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要比做的好

每到一個地方,總有慕名而來的年輕人,詢問我成功甚至是發財的秘訣。而當我問他們“你的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時,他們卻都很迷茫。這種事情見得多了,我就建議他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仔仔細細地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因為事先想清楚,做事情才容易成功。

有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找來一些學生,並把他們分成三組進行投籃技巧訓練。

他記錄下第一組學生第一天的投籃成績,然後在20天內讓他們每天都練習投籃,再把最後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

對於第二組學生也記錄下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但在此其間不做任何練習。

他記錄下第三組學生第一天的成績,然後讓他們每天花20分鐘在想像中進行投籃;如果投籃不中,他們便在想像中做出相應的糾正。

實驗結果表明:第二組的成績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進球率增加了24%;第三組進球率增加了26%。

由此,他得出結論:行動前進行頭腦熱身,想清楚要做的每個細節,將思路梳理清楚,然後把它深深銘刻在腦海中,在之後的行動中就會得心應手。

美國行為科學家艾得?布利斯由此總結出了著名的“布利斯定律”,即用較多的時間為一項工作進行事前計劃,做這項工作所用的總時間就會減少。

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箴言也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和西方現代行為科學的理論不謀而合,告訴了我們計劃的重要性。

事前的計劃,可以幫我們對自己的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預見一下我們的設想是否可以實現。同時,在做計劃的過程中,也是在梳理自己實現設想的思路和方法,這可以大大節省我們的寶貴時間,同時減輕壓力。

一個人,如果做事沒有計劃,行動起來就必然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低效、混亂,失敗也是必然的。所以,只有事前擬定了行動的計劃,梳理通暢了做事的步驟,執行起來才會應付自如。

喬?吉拉德被稱為美國的“銷售之王”。但是在剛剛接觸推銷行業的時候,喬?吉拉德發現自己幾乎是一敗塗地:他一個月打出了2000多個電話,平均每週至少40個。打電話的數量一多,工作就雜亂起來。他希望找到一個辦法,使他的工作井然有序,但卻一直沒有成功。

後來他認識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須花足夠多的時間在事前做好計劃。喬?吉拉德把所打的電話記在卡片上,這樣的話,每週有四五十張卡片。接下來,根據卡片的內容安排下次的話題、要寫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週一到週五的工作順序,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

做計劃是一項既瑣碎又枯燥的工作,往往要花去四五個小時。剛開始時,他總是做到一半就想放棄。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後,他就嘗到了甜頭,因為做好計劃之後,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自此以後,喬?吉拉德不再急著打電話,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時間做好工作計劃,接下來就是精神飽滿、激情飛揚、信心十足地會見客戶。

事實也證明了喬?吉拉德的計劃極為成功,現在的他,與當初那個手忙腳亂的推銷員不可同日而語。他也再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確保成功,就必須制訂計劃。事實證明,拿出足夠的時間來做計劃,效果驚人。

正如亨利?杜哈蒂,那位著名的商界大亨所說過的那樣:“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其餘的完全可以僱人來做。”

《成功創業故事》