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拒絕45億收購

送上門的錢有時候也需要審慎處之,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如果你是掌控一個企業的生產商,有人花很高的價錢來向你購買產品,抬高你的股價,你的第一反應當然會是:“太好了!”但是,過高的價格,往往隱含了奇詭的陰謀,常常使人在無意之間,就損失了整個企業。

啤酒行業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產業,在經歷了漫長的商戰、兼併之後,我國的啤酒行業,迎來了幾家大公司霸佔、分割國內市場的局面,哈啤就是其中之一。

哈爾濱啤酒集團是一個名廠也是一個老廠,始建於1900年,它生產的哈爾濱啤酒,至今仍在全國各地銷售,還行銷30多個國家。而就是哈啤,在2004年突然遇到了一樁高價收購案,南非與美國合資的全球第二大啤酒企業SABMiller突然開出了高於哈啤市值l50%的45億元的價格來收購哈啤。

我們明白,一旦持有哈啤鄙票的人將手中的股份出售給SABMiller,一夜之間,就能獲得至少50%的利潤。如果個人持有價值10OO萬元的股份,轉手一賣,就能淨掙50O多萬。這樣的收購真是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

可是,SABMiller為什麼出手如此大方呢?其實,我們不應被這表面的利益所迷惑,背後的機關玄妙,並不是一紙合約所能夠表述清楚的。原來,正準備進攻中國市場的SABMiuer看上了哈啤在東北的壟斷地位和市場份額,而不僅僅是哈啤當時的市場價值。財大氣粗的SABMiller打算花重金買下哈啤辛辛苦苦一百餘年建立起來的壟斷地位,並發揮自身的優勢,將東北啤酒市場變成一個由自己壟斷的市場,使這個市場變成自己公司的印鈔機。

哈啤既然是SABMiller進攻東北的最大障礙,那麼,乾脆將其收購,把它變成自己的附屬和先鋒,不是更有利嗎?拿出誘人的巨額回報來收購,也正是瓦解哈啤內部管理層的有效手段。退一步講,即使沒能收購成功,只要哈啤回答得不及時,或者哈啤坐到了收購的談判桌前,那麼它的市場聲望就會打折扣,讓人覺得這樣一個表面風光的企業,不過是一個沒有良好前景的公司罷了。

還好,哈啤迅速地做出了反應,第一時間拒絕了收購,同時向各大股東做了大量工作,股東們也拒絕了出售股份,才使這宗惡意收購沒有得逞。

這樣看來,有時即使有人把錢送到門上,也不能就此被迷惑。如果我們去深究高價收購背後的陰謀,就會覺得這其中波譎橫生,詭計重重,稍有不慎,企業就不再是原來的企業了。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