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藝術

關於拒絕,我想講個玄奘大師的例子。玄奘大師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他孤身不遠萬里從中國步行到印度,取回很多佛經,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當年,玄奘從印度回來時,唐太宗正召集軍隊去打仗。兩人聊著聊著,太宗突然說:“我還要去打仗,咱們談得這麼投機,要不一起去,路上繼續聊?”看玄奘怎麼拒絕的。他說:“我剛從印度回來,而且身體不大好,恐怕不能陪您。”玄奘這話就是托詞。唐太宗不是平庸之輩,一句話哪能給糊弄了?唐太宗說:“法師你印度幾萬里都去了,而且一個人來回,你跟著我,還有後勤部隊,這有什麼呀?”在這種情況下,玄奘必須說實話了。其實實情是出家人有戒律,戰場上在打仗,出家人不能站在一邊看。但玄奘為什麼開始沒說呢?他想婉言拒絕,因為這裡有個敏感的問題——在古代,佛教在出家人心中是最高的,而在世俗社會,皇上是最高的,具體到這件事,就相當於,你是聽皇上的,還是聽佛的?玄奘大師如果一上來就說,佛講過不能去,勢必會引起皇上不滿。

玄奘看托詞不管用,接著說:“陛下東征,六軍奉衛,伐亂國、誅賊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陽之捷,玄奘自度,終無裨助行陣之效,虛負途路費損之慚。”這話什麼意思呢?他先是對皇上的軍事行為表示擁護,而且為了打消皇上的顧慮說:你會有牧野之功、昆陽之捷!意思是“你會成功,別擔心”。那麼“玄奘自度”之後這句是說,我跟你去,路上一點忙都幫不上,路上吃喝還要用錢。做了這些鋪墊後,玄奘才說了實話:“加以兵戎戰鬥律制不得觀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奏。伏願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說我們戒律裡面規定,打仗的時候不能在一邊看。“即佛有此言,不敢不奏。”——你看這話說得多小心,說佛對我們和尚有這樣教導,我不敢不向您稟奏。所以“伏願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希望您慈悲憐憫我,就是我的萬幸。最後“帝信納而止”。這才是拒絕的藝術。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