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跌下去吧!

成龍在一篇《我的妻兒》的訪談錄裡,憶述了一樁耐人咀嚼的往事。

他說:「為了避免兒子受到傷害,我過去一直保護他,擔心他被綁架,不准他去這裡,不准他去那裡,整天把他關在屋內。他於是作了一首歌,拿給我看,歌名叫《人造的牆》。他說,第一道牆是我,第二道是他媽媽,第三道是老師,第四道是他身邊所有的人。歌詞說,所有的人都需要自由。他說,他要出去聞一下花香,但不知要走多遠,不知那牆有多厚。他說他知道當他跌倒時,我們會在他身體下面放個軟墊,但是,他哭求:爸爸,讓我跌下去吧!」

這首文情並茂的歌,讓成龍讀後淚流滿面。他於是對妻子說道:

「我們保護得太過分了,該讓他出去闖闖!」讀了這報道,我想,成龍所犯的上述「錯誤」,是全天下父母都會犯的。我們總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的經驗做成一件厚厚的盔甲,以「愛」為名義,強逼孩子穿上,殊不知這層盔甲恰恰成了他成長的絆腳石。中國一位好友,於幾年前將獨子送到新加坡來讀書,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培養獨立辦事的精神,她硬下心腸,堅持不當「陪讀媽媽」。在漫長的六年裡,她冷眼旁觀,發現孩子在努力掙扎著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三大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原本在家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他,來到事事都得「親力親為」的新環境,難以適應,因此,和寄居處的那戶人家鬧得很不愉快。在學校裡,又因為英文不好而屢被欺負;他因此而變成了一隻刺蝟,動輒豎起尖尖的刺,刺傷別人,然後,又在根根銀光閃閃的尖刺底下默默垂淚。第二階段,他在碰壁無數、跌倒多次的經歷裡,學乖、學精,他懂得了「改變自己」以適應大環境的道理了,即使有時得吃點虧,他也會「委曲求全」。然而,由於行為和意願背道而馳,掙扎得極苦的他,便出現了「雙重標準」——在外面,他察言觀色,處處遷就別人;然而,一回到家裡,父母要他幫忙,他常說「不」。母親納悶地問他:「為什麼你對別人有求必應,可對我們卻諸多推搪呢?」他淡淡應道:「在外面,我常常要演戲,心境很累;回到家,我想做回真正的自己——想做的事,我會主動地做、自動地做;不想做的事,我有不做的理由,也有不做的自由。」這一番「肺腑之言」幾乎將朋友的眼淚也催下來了,朋友知道,他孤軍作戰的那個環境,的的確確磨煉了他。

第三階段,他刻苦的學習為他贏取了優異的成績,也為他博得了師長的寵愛和同學的尊敬,他至此真正地融入了異鄉異國的大環境裡,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長成了一個裡外合一、自信自重的大好青年。

朋友追述她獨子磕磕碰碰地成長的整個歷程時,滿懷欣慰地說:

「如果當初我當陪讀媽媽,恐怕到現在他依然還是個事事依賴著我的大孩子!」

知道身體下面有個厚厚軟墊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人生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