自己也暗下決心,以後要學會希臘語,也能夠閱讀古希臘文寫成的史詩原著。

然而三四年後,他被工作所累,口吐鮮血,只好離開雜貨店,在輪船上當服務員。後來這艘船在荷蘭海面沉沒了,他在海上顛簸9 小時後,才被浪濤拋到岸上。接著,他在阿姆斯特丹一家貿易公司謀到一份工作。從這時候起,他開始學習外語。他僅用兩年業餘時間,就自學精通了英語、法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意大利語。每種語言只用了一個半月就達到了會說會寫的程度。

24 歲那年,他用不到6 個星期的時間,就學會了俄語。

施利曼在做生意上也與學外語一樣很快獲得成功。他在彼得堡做批發生意,很快發了財;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他作為軍火承包商又發了大財;28 歲時他又闖蕩美國,成了美國公民。一系列成功的商業活動,使他成為百萬富翁。但是,這並不是他的目的,他積累財富是為了實現童年的夢想:發掘特洛伊,找到荷馬史詩中所描繪的那座城市。

語言奇才施利曼在掌握七八種語言後,並未接著學希臘語,因為他擔心自己一旦涉獵希臘文化會著迷,而放棄經商。這樣便不能為實現童年的理想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直到他又掌握了波蘭語、瑞典語、挪威語、斯洛文尼亞語、丹麥語、拉丁語以後,到34 歲那年才開始學現代與古代希臘語。同以往一樣,他一個半月就學會了現代希臘語,又過了三個月就掌握了古代希臘語。從此,他就能夠閱讀他所鍾愛的荷馬原著,能夠領略荷馬史詩的六音步詩行的奧妙了。但他與前人不同的是,他把《伊利亞特》與《奧德賽》不僅是當作詩歌來讀,而且是當作歷史來學習,從荷馬史詩的字裡行間來探尋童年夢想的軌跡。

1868 年,施利曼46 歲時,他斷然從商界引退,開始把自已的餘生和金錢獻給發掘傳說中的特洛伊古城這個偉大的事業中去。

第二年春天,他開始對童年嚮往的地方進行首次考察。他踏上小亞細亞半島西北岸,親眼看到廣闊無垠的特洛伊平原。他僱用一個當地人作嚮導,首先考察了某些學者所認定的特洛伊遺址——布納爾巴希村。結果發現該地與荷馬史詩中的描述不盡相同。比如荷馬描寫特洛伊城附近有兩道泉水,而該地卻有40 道;荷馬描述的特洛伊城與海邊距離最多5 公里,那兒離海卻有12 公里,而且旁邊只有一個小山頭,恐怕也不可能建造高大的宮殿和城牆。

他遍尋該地,一點古建築的遺跡也沒有。於是他否定了這個設想。

接著,他按「書」索驥,又考察了布納爾巴希西北的希薩裡克山。這裡更靠近海岸,只有一小時路程,與荷馬描述相一致。歷史上這座山下曾建過名為新特洛伊的城市,而現在的名字又有「宮殿」之意。不過,這裡也沒有荷馬提到的兩道泉水,該如何解釋呢?正當施利曼為此犯難時,美國副領事卡爾沃特替他解開了疑團。原來此地屬火山區,有些溫泉會突然乾涸。此外,希薩裡克山坡平緩,阿基硫斯與赫克托爾在這裡決戰也是完全可能的。而史詩中描述這兩個勇士繞城三圈,在這裡也不過15 公里,顯然也是符合的。

根據這次實地考察,施利曼寫出了名為《伊塔克、伯羅奔尼撒和特洛伊》的著作,認定特洛伊的遺址就在希薩裡克山底下。但是,不少學者對他的論斷持否定態度,有的把荷馬史詩完全視作一種傳說,認為特洛伊城根本是子虛烏有,哪裡談得上依據史詩來考察發掘呢?有的說他是瘋子、傻瓜,居然想尋覓一座只存在於詩人想像中的古城,豈不是癡人說夢話!

可是,施利曼不但沒有氣餒,反而花錢從土耳其官方領到了發掘的許可證。從1871 年9 月開始,他僱用80 名工人,配備了當時最精良的挖掘工具,就在希薩裡克山發掘起來。

依照《伊利亞特》的敘述,雅典娜廟位於城內最高點,而波加摩斯的城牆是由波賽頓與阿波羅這兩位神修建的。施利曼由此推斷:雅典娜廟應位於高地的中央,兩位希臘神建造的城牆應在附近的平地上。於是,施利曼便指導工人在山北面陡峭的斜坡上挖了一道深溝。他們首先挖到的是其他時代的遺跡。在最上面的是羅馬時代的新伊利昂,接著是希臘時代建立的城市。由於施利曼急於求成,挖掘特洛伊城心切,認為特洛伊埋得很深,接近山底層,因此,只是一個勁地往下挖,挖了一道又一道城牆,結果把不少有價值的遺跡破壞了。

原來,座落在這裡的不是一座城,而是許多個城,一座又一座城市在這裡興起、毀滅,又重建。施利曼原打算尋找的是荷馬筆下的特洛伊城,結果卻挖出了9 座古城。

1873 年3 月中旬,他終於挖到了帶有遭受嚴重火災痕跡的大建築物、城牆、城門和鋪著石板的街道。他欣喜若狂,毫不猶豫地把這座大建築物稱為特洛伊王普裡阿蒙的宮殿,把城門稱作斯卡安門。

目睹這些經過火災的殘牆斷壁,荷馬史詩中描述的焚燒特洛伊城的情景似乎就呈現在眼前,他不禁淒然淚下。

施利曼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給哥哥的信中寫道:「在特洛伊地下深處收集到的頗有價值的古物,足以裝備一所傑出的博物館。可是我們現在疲憊不堪,既然已經達到了目的,實現了一生的宏願,那我們將在6 月15 日最後停止在特洛伊的努力了。」然而,就在他準備收兵的前一天,他在他的希臘妻子索菲婭的陪同下,站在現場大坑邊監督工人挖掘,在斷斷續續的三年挖掘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挖到一塊金子,這與他試圖證明特洛伊城曾擁有無數金銀財寶的想法相去甚遠。因此,他已不再指望有什麼重要發現了。但就在這時,他突然發現一個工人清理一堵牆的時候,在一件青銅器後面有一些閃閃發光的東西。

可能是金子!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接著又轉念一想,千萬不能讓工人知道。於是他把索菲婭召到跟前,叫她立即向工人宣佈:今天是他的生日,工人們不必幹活了,工資照發。等工人一走,施利曼夫婦就親自動手幹起來。

首先要把那件青銅器挖出來。由於它上面壓著6 米高的牆,必須把牆掏空。但這樣一來,牆隨時都有倒塌在他身上的危險,但一想到青銅器旁邊有閃光的金子,他便顧不得那麼多了。終於,從土裡露出了象牙般的光澤,可以用手掏出了當響的金子來了。索菲婭展開頭巾,施利曼一件接一件地把金銀財寶掏出來,放在頭巾裡。他們一直幹到黃昏,才將一堆金銀器物送到現場敖近他們住的木屋裡。晚上,施利曼夫婦倆在房裡欣賞起這數百件出土文物來。望著這攤滿一床的閃閃發光的寶物,夫婦倆欣喜異常。施利曼把金項鏈套在妻子的脖子上,又將熠熠閃光的金冠戴在她的頭上,一個念頭油然而生:這不就是特洛伊國王普裡阿蒙的寶藏嗎?這頂金冠也許就是美麗的海倫所佩戴的。於是這頂金冠後來被稱為「海倫之冠」。

在盡情擺弄一番之後,施利曼夫婦詳細地清點了這批稀世珍寶:兩頂金冠,大的一頂由16353 塊金片金箔組成,每頂金冠都有一串金項鏈,可纏繞在佩戴者的頭上。還有6 只金鐲,2 只金盃,1 只高腳琥珀金盃,在一件大的銀製器皿裡裝有60 只金耳環、8700 只小金環,以及其他金銀飾品。

根據施利曼和土耳其政府達成的協議,他理應將出土文物的一半交給土耳其。但他鑽了當時土耳其海關檢查不嚴的空子,將全部珍品偷運到雅典以後,才公佈了他的發現。

施利曼至死也沒有懷疑過這些珍寶不是特洛伊國王普裡阿蒙的財產。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他過於激動而張冠李戴了。他逝世後不到三年,作為他的助手和繼承者、考古學家德爾費爾特終於發掘了特洛伊城的全部居住遺跡,共有9 層,分屬於新石器時代到羅馬帝國時期。同時他真正弄清了荷馬筆下的特洛伊城,是從下面數起的第六層,而不是施利曼誤認為的第三層。因而那些財寶的主人並不是普裡阿蒙,而是比他早1000 年的一位國王。

盡避出現這個誤差,但是,發現特洛伊遺址並使之重見天日的榮譽,依然理所當然地屬於對荷馬史詩的真實性堅信不移的施利曼。從這第6 層遺址的發掘看,與荷馬史詩中反映的情況完全相符。既有堅固的城垣和緊密的城市房屋,又出土有大批陶器和青銅器。更有趣的是,那些房屋的地下幾乎都埋有大型的甕罐,口部蓋著石板,估計這是在特洛伊戰爭時期,城內居民為長期堅守而儲屯糧食的地方,這也印證了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長達10 年之久的說法。

成功發掘特洛伊遺址後,施利曼又一鼓作氣,繼續探尋孩提時的夢想。

他認為,既然發現了特洛伊城,就證實了邁錫尼王曾率希臘聯軍遠征特洛伊的歷史故事。由此他堅信,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的「多金的邁錫尼」也一定存在。於是,在1876 年8 月,他與妻子來到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一條狹窄的山谷。在靠近山谷盡頭,兩座高山之間,有一座矮小的山峰,但坡度陡峭,山頂遍佈厚5 米、高8 米的環形城牆的遺跡,在西北部建有一個宏偉的門道,在大門門楣上有三角形的石刻,上面雕著兩尊直立著的雄獅,中間是根石柱,表現雙獅拱衛一柱的意境。施利曼認定這裡就是邁錫尼城堡的遺址,那城門就是赫赫有名的「獅子門」。

但是,城堡內的宮殿已蕩然無存,只剩一些殘垣斷壁,有幾個希臘農民在山坡上放羊,施利曼就與他們閒聊起來。他們不知道有阿伽門農,也不知道邁錫尼,只是告訴施利曼,那些巨大石塊是「獨眼巨人建造的牆」,城牆內像蜂窩一樣的墳瑩則是「獨眼巨人用來烤麵包的爐灶」。施利曼一反當時考古界普遍認為阿伽門農的陵墓在城牆外的看法,認為那些城牆內的墳瑩就是阿伽門農及其戰友的墳墓。

於是,施利曼便在獅子門附近安營紮寨,在這個荒坡上開始發掘。希臘政府有條件地同意發掘,規定只能僱用少數工人,並上交發掘到的全部器物,還派了一個名叫斯塔馬大基的地方官在現場監督發掘。

這次發掘是從1876 年8 月7 日開始的,起先雇63 人,一個月以後增至125 個人,還加上4 輛馬車。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這表明當初施利曼選定的地址是對的。在離獅子門13 米、獨眼巨人圍牆不遠的地方,他挖掘到一道長35 米、寬4 米的兩排直立石板圍成的圓圈。圈內空地發現幾塊墓碑,他斷定在石板底下就是墳墓。

施利曼夫婦守在雇工旁,看著他們往下挖,首先挖出的是墓石,接下來是墓碑,最後顯示出深藏岩石下的坑井入口。施利曼夫婦興奮地交換著眼色:第一座坑墓終於發現了。

勞工們小心翼翼地鏟著泥土。突然,索菲婭發現泥土裡有明亮的閃光。

她不動聲色地支開勞工,拾起這件小東西,抹去泥土:這是一隻金耳環,不能再讓勞工挖掘下去了。施利曼立刻把他們悉數辭退。施利曼夫婦和斯塔馬大基親自動手挖起來,他們跪在地上,用小刀輕輕地剔除著各層泥土。

施利曼在邁錫尼城堡發現王族墓地的消息,頓時轟動了全世界。他們夫婦倆總共發現5 座墳墓,斯塔馬大基發現了第6 座,全都在石板圍成的圓圈內,那圓圈裡實際上就是一處陵園。6 座墓穴中共葬有19 個人,有男有女,其中還有兩個兒童。屍體上大多覆蓋著黃金。男人臉上罩著金面具,胸部覆蓋著金片。兩個婦女戴著金製首飾,一個戴著金冠。兩個兒童都包裹在金葉片裡。

這次的發現比起特洛伊古城發現更為重要。發掘出的寶藏越來越多。施利曼篤信不疑這就是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及其家族的墳墓。在第5 號墓中,他發現了3 具男屍,其中北面的第3 具屍體的面部不僅飾有黃金面具,而且其肌肉及眼、嘴等部位都還保存得十分完整,張開著的嘴裡露出32 顆牙齒。

施利曼認為他就是阿伽門農,並當即給希臘國王發去一封簡短的電報:「我正凝視著阿伽門農的臉瞠。」他那歡欣得意的心情溢於電文之中。

對施利曼來說,他發現的世界毫無疑問又是荷馬筆下的世界。可實際上,他又一次出現了差錯。也還是他的助手德爾費爾特經過數年的考證,發現這些墳墓的年代比阿伽門農的時代還要早400 年,粗略估計,約在公元前1600 年到1500 年之間。然而,不論施利曼發現了誰的墳墓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又一次把湮沒了的人類文明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更何況他發現的邁錫尼遺址至今仍是無可置疑的。在這個意義上,他發掘的世界依然可稱得上是荷馬筆下的世界。自1920 年起,韋思教授率領的考古隊,繼續在邁錫尼發掘,結果發現了許多邁錫尼時代的墳墓,進一步擴大了施利曼的戰果。

隨著施利曼發掘特洛伊城和邁錫尼城的巨大成功,在歐洲掀起了一股考古熱潮,遠古文化中心一個接一個地被發現了,近代考古學也隨之興起。

1890 年,十九世紀的一代奇才亨利希·施利曼在美國逝世,終年68 歲。

一部荷馬史詩的啟示,一個童年夢想的呼喚,再加上一生堅定執著的追求,也許就是施利曼發掘寶藏成功的訣竅所在。

(陳齊水)

《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